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研究所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研究所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緊密聯系的綜合性學科,對該行業(yè)工作人員適應市場的實踐水平要求較高。依托于高校設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研究所能夠為藝術設計的科研團隊營造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為普通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提供與社會直接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實踐關于藝術設計的知識。這種依托于高校設立的研究所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廣。
【作者單位】: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
【關鍵詞】: 藝術設計 研究所 模式
【分類號】:J50-4;G642
【正文快照】: 一、藝術設計高校開設的藝術設計專業(yè)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跟傳統的藝術不一樣,它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而且行業(yè)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在經濟文化、科技市場等多方面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保證滿足其服務對象的要求。藝術設計關于藝術在工業(yè)中的應用,對審美的要求也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飛;;從藝術設計到數字藝術設計——關于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藝海;2010年08期
2 谷彥彬;張瑩;;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成果的展現[J];內蒙古畫報;2008年02期
3 李雪山;劉輝濤;聶書法;;當前就業(yè)環(huán)境需求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0年23期
4 常躍中;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的互動[J];美術大觀;2005年09期
5 徐銘爾;;回顧中的反思[J];浙江工藝美術;1998年03期
6 錢偉明,季嘉龍;藝術設計系專業(yè)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思路[J];常熟高專學報;2002年06期
7 鐘尚聯;;淺談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構建高技能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體系[J];美術大觀;2007年05期
8 吳倩;王聞道;;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的偏差與矯正[J];職業(yè)時空;2007年18期
9 志強;明遷;;“OM”大冒險 第四章 不可思議的云峰山[J];少年讀者;2008年Z2期
10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創(chuàng)新型應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實驗區(qū)”項目被評為“2009年教育部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妮妮;董巖到長治堆錦研究所調研[N];長治日報;2008年
2 高飛;江大書畫研究所研究員作品展舉行[N];無錫日報;2006年
3 郭艷;正在消失的民藝:上黨堆錦[N];山西日報;2006年
4 任湘怡;當代繡娘:技養(yǎng)“深閨”還是走向市場?[N];就業(yè)時報;2006年
5 邢虹;張純如銅像赴美“安家”[N];南京日報;2007年
6 賀廣君;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美術館在保開館[N];保定日報;2008年
7 袁橋 王建初 周濯街 陳健雄;走近黃梅桃花[N];黃岡日報;2006年
8 狄明綻;首屆國際地名書畫展盛況空前[N];中華建筑報;2006年
9 鮑曉倩;寸針繡出錦天繡地[N];經濟日報;2008年
10 黃之豪;中西合璧 和諧設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艷紅;中國史前裝飾品的造型和分區(qū)分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2 吳立行;工匠·功能·風格[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寧;近代以來蘇繡藝術嬗變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2 鄭睿奕;雕花逸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虞嵐;蘇繡藝苑大師蔣雪英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陳紅帥;四川重慶唐代石刻佛像造型考察[D];清華大學;2007年
5 張晶;博采眾長、獨創(chuàng)一格[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海燕;論南京云錦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D];東南大學;2006年
7 劉艷萍;蘇聯雕塑教育模式在新中國的影響[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8 王紅蓮;《雪宦繡譜》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路昊;《夜巡》的光輝是人類精神的凝結[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10 鞠盈盈;濰坊風箏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003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60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