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碩士學(xué)位論文英文摘要中人際意義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6 23:15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英碩士學(xué)位論文英文摘要中人際意義的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人際意義 英文摘要 跨文化比較 對比研究
【摘要】:人際意義是語言學(xué)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論文試圖以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為框架來進(jìn)行英文學(xué)術(shù)論文摘要中人際意義實現(xiàn)方式的跨文化研究;陧n禮德(Halliday,1985)和李戰(zhàn)子(2002)提供的研究框架,本文對40篇語言學(xué)方向和外語教學(xué)方向的英文碩士論文摘要進(jìn)行了對比研究:其中20篇來自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研究生,另外20篇來自母語為漢語的中國研究生。四個主要的分析項目是:語氣,情態(tài),評價和人稱。為便于比較,本文對所選語法項目的出現(xiàn)頻率和百分比進(jìn)行運算后用于本對比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摘要在實現(xiàn)人際意義的表達(dá)上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在語氣表達(dá)上,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和母語為英語的研究生都傾向于使用陳述語氣;在情態(tài)表達(dá)上,,兩者使用情態(tài)助動詞和語氣評論語的頻率都較高;在評價表達(dá)上,兩者使用鑒別、可能性、分級表述的頻率都較高;在人稱表達(dá)上,兩者都傾向于使用普通名詞作主語。盡管如此,兩組摘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著諸多差異:首先,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使用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中值和責(zé)任型情態(tài)高值的頻率要大大高于母語為英語的研究生,前者也更傾向于使用其隱性的情態(tài)表達(dá)。第二,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更傾向于使用判定系統(tǒng)的表述而母語為英語的研究生傾向于使用情感系統(tǒng)和鑒別系統(tǒng)的表述。第三,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更傾向于使用外部聲音化資源(言辭來源和傳言)而母語為英語的研究生傾向于使用內(nèi)部聲音化資源(表象和宣稱)。第四,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更傾向于使用非人稱的稱謂語如“作者”等而母語為英語的研究生傾向于直接用自稱“我”。 研究結(jié)果證實了情態(tài),評價和人稱三項指標(biāo)在分析學(xué)術(shù)話語人際意義方面的適用性,但也同時發(fā)現(xiàn)語氣不太適合分析書面語篇。這些研究結(jié)果一方面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對兩組作者在摘要表述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母語為漢語的研究生在中介語遣詞造句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偏離目的語的現(xiàn)象。 本文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理論層面上,它豐富了人際意義的研究并為分析書面語篇的人際意義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模式。它還為探討書面語篇的文化差異提供了新的視角,對中介語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教學(xué)層面上,本研究
【關(guān)鍵詞】:人際意義 英文摘要 跨文化比較 對比研究
【學(xué)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H315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4-6
- 摘要6-8
- Contents8-10
-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10-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Overview11-13
- 1.2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4
- 2.1 The No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15-16
- 2.2 Studies on Academic Discourse16-19
- 2.3 Studies on NS and NNS English Discourse19-21
- 2.4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21-24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5
- 3.1 Three Meta-function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24-25
- 3.2 Interpersonal Meta-furtction25-30
- 3.2.1 Mood26-28
- 3.2.2 Modality28-30
- 3.3 Li's Expanded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nterpersonal Meaning30-35
- 3.3.1 Evaluation30-33
- 3.3.2 Person33-35
- Chapter 4 Methodology35-39
- 4.1 Research questions35
- 4.2 Sampling35-37
- 4.3 Data collection37-38
- 4.4 Data analysis38-39
- Chapter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39-68
- 5.1 Overview39
- 5.2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Mood39-40
- 5.3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Modality40-49
- 5.3.1 Modal Auxiliaries41-45
- 5.3.2 Modal Expressions45-49
- 5.4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Evaluation49-57
- 5.4.1 Attitude49-53
- 5.4.2 Engagement53-57
- 5.5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Person57-65
- 5.5.1 Subject Choices57-60
- 5.5.2 Self-reference60-65
- 5.6 Implications65-68
- Chapter 6 Conclusion68-72
- 6.1 Summary of the Study68-70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0
- 6.3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70-72
- References72-79
- Appendix 179-81
- Appendix 281-84
- Publications84-85
【引證文獻(xiàn)】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韋杏雨;[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07年
2 陳茉;英漢書評中情態(tài)的人際意義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985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9855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