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經濟非遇真正危機 “中國制造”需創(chuàng)新人才
“德國之聲”1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需要創(chuàng)新人才 無論是晚會上還是餐桌旁,在達沃斯,中國經濟是一個無處不在的話題。多數(shù)人并不認為中國經濟遇到了真正的危機。按銀行界人士的話說,這是一個“必要的調整”,目前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盡管金融市場還在波動,中國政府仍堅信走在結構改革的正確道路上。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達沃斯強調,2015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仍提高了5000億美元,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強勁的增長。而這一增長的2/3歸功于中國國內的消費者。
在一個題為“中國制造的明天”的有關中國產品未來前景的討論會上,與會者認為中國希望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打造中國品牌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中國還缺乏來自國內外的年輕創(chuàng)意人才。中國需要的是能開發(fā)新產品,而不是仿造他人產品的企業(yè)家。
參加討論會的人士試圖分析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提出的觀點包括薪金待遇過低、缺乏有國際知名度的本土品牌,以及教育體制的種種缺陷等。
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威爾金森則指出了另一個問題,“中國市場對外國創(chuàng)意人才還是有吸引力的,但要命的是這里的空氣質量、水質和居住環(huán)境。有的年輕人因為環(huán)境和健康原因離開了中國城市。與此相比,加州北部更適宜居住和孩子的成長。”
這場有關中國制造未來的討論會的結果是一份長長的“問題清單”。結論是:中國不僅要提高產品的質量,也要提高這里生活的質量,才能讓經濟發(fā)展的各個要素全面改善。(作者保羅-克里斯汀·布里茨)
相關新聞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冷春洋
,本文編號:26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2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