2013“全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博士生論壇”成功舉辦
本文關鍵詞:2013“全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博士生論壇”成功舉辦
更多相關文章: 外語教學與研究 教育研究中心 論壇 外國語 理論語言學 應用語言學 科研機構(gòu) 南開大學 編輯部 外語教育
【摘要】:正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語教學與研究》編輯部主辦的2013年"全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博士生論壇"于10月26-27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約50所高校及科研機構(gòu)的150余名師生出席了本次論壇,26名博士生分別在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雙語對比與翻譯三個分論壇上宣讀論文。正如中國外語教育研
【關鍵詞】: 外語教學與研究 教育研究中心 論壇 外國語 理論語言學 應用語言學 科研機構(gòu) 南開大學 編輯部 外語教育
【分類號】:H09
【正文快照】: 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語教學與研究》編輯部主辦的2013年“全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博士生論壇”于10月26-27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約50所高校及科研機構(gòu)的150余名師生出席了本次論壇,26名博士生分別在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雙語對比與翻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第二屆全國外語教學與研究中青年學者論壇第二號通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03期
2 ;賀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1期
3 邵志洪;;《現(xiàn)代外語》——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中青年外語科研人才的良師益友[J];現(xiàn)代外語;1992年04期
4 ;我院學報《外語教學》名列我國外語類核心期刊[J];外語教學;1993年04期
5 ;卷首語[J];外語教育;2002年00期
6 桂詩春;;難忘的學刊,優(yōu)良的傳統(tǒ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4期
7 趙冬生;移情能力與跨文化交際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黃河清;;《現(xiàn)代外語》促我奮進[J];現(xiàn)代外語;1992年04期
9 ;Improve Writing by 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S2期
10 龔珊;淺談概念流利教學理念[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黎虹;;Mis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5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6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7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8 ;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 編輯委員會[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盛培林;;雙語詞典編纂與跨文化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李安嫦;李禹;王靜;;回顧與展望: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發(fā)展——三本外語教學學術(shù)期刊的綜述[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較量:翻譯、編譯背后的“語言”軟實力[N];解放日報;2008年
2 王黎黎;在不溫不火中謀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王一民;“作聲”還是“做聲”?[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4 記者 武志成;培養(yǎng)造就更多高素質(zhì)外語人才[N];天津日報;2006年
5 繆迅;大學生中文教育必須進一步得到重視[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芮東莉;上海召開普通高校語言文字工作會議[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7 王浩嬌;奧運語言“無障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丁雷;全國孔子學院院長會議在連召開[N];大連日報;2008年
9 姚素文邋記者 丁雷;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俄廣泛傳播[N];大連日報;2007年
10 繆迅;我國大陸首批翻譯學博士“出爐”[N];文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瑩;譯學觀念的演進和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2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腦記者招待會語言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張穎;回應交際的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王偉;現(xiàn)代漢語歐化與翻譯策略之綜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馬樂東;作格結(jié)構(gòu)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漢語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侯濤;語言順應與戲劇文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潘衛(wèi)民;全球化語境下的譯者素養(yǎng)[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陳海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范疇化:概念庫的經(jīng)驗識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金順吉;韓漢語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劉金明;互文性的語篇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黎卿;禮貌研究述評[D];浙江大學;2006年
2 李霄;[D];浙江大學;2005年
3 陳舜婷;語料庫驅(qū)動的空間量度形容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郝偉凡;以“口譯、譯員能力”評估模式淺議體育口譯應具備之能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聞心潔;隱喻或諷喻:定型與特質(zhì)建構(gòu)話語理解[D];浙江大學;2007年
6 費瓊娟;文學翻譯中形與神的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校玉萍;國際貿(mào)易電子郵件的語料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8 陳雯霓(Winni Shoon Lae);緬甸外國語大學漢語教材話題及相關詞匯調(diào)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9 洪亙杓;韓國中學漢語言教育的歷史及現(xiàn)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呂婕;以跨學科的視角論口譯理論的認知基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14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1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