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先秦諸子論語言
本文關鍵詞: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先秦諸子論語言
【摘要】:對于語言問題,先秦諸子表面上"其言雖殊,辟猶水火",但實為"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具體說來,諸子百家對語言的討論主要涉及名實關系和言意之辯兩大領域,名實關系主要限于形而下和客觀世界層面的考量,是在政治倫理、價值論層面探討語言問題,在這方面,諸子針對"名實相怨"的現(xiàn)實,各自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但其最終目的是共同的,即追求達到"名實相副"的理想愿景。而言意之辯主要是從形而上和主觀層面的考量,在這方面,諸子均認識到語言是具有表意功能的,但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言不盡意"甚至"道不可言"的現(xiàn)象。面對不可說之形上本體,諸子都希望能夠超越語言困境而達到自由境界。具體方案是突破概念化語言而進入象喻化語言,從而克服言道悖論而達致自由之境。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
【關鍵詞】: 先秦諸子 語言 名 實 言 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0YJC751013)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先秦時期,語言一度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而從廣義語言哲學的角度考察,先秦諸子對于語言的討論主要涉及名與實和言與意兩方面的問題。前者側重于從認知層面討論語言與客觀對象的關系問題,后者側重于從評價層面探討語言與主體意向的關系問題。本文試圖循此思路就先秦諸子對語言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亞明;老子與海德格爾思想比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羅先漢;關于廣義信息論的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3 余衛(wèi)國;論中西形而上學本體論及其特征[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羅堯;莊子論命與生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袁濟喜;神會與妙悟──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鑒賞心理學范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周喬建;靜照與飛動——論宗白華的藝術哲學[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甘露,毛小慶;素質(zhì)教育應重視教師人文精神的塑造[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張鑫;張永偉;;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J];滄桑;2007年01期
9 韓琳;劉康樂;;《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蘇鐵生;劉宗永;;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看《老子》的美論[J];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何華珍;;“退嬰”探源[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馬德鄰;;早期儒家“成人之道”的若干問題[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五輯)——2006國際儒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高瑞泉;;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剛;道治主義政治文化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1年
2 劉國民;董仲舒的經(jīng)學詮釋及天的哲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3 林殷;命門學說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4 吳先伍;現(xiàn)代性的追求與批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建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蔣艷萍;清虛與奇幻的交匯[D];暨南大學;2004年
8 張建;立美教育認識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范樹成;德育過程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易東平;救人救己與害人害己[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晚成;曹植思想與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蔣斌;《論語》與《道德經(jīng)》的美學精神之比較[D];揚州大學;2001年
3 宋丹蕾;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及其當代轉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林泰顯;《老子》政治觀與社會倫理觀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孫圣河;莊子對原始巫教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劉銀昌;《焦氏易林》四言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正海;魏晉自然觀與山水詩歌[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丁梅;論阮籍價值觀對其美學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宇曄;不同項目中小強度的專項選修課對女大學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3年
10 林孝f,
本文編號:1013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1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