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乃迭對中國名著的翻譯成就概覽
本文關(guān)鍵詞:戴乃迭對中國名著的翻譯成就概覽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翻譯過程 紅樓夢 儒林外史 中國文學 牛津大學 中國封建文化 中外交流 翻譯家 名著 成就
【摘要】:正戴乃迭(1919—1999),著名的英籍中外交流活動家和翻譯家。生于北京的戴乃迭從小就對中國、對中文抱有深厚感情。1937年,戴乃迭在牛津大學主修中國文學,成為牛津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中文學士。1940年,戴乃迭與另一位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在重慶喜結(jié)連理。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時間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北師范大學;
【關(guān)鍵詞】: 翻譯過程 紅樓夢 儒林外史 中國文學 牛津大學 中國封建文化 中外交流 翻譯家 名著 成就
【分類號】:H059;I046
【正文快照】: 戴乃迭(1919—1999),著名的英籍中外交流活動家和翻譯家。生于北京的戴乃迭從小就對中國、對中文抱有深厚感情。1937年,戴乃迭在牛津大學主修中國文學,成為牛津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中文學士。1940年,戴乃迭與另一位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在重慶喜結(jié)連理。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時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張錦蘭,張德讓;譯語文化與譯作的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劉立;文本“空白”和文學翻譯的再創(chuàng)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劉小燕;從翻譯美學觀看戴乃迭對《邊城》中美學意蘊的藝術(shù)再現(xiàn)[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5 賈紅霞;;從翻譯目的論談譯員譯前的準備工作[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吳琳;歷史的選擇——談魯迅的“直譯”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車歡歡;羅天;;從辜鴻銘《論語》的英譯看翻譯規(guī)范的運作方式[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程汝康,熊德米;法律語言翻譯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王梅;論翻譯中的信息增補——析張谷若翻譯的《苔絲》[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陳凱軍;;從翻譯界現(xiàn)狀看我國翻譯研究的不成流派[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道明;;翻譯中的“部分功能對等”與“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吳建;;從文學翻譯中錯位文化意象的處理談起:翻譯文學一定要保留“洋裝”么?[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2 崔泳準;《三國志》今譯與古漢語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賀顯斌;論權(quán)力關(guān)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4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海芳;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筆譯測試[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高玉;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現(xiàn)代轉(zhuǎn)型[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7 黃軼;蘇曼殊文學論[D];山東大學;2005年
8 彭利元;論語境化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湯(竹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巍;譯學辭典的原型及評價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琳;論古詩英譯的音美再現(xiàn)[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2 于小植;周作人日本文學翻譯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王敏;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李瑩瑩;[D];鄭州大學;2000年
5 連幼平;維新派的翻譯理論及實踐在中國翻譯史上的影響(1894—191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陳延兵;譯者在處理文化類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7 范靜;應用文體常用體裁的漢英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8 李建紅;奈達理論和旅游資料英語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9 彭春華;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漢譯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10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廣榮;;文學翻譯批評中功能翻譯理論誤用個案分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03期
2 何思南;;比較《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異同[J];華章;2011年16期
3 何梓燕;;文學翻譯中美學元素的傳遞[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4 牛蕊;;文化翻譯——《紅樓夢》兩譯文比較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5 李慶明;劉婷婷;;譯者主體性與翻譯過程的倫理思考——以文學翻譯為例[J];外語教學;2011年04期
6 魯華山;;從概念整合角度看英語習語的漢譯[J];新聞愛好者;2011年18期
7 余怡;;試論《紅樓夢》中飲食文化翻譯的異化[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潘瑩;;“文本間距”與文學翻譯審美理解的實現(xiàn)[J];外語學刊;2011年03期
9 李錦霞;;從《紅樓夢》俄譯談翻譯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gòu)[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吳美燕;石平;;論《紅樓夢》文學特色翻譯中譯者之艱辛[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培清;;從《紅樓夢》詩歌的翻譯看譯詩三難[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李明;;操縱與翻譯策略之選擇——《紅樓夢》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玉良;;阿瑟·韋利《詩經(jīng)》翻譯中的人類學探索與失誤[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姜欣;姜怡;;試論典籍英譯中形式對應對于功能傳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韻菲;;小議文學翻譯中姓名中的文化與詩學信息的流失與可能補償策略——以《紅樓夢》譯本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黃粉保;;論《金瓶梅》轉(zhuǎn)譯本的“傳真”與“失真”[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映先;張小波;;格式塔意象翻譯:從大觀園到太虛幻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德用;;《紅樓夢》中女性體態(tài)語的階級性及其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李守運;阮傳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10 張同鑄;;《論“敘事性意境”及其建構(gòu)》論文梗概[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樸素;誰動了我們的文化奶酪[N];海南日報;2006年
2 記者 任晶晶;“紅樓之最”環(huán)球行大型藝術(shù)展啟動[N];文藝報;2006年
3 程曾厚;翻譯家的“愛”與“恒”[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陳熙涵;當代寫作需走出西方視野[N];文匯報;2007年
5 韓浩月;被遺忘和被懷念的[N];中國文化報;2007年
6 李永軍;紅樓夢譯十五年[N];團結(jié)報;2009年
7 伍斌;“城市舞蹈”長袖善舞[N];解放日報;2006年
8 王蒙;文藝與異端[N];社會科學報;2008年
9 美周刊;解放初期版《紅樓夢》連環(huán)畫有價無貨[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王安憶;小說的當下處境[N];文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海英;敘述化審美生存境界的學理描述[D];蘇州大學;2006年
2 龐希云;“人心自悟”與“靈魂拯救”[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田小勇;文學翻譯模糊取向之數(shù)字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王春云;小說歷史意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6 唐艷芳;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呂黎;中國現(xiàn)代小說早期英譯個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趙璧;博弈論視角下的重譯者策略空間[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金敬紅;解構(gòu)視角下翻譯中的二元對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冬梅;霍克思《紅樓夢》翻譯過程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應承霏;英語兒童文學的漢譯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春;接受美學與異化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侯艷;互文性視角下的詩歌意象翻譯[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李震紅;翻譯策略與“翻譯過程總括模式”——譯著《黑奴吁天錄》的個案分析[D];蘇州大學;2004年
6 閆婷;文學翻譯的流失與補償[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商益措;從比較文學角度試論翻譯得失問題[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8 劉靈巧;從譯者主體性視角解讀《紅樓夢》兩譯本[D];西北大學;2005年
9 錢菊蘭;從文化失衡的角度對《紅樓夢》兩譯本進行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06年
10 張鏇;從解構(gòu)主義視角看林譯《黑奴吁天錄》中的譯者主體性[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53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5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