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語境下誤解產(chǎn)生的原因
本文關鍵詞:交際語境下誤解產(chǎn)生的原因
【摘要】:誤解具體說是一種錯誤的理解,這種理解與表達者的愿望相違背。語境對理解和解釋話語有很大的制約作用。語言都是在特定的語境下得以應用的,離開語境語言將失去限定的背景,語義難以界定,表達的意思將含糊不清,容易造成誤解。本文根據(jù)Verschueren的順應論,探討在交際語境下誤解產(chǎn)生的根源。
【作者單位】: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學院;
【關鍵詞】: 誤解 語境 順應論
【基金】: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青年啟動基金項目“從語境順應論看誤解對人際交流的影響”(201250)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一、誤解誤解是指在具體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在一定的語境下,表達者所表達的信息與接受者所理解的信息不一致時產(chǎn)生的錯誤理解。誤解是交際雙方的一種互動活動,由于交際雙方的某些差異,在交際過程中這種互動活動產(chǎn)生偏差,造成接受者在信息解碼中產(chǎn)生錯誤的一種現(xiàn)象,屬于言語交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馮壽忠;;“誤解”初探[J];山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2 馬洪海;言語交際誤解談[J];修辭學習;199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明;稱呼語的語用特征及其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稱呼語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學英語交際性聽力測試中的語用預設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 陳宏;;文化導向型外語教學模式探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介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韓穎;;歧義結構的翻譯及其教學[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魏月紅;會話含義的語用闡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讀語用學中合作原則的違反現(xiàn)象[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向朝紅;;英漢詞典語用信息處理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及分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明;;詞典中的語用義及其局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楊文秀;;英語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從LDOCE2到LDOCE4[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吳瓊;;翻譯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6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龔娜;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金智妍;現(xiàn)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郭天舒;會話中刻意曲解引發(fā)的幽默[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瑩;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陳建林;基于語料庫的國際英語學習者書面語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征;;語用含糊的語境順應性分析[J];前沿;2010年02期
2 廖晶,施紅梅;語用順應論視角下的翻譯過程[J];求索;2005年06期
3 葉曉艷;陳_g;;試析語言交往中刻意曲解的實現(xiàn)途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肖小敏;;標記理論的語用學闡釋[J];嘉應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白四新;;順應論與交際中的人稱指示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4期
6 李婧;;漢語奉承語的順應性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7 毛延生;;被誤解的“順應”——語言順應論之深度“誤讀”反思[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孫圓媛;;經(jīng)濟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境順應性[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9 張蕾;肖文科;;順應論視角下的廣告語言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賀華麗;;順應論與翻譯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承弼;;語境分類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劉鳳玲;;論修辭語用中的適應原則[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3 徐英;;新聞翻譯中的框架重構問題[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4 閻德早;方瑛;;試論漢外成語詞典的設例與語境[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邱凱端;;英漢廣告語言特性與廣告圖文隱喻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謝朝群;;什么是互動語言學?[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3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李強;;芻議翻譯素質培養(yǎng)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郭素珍;;試論合作原則及其偏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10 周耀東;;公開講話話語中的權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趙念渝;警惕語境翻譯中的“偷梁換柱”[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金中;話中有話的語言陷阱[N];天津日報;2010年
3 孫琴;談漢語教學中舉例的趣味性[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4 浙江大學 施旭;究竟什么是“話語”和“話語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居延安邋宋懷強 吳洪林;跨語溝通:一個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跨世紀話題[N];文匯報;2007年
6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陳曉春 整理;語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華日報;2008年
7 閆廷亮;古代“萬歲”一詞含義的演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郭貴春;語義分析方法論的核心及其戰(zhàn)略轉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鄭巧;臺灣“族語保護”成效知多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張國功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重構:邏輯起點的重立與內(nèi)涵構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少云;話語誤解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龔龍生;順應理論在口譯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陳海慶;語篇連貫:言語行為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胡春華;學術講座中元話語的語用學研究:順應—關聯(lián)路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陳麗江;文化語境與政治話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劉強;先設消解機制的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7 戴曉雪;漢語稱呼中的“代位”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尉萬傳;幽默言語的多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盛若菁;基于語義的比喻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劉偉偉;科學語義學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榮;商務談判中模糊語言的語用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2 周薇薇;選擇與順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秦艷;從順應論角度看企業(yè)年度報告中董事長致辭[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4 李錦;從順應論角度看文化語境與語用翻譯[D];暨南大學;2003年
5 宋亞寧;順應論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6 周偉曉;從順應論看口譯過程中譯員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7 石成成;漢語冗余否定的順應論分析[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8 劉劍;翻譯的語用順應觀:以《紅樓夢》為個案[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波;口語語篇的動態(tài)順應性[D];黑龍江大學;2007年
10 宛心;順應論視角下誤解的語境成因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41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4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