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合作廣告策略的Stackelberg微分對策模型
本文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微分對策 合作廣告 反饋Stackelberg均衡 出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由單一制造商與單一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系統(tǒng)中的動態(tài)合作廣告策略.制造商作為渠道的領導者設計動態(tài)廣告支持計劃優(yōu)化和協(xié)調自身以及追隨者零售商的廣告策略.雙方都可做長期和短期廣告,制造商為零售商的2種類型的廣告支付一定比例的成本.用Stackelberg微分對策模型描述制造商與零售商的動態(tài)廣告策略,并根據(jù)動態(tài)規(guī)劃原理求出反饋Stackelberg均衡解.結果顯示,制造商對零售商的廣告支持類型取決于雙方的邊際利潤.在合作廣告計劃中雙方的均衡廣告策略中,制造商主要做長期廣告以構建品牌商譽,零售商在制造商的支持下主要做短期廣告以刺激銷售.合作廣告是供應鏈中的一種協(xié)調機制,可以提高零售商對制造商的戰(zhàn)略跟隨意愿.
[Abstract]:Dynamic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strategies of supply chain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a single retailer. The manufacturer as a leader in design of dynamic advertising channels to support the plan optim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followers of the retailer's advertising strategy. Both sides have to do long-term and short-term advertising, manufacturers pay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2 types of retailer advertising costs. Describe the dynamic advertising strategies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with Stackelberg differential game model,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programming to calculate the feedback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ail business of the manufacturer's advertising support type depends on the marginal profit of both sides. In the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program in the equilibrium advertising strategies, major manufacturers to do long-term advertising to build brand goodwill, retailers in the support of manufacturers mainly short-term advertising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is to stimulate sales. A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the supply chain can improve the retailer's strategic willingness to follow the manufacturer.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F224
【正文快照】: 供應鏈中的渠道協(xié)調問題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熱點,但其研究基本上局限于以價格為基礎的協(xié)調機制,而合作廣告作為一種重要的協(xié)調機制卻很少涉及.合作廣告是一種成本分配機制,是制造商為銷售其品牌的零售商提供廣告支持,為其分擔一定比例的廣告費用. Sen[1]指出在美國25%~40%的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汝志;;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現(xiàn)代企業(yè)庫存問題[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07期
2 畢曉航,焦永蘭;第四方物流的特點和運作模式研究[J];甘肅科技;2005年11期
3 羅漢洋;供應鏈中跨組織信息系統(tǒng)的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9期
4 宋麗霞;淺析我國電子物流的發(fā)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5年19期
5 湯萱;王威孚;;基于電子商務的電子供應鏈管理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6 李素若;;試述電子商務在農機行業(yè)中的作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6年14期
7 耿軍霞;陳陽;魏澤娥;丁勝春;;供應鏈管理中分銷商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6年08期
8 岳孟喜;;戰(zhàn)略供應鏈的內涵與操作實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6年21期
9 廖成林;任小秀;姚偉鍵;;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10 劉站;楊青飛;;電子商務條件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科技廣場;200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竇一凡;肖勇波;;供應鏈企業(yè)合作廣告中的最優(yōu)營銷決策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志勇;;供應鏈管理的實施要點與運行思考[A];第四屆全國高校物流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馮力;韓榮;;鐵路物資部門供應鏈管理模式定位[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資管理與營銷暨物資流通系統(tǒng)理論學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駱海燕;鄒平;;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云南卷煙銷售新模式的研究[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曹志毅;;昆明鐵路局模擬供應鏈管理的思考[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流科學與技術論文集[C];2004年
6 丁俊發(fā);李威;;2005年美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考察報告[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中物聯(lián)參閱1號—13號(2005年)[C];2005年
7 ;我會與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yè)協(xi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8 郭增文;;運用現(xiàn)代物流技術 推行供應鏈管理 切實解決站段異地車間物資管理工作的“瓶頸”[A];中國鐵道學會物資管理委員會物資管理與營銷暨物資流通系統(tǒng)理論學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霍寶鋒;弋亞群;趙先德;;供應鏈整合對績效的影響[A];系統(tǒng)工程與和諧管理——第十屆全國青年系統(tǒng)科學與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謝金星;董杰方;;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共享與協(xié)調機制的模擬研究方法[A];第四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松;走向成熟的供應鏈管理[N];中國石油報;2001年
2 記者 鄧媛雯;深圳鐘表面臨歐盟環(huán)保指令大考[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3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的關系[N];現(xiàn)代物流報;2006年
4 丘加方;淺析外貿企業(yè)的脫困之道(4)[N];國際商報;2008年
5 ;歐洲航空業(yè)將加強供應鏈管理加強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N];國際商報;2009年
6 記者崔越男;供應鏈管理中心:深化提高“大物流”[N];華北電力報;2010年
7 陳松;供應鏈管理的亞洲時代[N];中國石油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王英;雙匯巨資打造供應鏈管理扁平化[N];財經(jīng)時報;2003年
9 繹明宇 魏際剛;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N];國際商報;2001年
10 國通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供應鏈管理的體系結構[N];國際商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庶萍;競爭環(huán)境下的廣告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2 田俊峰;不確定性條件下供應鏈管理優(yōu)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3 王玖河;港口企業(yè)供應鏈的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D];燕山大學;2007年
4 申文;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物流能力計劃模型與決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楊麗偉;供應鏈企業(yè)協(xié)同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廖燕;供應鏈管理中RFID應用價值評估與采納擴散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劉剛;制造企業(yè)供應鏈管理的交易費用與決策優(yōu)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葉春;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與模型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朱九龍;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南水北調水量控制與水資源分配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10 黃偉建;多Agent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桂梅;供應鏈中制造商與零售商合作廣告博弈模型[D];重慶大學;2009年
2 唐斌;供應鏈企業(yè)合作的博弈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3 路慶忠;石化企業(yè)供應鏈管理研究及系統(tǒng)設計[D];北京化工大學;2003年
4 喬熹;遼寧省盤錦鼎翔集團基于供應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4年
5 蔣飛箭;KMHK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分析[D];西北大學;2005年
6 滕軍;包鋼原燃料采購供應鏈管理模式創(chuàng)建[D];內蒙古大學;2004年
7 聶敏杰;層次分析法在FAG公司供應商選擇決策中的應用[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8 張蕾;循環(huán)取貨方式的實踐與應用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朱澤;基于VMI的成品油庫存優(yōu)化及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10 林海松;面向我國中小企業(yè)的全球化供應鏈計劃、組織與控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858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48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