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著的政治追求:約瑟夫 普利策致力于新聞事業(yè)的動力研究
第一章 雙重角色:為新聞事業(yè)與政治追求拼搏一生
一、角色之一:報業(yè)巨匠
普利策對新聞事業(yè)的熱衷如同對宗教信仰的信奉一般執(zhí)著,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各種新聞知識,雄心勃勃地施展其新聞理想。他是個十足的工作狂,不知疲倦、瘋狂地工作是他的常態(tài)。當普利策接手《世界報》之后,他并沒有以企業(yè)家和管理者的姿態(tài)位居高位,無視基層工作。而是秉承著凡事親力親為的原則,巨細不遺地管理著報社大大小小的工作。從文章的篇幅和標題到社論的內容和版面,從報紙的發(fā)行到辦公室桌椅的更換,他都要親自操持。因此,普利策長期都處于高強度、高壓力、高度緊繃的狀態(tài)之中,最終導致積勞成疾,在他 30 多歲的時候患上了多種疾病,有糖尿病、支氣管炎、失眠癥、精神憂郁癥等等。更糟糕的是,在他 40 多歲的時候雙目失明。普利策的后半生始終在與病魔奮力抗爭,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放棄過對報紙的掌控。普利策雙目失明之后,其身體狀況不再適合在報社處理工作,即宣布退休。但實際上,直到普利策生命結束的最后一刻,他都一直以半殘廢的軀體遙控著報紙的各項事宜,安排著報社的各項工作,報紙始終都是在他縝密的管理下按照他的意愿運行。普利策用自己的生命在美國新聞史上寫下了絢麗的篇章,他對美國新聞史的貢獻將永載史冊,對美國新聞業(yè)乃至世界新聞業(yè)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
二、角色之二:政治家
普利策熱衷于政治,他一生都是政治的囚徒和驕子。起初,普利策因被聘為《西方郵報》的記者,得到了在舒爾茨的帶領下進入美國移民政治領域進行學習的機會。自此之后,他在政壇上表現(xiàn)得相當活躍。1869 年,普利策在競選中贏得共和黨的州議會的席位,正式踏入了政壇,一度成為了密蘇里州政壇上的弄潮兒。但好景不長,一年后,普利策連任議員失敗;1872 年,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為之努力的自由共和黨運動事業(yè)也以慘淡告終;1873 年,在好朋友擔任副州長的情況下,他也無法贏得警察委員會的連任。普利策在共和黨的政治仕途中似乎走到了盡頭,其政治生涯可謂進入了寒冬。而后,由于對政治形勢的判斷和民主信仰的虔誠,1874 年,普利策改變政治傾向,決定加入民主黨。身為民主黨的普利策積極地在全州范圍內為民主黨候選人競選州長之位進行游說和演講,最終贏得大選。這一勝利也為他自身的政治生涯帶來了轉機。1875 年,普利策在選民的推薦下,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參與制憲會議。1876 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民主黨的總統(tǒng)競選工作之中,積極為民主黨入主白宮奔走呼號,逐漸躋身政治社交圈。1884 年,普利策當選國會議員?伤囊庾R到自己在參與國會會議中所能發(fā)揮的政治效用不及作為《世界報》的編輯所發(fā)揮的效用大。于是,1886 年辭去了議員職位。此后,普利策雖然沒有再任官職,但他對政治的狂熱絲毫未減,仍心系各種政治問題,尤其重視總統(tǒng)大選。
普利策的一生幾乎都為“選舉”而活,飽嘗選舉的辛酸苦辣,就像患上了無藥可救的“政治選舉病”,一直竭盡全力地想要選出一位自己認可的總統(tǒng)。他對政治的投入絕不亞于任何一位總統(tǒng)候選人,甚至更瘋狂地在政治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需要用長遠的目光判斷政治形勢,謹慎分析應該支持誰、反對誰,認真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發(fā)動演說獲得選票,如何撰寫報紙社論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者。普利策熱衷政治的同時也非常精通于政治,他對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每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都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與探究,對每一個重要的政治家都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研究。他會用公正的態(tài)度和非凡的膽略對每一個政治問題和政治家進行公允地評判。不可置否,不是所有的政治問題和選舉結果都會按照普利策的政治意愿順利發(fā)展,他也曾多次遭遇過失敗,也曾對自己的仕途心灰意冷,但他內心對政治的熱衷和執(zhí)著并沒有因為這些失敗而消失,而是越挫越勇,繼續(xù)馳騁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之中。
................................
