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制造業(yè)出口貿易的影響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日益突出。從國際來看,根據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發(fā)布的《2016 年工業(yè)發(fā)展報告》,2014 年,全球制造業(yè)增加值達到 9.228 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截至 2014 年,發(fā)展中和新興工業(yè)經濟體的制造業(yè)增加值比 2000 年增長了 2.4 倍,而中國占世界制造業(yè)增加值的 59%。在2005-2013 年間,世界出口平均增長率為 7.7%,而 2013 年,世界貿易額達到頂峰,超過 18 萬億美元,其中制造業(yè)產品占 84%①。從國內來看,改革開放后,各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伴隨著全球范圍內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中國制造業(yè)的產值從 1978 年的 1745.2 億人民幣增長至 2014 年的 949226.94 億人民幣,出口額由 1978 年的 164.19 億人民幣上升到了 2014 年的 118110.68 億人民幣,由此可見,制造業(yè)在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發(fā)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根據國際經濟學理論,匯率是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不管從產值所占份額還是貿易所占份額來看,人民幣均在世界經濟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是否擁有一個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是人民幣是否能夠扮演好這個角色并為中國經濟發(fā)展服務的關鍵。
......................
第二節(jié) 關鍵概念界定
一、匯率
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可看作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是各個國家為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各國之間的貿易日益頻繁,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合理分配,市場也從國內拓展到國外。在商品和服務在全球各國間自由交換的大背景下,為了減少貿易的阻礙,貨幣也必須實現自由兌換,從而匯率的誕生成為開放經濟環(huán)境下的必然事件。
要確定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價,先應該確定以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準。由于確定標準的不同,就產生了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匯率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也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購買一單位的外幣需花費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采用的都是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也叫“應收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多少單位的外國貨幣,即購買一單位的本幣需花費多少單位的外幣。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受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大小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匯率會受到相對國內外價格水平、對本國商品相對于外國商品的偏好、關稅限額和生產率等因素的影響。匯率是調節(jié)國際貿易的重要杠桿,一般來說,匯率下降會促進出口,制進口。一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其進出口貿易、經濟結構和生產布局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國內外相關文獻
2005 年 7 月匯率改革之后,關于人民幣匯率變動與貿易的關系研究也層出不窮。對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梳理。首先,分析了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有無促進作用。一方面,從馬歇爾勒納條件和 J 曲線效應是否存在和成立來分析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有無促進作用來梳理。另一方面,從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長短期的不同影響來梳理。再次,析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最后,分析匯率變動對不同行業(yè)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匯率對進出口貿易有無促進作用
(一)匯率貶值能夠促進進出口貿易的發(fā)展
匯率能否促進進出口貿易的發(fā)展,有要是通過判斷馬歇爾-勒納條件(ML)成不成立、J 曲線效應存不存在來判定。一種觀點認為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J 曲線效應存在,一國貨幣貶值對進出口貿易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國外學者的研究如下:Marquez(1990)采用發(fā)展中國家 1973-1985 年的季度數據,測算出其進出口價格彈性分別為 1.44 和 0.78,滿足ML 條件,J 曲線效應存在,匯率的貶值促進了其進出口貿易的發(fā)展。Boyd(2001)選取了包含英、美、日、法、意、德等八個 OECD 國家 1975-1996年間的季度數據,通過 VAR 模型研究得出 8 個國家中有 5 個國家的貿易符合 ML 條件,在 J 曲線效應的結論。Bahmani-0skooee(2001)的研究建立在中東 7 個國家的基礎之上,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得出 7 個國家的實際匯率貶值對其貿易發(fā)展能夠起到促進作用的結論。O1ugbenga(2003)采用的是東亞四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數據,研究表明其貿易符合 ML 條件,國家之間的貿易可以從匯率貶值中獲利。Mundell(2004)以中國為研究對象,究發(fā)現人民幣匯率升值不利于中國貿易的出口,中國應該保持匯率的長期穩(wěn)定。Yin-Wong Cheung,Rajeswari Sengupta( 2013)采用的是印度非金融企業(yè) 2000-2010 年的數據,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其不管是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有著一個顯著的負面影響。Hongbin Li,Hong Ma,Yuan Xu(2015)是以中國 2000-2007 年的進出口貿易數據為研究對象,發(fā)現人民幣升值降低了我國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以及將商品出口到國際市場的概率,,即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國內學者的研究如下:盧向前、戴國強(2005)以中國 1994-2003年的數據為研究對象,采用 VAR 方法進行研究發(fā)現 ML 條件成立,J 曲線效應存在。雷斐(2015)采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段 9 個省 1993-2013 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表明 9 個省份貿易中中 7 個 ML 條件成立。
.........................
