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符碼與性別敘事——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劇女性形象文本研究之一
[Abstract]:TV dram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t types on TV screen. As a cultural commodity, its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operates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law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needs to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in terms of policy, market demand, public taste, and social norms. Popular fashion and other factors, shoul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improve ratings, attract advertising funds,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TV dramas themselves spread content as a medium, not purely consumer entertainment, but rather a complete ideological product linked to political rhetoric, struggle, agenda and daily life (1). The power discourse hidden in the light and shadow of his gender narrativ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ideology. Pe
【作者單位】: 江蘇理工學院;
【基金】: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社會轉(zhuǎn)型與電視劇女性形象嬗變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SJB860002
【分類號】:J9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德寧;;日常生活如何審美化?——由鮑德里亞的“超美學”看“日常生活審美化”之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黃吉宏;李興華;;景德鎮(zhèn)陶藝在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都市景觀”規(guī)劃中的品牌效應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3 黃石;杜慶春;;反對電影,還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寫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現(xiàn)[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周瀟瀟;;國際化:以民族志書寫的名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丹麥電影的主題突破[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龐弘;;分裂的快感與殘破的浪漫——當代韓半島電影中的時間形象[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徐培卿;;從媒介文本看當代消費社會——兼評《杜拉拉升職記》中的植入式廣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劉力永;;景觀社會:媒介時代的一種批判話語[J];北方論叢;2006年06期
8 榮鑫;;消費社會情境中的技術與統(tǒng)治——大眾媒介的興起及其意識形態(tài)效用[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9 吳曉;;媒介化時代民間藝術的文化轉(zhuǎn)型[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董青;洪艷;;“體育媒體奇觀”研究——以世界杯足球賽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冰瑩;;作為仿像的卡通與作為卡通的藝術[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2 范欣;;“現(xiàn)實域”還是“烏托邦”——媒體奇觀(化)作為一個生態(tài)學的問題[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子;;身體、空間與認同——梅蘭芳訪美演出的價值向度與現(xiàn)實啟示[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金長江;陳小娟;;三峽工程新聞傳播:動力、影響、戰(zhàn)略與策略[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5 劉雯;;網(wǎng)絡傳媒的“審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費投射與消費欲望[A];第二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1年
6 趙丹;;轉(zhuǎn)型期消費空間生產(chǎn)的城市邏輯解析[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規(guī)劃歷史與理論)[C];2013年
7 王欣然;;都市景觀與消費懷舊——試析上海新天地“懷舊”的歷史想象與文化認同[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8 趙瑩瑩;程硯蓉;;“景觀輿論”——網(wǎng)絡媒體時代的輿論呈現(xiàn)與事件演變[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明達;多樣性與有限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偉斌;后現(xiàn)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熊宇飛;意識的世界與主體的生成[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劉敬;變革與模仿:試論中國當代女性電影的審美創(chuàng)新及其社會意義(1978-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承超;論視覺文化語境下的景觀電影[D];湘潭大學;2010年
2 林燕;影像·擬像·視像[D];暨南大學;2010年
3 金珊;生存游戲型電視真人秀節(jié)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官其釬;電視選秀時代平民偶像崇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鵬;數(shù)字影像奇觀的藝術表現(xiàn)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桂艷;消費社會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祁雙;遮蔽與解蔽[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李又芳;從光的理想國到光因特網(wǎng)[D];河南大學;2011年
9 齊二娜;品牌與社會階層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韓璐;廣告藝術化對品牌價值提升的意義[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洪 ,孫莉 ,譚俐莎;先進性 時代性 多樣化——2002年中國電視劇評述[J];電視研究;2003年01期
2 張應輝;大眾文化批評與中國電視劇[J];中國電視;2003年06期
3 來建強;壯年轉(zhuǎn)型正當時——中國電視劇今年46歲[J];聲屏世界;2004年03期
4 張建民;史家的眼光 全景的審視——評高鑫、吳秋雅的《20世紀中國電視劇史論》[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5 王乃華;;喧囂中的反思:審視當下中國電視劇[J];藝術廣角;2004年05期
6 李家忠;;越南的中國電視劇熱[J];世界知識;2006年20期
7 彭文祥;;新時期中國電視劇中的現(xiàn)代性體驗及其鏡像呈現(xiàn)[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張智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電視劇類型的發(fā)展與變化[J];中國電視;2008年12期
9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獲獎作品音樂會”[J];中國電視;2008年12期
10 王康;;從韓劇的熱播看中國電視劇文化的流失[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仲呈祥;;在偉大的時代加強中國電視劇理論研究[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2 周星;;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視劇發(fā)展成績勾勒[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3 張智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電視劇類型的發(fā)展與變化[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4 王敏;;民族精神——中國電視劇之魂[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5 黃式憲;;略論中國電視劇文化生態(tài)的再整合[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6 張鳳鑄;;走自己的路 揚自家特色——為中國電視劇誕生50周年而作[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7 張智華;;新十年中國電視劇敘事策略[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杜瑩杰;;新十年中國電視劇英雄敘事策略研究[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厲震林;;論中國電視劇的學術身份[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10 周星;;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視劇發(fā)展成績勾勒[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竇新穎;日本電視臺涉嫌侵權播放9000集中國電視劇[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7年
2 昝馨;《電視往事》:梳理中國電視劇發(fā)展20年[N];光明日報;2008年
3 韓國駐華大使館文化院長 樸永大;一個韓國人看中國電視劇[N];人民日報;2008年
4 韓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韓國文化院長 樸永大;從《闖關東》等看中國電視劇的發(fā)展[N];中國藝術報;2008年
5 劉剛;理解的橋梁[N];人民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陳璐 毛莉 周依奇 實習記者 宋佳p
本文編號:2447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4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