第二章 對政治理想的追求:新聞事業(yè)的起步與發(fā)展
一、根深蒂固的政治理想:自由 平等 民主
在《西方郵報》、《圣路易斯快郵報》以及《世界報》早期,普利策在政治上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這是根植于他內心深處、渴望實現(xiàn)的政治理想。普利策因踏入報業(yè)而接觸政界,那么報紙自然成為其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途徑。初任記者的普利策,積極倡導反腐運動,勇于揭露政府的黑暗面。當普利策擁有自己的報紙時,他要求自己的報紙“永遠為進步和改革而戰(zhàn);永遠不容忍不平和腐;永遠與各政黨蠱惑民心的政客做斗爭;永遠不要喪失對窮人的同情心;永遠對公共福利盡職;永遠不滿足于單純地印刷新聞;永遠要絕對地獨立;永遠不懼怕抨擊壞事,不管做壞事的是巧取豪奪的富豪,還是故意搞破壞的窮人”。當普利策《世界報》大樓落成時,有賀電道:“這家報紙永遠同一切錯誤進行斗爭;永遠堅持獨立自主的辦報方針;永遠促進啟蒙運動;永遠堅持真正的民主思想;永遠渴望成為一支維護社會的道德力量。2無論是普利策自己對報紙的期望,還是外界對其報紙的評論,我們都能看到普利策的報紙所堅持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自由的思想要求報紙保持獨立,不依附于任何黨派;平等的思想激勵報紙堅持公正與公平,揭露社會中的一切不公現(xiàn)象;民主的思想促使報紙積極發(fā)動社會改革,同情社會底層人士和弱勢群體。因此,普利策的新聞實踐活動可謂之為踐行自身政治理想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正是他新聞事業(yè)的起步和發(fā)展階段。普利策政治理想的蘊育與萌芽絕非偶然所成,亦非朝夕之事,而是與他年少時期的成長環(huán)境和未曾接觸報紙之前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
二、以政治理想為指導的實踐:新聞與政治的交織
普利策投身報業(yè)實屬機緣巧合,但因進入報業(yè)而接觸政治則是歷史的必然。當時,報紙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單憑報紙的名稱我們就能了解其政治淵源,如《密蘇里州民主報》(Missouri Democrat)、《密蘇里州共和報》(MissouriRupublican)。自從普利策接觸政治之后,他對各種政治議題十分感興趣,活躍于各種政治場合。普利策對政治的不懈追求不僅讓他在報業(yè)上有了更清晰的目標,也使得他步入政壇,踏上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普利策在《西方郵報》時期的新聞活動和政治活動,都是以他的政治理想為宏觀的指導,而這一理想在政治活動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
(一)記者:日趨明朗的報業(yè)之路
1.《西方郵報》伸出橄欖枝
1866 年,普利策在圣路易斯站穩(wěn)了腳跟,收獲了一份有穩(wěn)定收入的工作。在一切步入正軌之后,普利策急于掌握英語,一有空閑時間就待在圣路易斯商業(yè)圖書館里刻苦學習。長時間的付出給普利策帶來了回報,他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而且開始逐漸接觸到法律、新聞記者、政客和其他重要人物。慢慢地,普利策開始篤信自己的未來就在美國。于是,1867 年 3 月 6 日,他在圣路易斯的一家法庭里聲明自己將不再效忠于奧地利皇帝,選擇加入美國國籍。在圖書館,普利策最大的機遇就是認識了《西方郵報》的擁有者之一埃米爾 普利托留斯(Emil Preetorius)。這是普利策新聞事業(yè)開始的前奏。
............................