第二節(jié) 總結與評述
從以上文獻的梳理可以發(fā)現,國內外學者關于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方面的研究比較成熟,也存在著以下幾個可以去進一步探討的方向。首先,從研究視角上看,雖然以往有去分析匯率與不同行業(yè)出口的影響,但是也很少有采用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進行分析的,大多都是基于人民幣總體有效匯率的角度去研究,并沒有細分到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的視角,所以難以衡量各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制造業(yè)出口的影響,不能有效分析各行業(yè)出口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導致無法為制造業(yè)的出口制定相應的政策。其次,從研究內容上看,在已有的極少數采用分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進行的研究中,有研究制造業(yè)就業(yè)與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之間關系的,但是關于行業(yè)匯率與制造業(yè)各行業(yè)出口貿易之間關系的文獻也是較少的。再次,研究方法上來看,多數學者采用的是包含協整及脈沖響應的向量自回歸模型,但是這要求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樣本期內不隨著時間而改變,由于中國經歷了多次匯率改革,出口結構也發(fā)生著相應的變化,因且采用VAR 模型將面臨估計參數較多、時間序列較短的問題,因此采用這種方法分析得到的結論不一定精準。最后,從行業(yè)劃分上看,不同學者在行業(yè)細分方面也存在著明顯差異。本文將在已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國際分類標準(ISIC Rev.3)和我國制造業(yè)分類標準(GB/T 4754—2011),將它們進行對比,將制造業(yè)劃分為 13 個行業(yè)進行研究。
..........................
第三章 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現狀 ................... 13
第一節(jié) 中國制造業(yè)出口貿易概況 ................... 13
第二節(jié) 中國制造業(yè)出口貿易結構分析 .................. 14
第四章 人民幣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制造業(yè)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 .. 22
第一節(jié) 匯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機理 .............. 22
一、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量的影響 ..................... 22
第五章 結論與政策含義 .............. 36
第一節(jié) 研究結論 ................ 36
第四章 人民幣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制造業(yè)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jié) 匯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機理
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本國與貿易伙伴國的相對價格來實現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聯系更加緊密,這種開放的市場環(huán)境使得匯率對進出口價格的影響更為直接。根據弗里德曼(1953 年)的“一價定律”,設不同國家之間貨幣、商品、勞務和資本是完全自由的,在信息完全、零交易成本和零關稅的自由競爭市場上,任何一種商品對不同國家來說價值相等,用同一種貨幣表示的商品價格相同。如果各國在價格上存在差異,會發(fā)生商品的國際貿易,直至價差消除,國家間貿易停止,商品市場達到均衡。這是國內商品價格與匯率之間的一個最基礎的關系。但是現實中由于貿易競爭日益激烈,存在著市場壟斷、信息不對稱、貿易壁壘等限制因素,一價定律”傳導機制并不能很好地實現。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出口貿易量和出口貿易結構兩個方面去分析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量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通過改變國家間的購買力水平和商品的貿易價格兩個方面來影響一國商品的需求,進而影響一個國家的出口數量。
一國匯率貶值時,貿易伙伴國的購買力水平相應上升。花費更少的價錢就可以購買到同一單位的相同商品,從而提高了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Rogoff,2000)。貿易伙伴國的財富值的相對增加,會刺激其對本國商品的消費需求,促進出口貿易的發(fā)展。當出口貿易的發(fā)展超過進口貿易的發(fā)展,會擴大貿易順差。當匯率持續(xù)貶值,需求不斷增加,為了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可能會增加貨幣的發(fā)行量,導致通貨膨脹。
..........................
第五章 結論與政策含義
第一節(jié) 研究結論
隨著 2005 年匯改的實施,人民幣匯率整體上持續(xù)攀升。隨著《中國制造 2025》文件的出臺,制造業(yè)的發(fā)展也進入了關鍵的十年。本文首先從出口量和出口結構方面分析了制造業(yè)我國制造業(yè)出口現狀。為了能夠更好地反應匯率對制造業(yè)貿易出口額影響,與以往大部分文獻不同,本文從制造業(yè)各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的角度,分析了制造業(yè) 13 個行業(yè)匯率的變化趨勢以及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與總體的實際有效匯率的不同之處。通過實證研究又對比分析了 BIS 實際有效匯率及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制造業(yè)出口影響的異同點,以及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高技術行業(yè)和低技術行業(yè)的影響存在著哪些差別。綜合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的研究結論主要如下:
一、實際有效匯率存在著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和總體實際有效匯率之分
匯率會通過價格傳遞效應影響出口貿易的發(fā)展,但匯率又有不同的分類。首先,匯率有雙邊匯率和有效匯率之分,有效匯率又分為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其中實際有效匯率又分為總體實際有效匯率和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以往的文獻大多數采用的是 BIS 和 IMF 公布的國家層面的總體實際有效匯率,但是忽略了各行業(yè)之間存在的差別。通過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和 BIS 公布的總體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2005 年以來,二者總體上均呈現著上升的趨勢,是升值幅度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升值幅度最大的是光學精密儀器制造業(yè),次依次為紡織、服裝、皮革及鞋類制造業(yè)、木材及其加工制造業(yè)(不包含家具制造)、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yè)、非金屬礦物制造業(yè),此可以看出用 BIS 的實際有效匯率去測算匯率對制造業(yè)各行業(yè)出口的影響并不精準。從實證得出的估計結果來看,BIS 實際有效匯率和行業(yè)實際有效匯率對制造業(yè)出口的影響程度并不相同。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882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88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