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尼大學生的漢字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4:40
本文關鍵詞:對印尼大學生的漢字教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印尼大學生 認知心理學 問卷調(diào)查 偏誤分析 漢字教學
【摘要】:漢字教學歷來被認為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和薄弱之處,而海外除極個別國家外,大都沒有國內(nèi)的漢語漢字環(huán)境,漢字教學顯得尤為困難。而像印尼這樣華文教育斷層三十年之久的國家,漢字教學更為特殊。本人在印尼瑪中大學進行了兩年的漢語教學工作,根據(jù)對印尼大學生的觀察了解和問卷調(diào)查,以及平時收集的學生書寫的漢字材料,進行了本文的寫作。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第一章緒論,概述了本文要研究的背景,研究現(xiàn)狀,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為印尼漢字教學概述。這部分首先梳理了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介紹了漢字教學在印尼的歷史情況;然后闡述了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通過四組對比對印尼大學生的漢字學習的獨特性做了進一步分析:印尼大學生和和來華留學生的的漢字教學對比,印尼高校中文系和非中文系的漢字教學對比,印尼國內(nèi)華裔和非華裔的漢字教學對比,印尼大學生和中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對比。第三章通過對印尼大學生漢字學習調(diào)查問卷的分析,了解印尼大學生在漢字學習動機,漢字認知,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課下學習的情況。第四章通過對收集的第一手漢字資料進行偏誤分析,得出印尼大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易犯的錯誤。第五章提出了對印尼大學生進行漢字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結(jié)語部分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之處。
【關鍵詞】:印尼大學生 認知心理學 問卷調(diào)查 偏誤分析 漢字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現(xiàn)狀11-13
- 1.3 理論基礎13-14
- 1.4 研究方法14
- 1.5 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第二章 印尼漢字教學概述15-29
- 2.1 印尼漢語和漢字教學的歷史15-18
- 2.1.1 義學私塾階段15-16
- 2.1.2 興盛發(fā)展階段16
- 2.1.3 斷層階段16-17
- 2.1.4 新時期的漢語教學17-18
- 2.2 印尼大學生漢字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19
- 2.3 印尼大學生漢字學習的群體分析19-29
- 2.3.1 印尼大學生與來華留學生漢字教學的差異20-23
- 2.3.2 印尼高校中文系和公共漢語漢字教學的差異23-24
- 2.3.3 印尼華裔大學生與非華裔大學生的漢字教學差異24-26
- 2.3.5 印尼大學生與中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差異26-29
- 第三章 印尼大學生漢字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29-42
- 3.1 調(diào)查對象29
- 3.2 調(diào)查問卷的結(jié)果分析29-38
- 3.2.1 關于學生漢字學習動機的分析29-31
- 3.2.2 學生對漢字認知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31-33
- 3.2.3 漢字課堂教學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33-36
- 3.2.4 課堂之外學生學習漢字的情況分析36-38
- 3.3 印尼大學生在漢字學習中存在的問題38-42
- 3.3.1 學生的問題38-40
- 3.3.2 教師課堂教學分析40-41
- 3.3.3 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問題41-42
- 第四章 印尼大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42-52
- 4.1 錯字42-50
- 4.1.1 筆畫偏誤42-45
- 4.1.2 筆順偏誤45-46
- 4.1.3 部件偏誤46-48
- 4.1.4 結(jié)構偏誤48-50
- 4.2 別字50
- 4.2.1 形近字誤用50
- 4.2.2 音近字誤用50
- 4.2.3 義相近誤用50
- 4.3 其他問題50-52
- 4.3.1 繁體字50-51
- 4.3.2 拼音51-52
- 第五章 印尼大學生漢字教學的原則和方法52-67
- 5.1 漢字學習的原則52-54
- 5.1.1 定量定性原則52-53
- 5.1.2 遵循漢字認知規(guī)律的原則53-54
- 5.1.3 應用性原則54
- 5.2 漢字教學方法54-67
- 5.2.1 筆畫筆順教學法54-60
- 5.2.2 偏旁歸納教學法60-64
- 5.2.3 歸納對比教學法64-65
- 5.2.4 多媒體教學法65-67
- 結(jié)語67-68
- 參考文獻68-71
- 附錄71-76
- 后記76-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志平,哈麗娜;波蘭學生暨歐美學生漢字習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2 王愛平;;漢語言使用與華人身份認同——對400余名印尼華裔學生的調(diào)查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徐捷;王華;;偏誤理論與外語教學[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李大遂;;漢字的系統(tǒng)性與漢字認知[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郭圣林;;漢字的筆畫特點與外國學生漢字筆畫偏誤[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單韻鳴;安然;;華裔學生漢字書寫特征的個案研究——基于與非漢字圈學生的比較[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02期
7 王駿;;外國人漢字習得研究述評[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01期
8 劉居紅;;對外國學生漢字書寫偏誤的分析——兼談漢字教學[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杜同惠;;留學生漢字書寫差錯規(guī)律試析[J];世界漢語教學;1993年01期
10 徐子亮;;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新思路——對外漢語教學認知規(guī)律的探索[J];世界漢語教學;1998年02期
,本文編號:10616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6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