第三章 對政治權力的迷戀:新聞事業(yè)的擴張與集權....................... 35
一、政治情結的極端化:權力意識占據(jù)主導....................35
(一)漸染上流社會的習氣............................37
(二)日漸凸顯的黨派意識..............37
第四章 回歸政治信仰:新聞事業(yè)的專業(yè)化...................49
一、歸于初心:從理想到信仰的升華......................... 49
二、新聞專業(yè)主義的萌芽......................50
第四章 回歸政治信仰:新聞事業(yè)的專業(yè)化
一、歸于初心:從理想到信仰的升華
普利策的政治理想是根深蒂固的。但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和自己對新事物的好奇,使得他的政治追求發(fā)生變化,陷入對政治權力的迷戀之中。權力意識主導普利策思想時,他的所有的新聞活動和政治活動都顯得比較激進。這一時期是普利策新聞事業(yè)極速擴張與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成就了他報業(yè)上的帝國霸業(yè)。但輝煌之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而黃色新聞大戰(zhàn)正是給了迷失在權力中的普利策反思自己的契機,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靈、政治觀和道德觀早已被聲譽和地位所綁架。
黃色新聞大戰(zhàn)時《世界報》的發(fā)行量雖突破新高,但它卻深陷于赤字之中。盡管報紙的發(fā)行量大增,得到一定的公眾影響力,但他們報道戰(zhàn)爭所花的開銷卻巨幅增長,以至于把利潤一筆勾銷。為報道戰(zhàn)爭,普利策聘用了 18 位戰(zhàn)地記者和三艘“通信”新聞船,載著記者們往來于戰(zhàn)場。每條船的租賃費用每月約為9000 美元。在戰(zhàn)斗暫停期間沒有什么戰(zhàn)爭新聞,報紙經(jīng)銷商并沒有減少他們的定量。因此,《世界報》還要被成千上萬沒有賣出的報紙所困。在與赫斯特為美西戰(zhàn)爭的報道爭奪發(fā)行量時,他經(jīng)常用大字號的帶有強烈煽動性標題來渲染戰(zhàn)爭場面的血腥、暴力;偽造或濫用一些西班牙戰(zhàn)士禽獸不如的行為的照片,如奸淫、殘殺古巴婦女;剽竊和制造新聞層出不窮。在這些聳人聽聞的報道中,《世界報》的各項舉動都力求超過赫斯特和他的編輯、記者。這一系列行為都或多或少地給《世界報》的發(fā)展帶來惡果,但損失最嚴重的就是報紙的美譽度受到了大大的損害。
普利策深深反思,認為要重新成為公眾的代言人就必須要回歸初心;想要重新得到公眾的信任就需要堅持公平和公正。政治理想再次占據(jù)普利策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
結語
普利策從小就經(jīng)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年紀輕輕背井離鄉(xiāng),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他從社會的最底層,,通過努力慢慢向上攀登。他靠抨擊富人和權貴贏得了讀者的支持,辛辣的文字讓人追捧,在最后卻也成了自己抨擊的對象。幸運的是,普利策懂得反思與自省,及時調整自己的發(fā)展步伐,積極興辦教育,最終成為美國新聞史上的一座豐碑。
普利策終其一生都離不開政治,他心中的政治不僅僅指的是仕途,還包括對經(jīng)濟、社會、公共事業(yè)等各個方面的改革。而普利策與政治是通過報紙聯(lián)系起來的,因此,普利策與這兩者糾纏了一生。對普利策來說,政治與報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他看來,投身于政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革社會,而報紙同樣具備推動社會改革的能力。在當時那個年代,政治當?shù),報紙只是實現(xiàn)政治的一種工具。換言之,報紙的新聞實踐活動實際上會受到政治思想的控制。普利策熱衷于政治,歷經(jīng)了三個不同階段的政治追求,不同的政治追求對其新聞事業(yè)產(chǎn)生的影響力自然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奠定了普利策在新聞事業(yè)上的崇高地位。
普利策剛剛涉足報業(yè),接觸政治之時,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理想。這一時期,普利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具有獨立的思想,因此,他所創(chuàng)辦的報刊也具有相應的獨立性,在經(jīng)濟上不依附于任何黨派的贊助,在政治上不做任何政黨的喉舌。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理想要求報紙始終要堅持維護大眾利益,敢于為底層人民和弱勢群體爭取合法的權益。積極倡導社會改革,針砭時弊地揭露社會中的腐敗與不公。這都樹立了報紙在大眾心中的良好形象,為報紙贏得了廣泛而固定的讀者群,大大增加了報紙的發(fā)行量,提高了報紙的聲譽和地位,普利策因此而成為赫赫有名的報業(yè)大亨。由于頻繁的接觸上流社會,極力地為民主黨人爭奪國家政權奔走呼號,再加上自身地位的提高,慢慢地滋養(yǎng)了權力意識。普利策對政治理想的追求逐漸滑向了對權力的渴求。受權力意識支配下的報業(yè)活動表現(xiàn)出了急劇擴張的野性和高度集權的控制,為報業(yè)帝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條件,使得普利策從報業(yè)大亨搖身變成了報業(yè)帝國的霸主,新聞事業(yè)也隨之進入發(fā)展的巔峰時期。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582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58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