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周作人
本文關(guān)鍵詞:周作人
日期:[ 2013年5月26日 ] -- 讀書 -- 版次:[ 14 ]
魯迅與周作人
分享到:
摘自《魯迅與周作人》,孫郁/著,現(xiàn)代出版社2013年版
<founder-content>
□孫 郁
魯迅與周作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是頗有分量的名字!拔逅摹币院,許多顯赫一時的文人一個個如花般地謝去了,惟其兄弟二人,卻一直矗立在20世紀文化的中心點上,成為兩處繞不過去的存在。
魯迅與周作人,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但直接的感性資料,卻十分有限。我一直在想,兩人的精神的博大與表現(xiàn)形態(tài)的不同,或許有遺傳基因的作用。這大約屬于性格、血型、氣質(zhì)等范圍的問題。但對待社會、人生、文化諸問題,他們不同的走向,又與文化的深層體味與興趣的選擇有關(guān)。所以,這里既有生理的原因,亦有文化的因素。這其中的謎一旦解開,我們對兩人的世界,便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是這樣描述魯迅的:“魯迅的身材并不見高,額角開展,顴骨微高,雙目澄清如水,其光炯炯而帶著幽郁,一望而知為悲憫善感的人。兩臂矯健,時時屏氣曲舉,自己用手撫摩著;腳步輕快而有力,一望而知為神經(jīng)質(zhì)的人。赤足時,常常盯住自己的腳背,自言腳背特別高,會不會是受著母親小足的遺傳呢?……他的觀察很銳敏而周到,仿佛快鏡似的使外物不能遁形。因之,他的機智也特別豐富,文章上固然隨處可見,談吐上尤其層出不窮。這種談鋒,真可謂一針見血,使聽者感到痛快,有一種澀而甘,辣而腴的味道……”(《亡友魯迅印象記》)
周作人給人的印象,是另一種樣子:“……他戴著近視眼鏡,衣著講究,言語不多,但又好像有點‘架子’似的。”(俞芳:《談?wù)?strong>周作人》)
“我沒有想到,他是這樣清癯的一個人,戴著高度近視眼鏡,頭頂上的毛發(fā)稀稀的,除了上唇一小撮髭須之外好像還有半臉的胡子渣兒,臉色是蒼白的,說起話來有氣無力的,而且是紹興官話!(梁實秋《憶豈明老人》)
上世紀20年代,周氏兄弟以譯著和散文隨筆而風(fēng)靡一時,魯迅給人的印象,抑郁、沉靜、肅殺;周作人則沉穩(wěn)、平和、散淡。就性格方面來說,哥哥多的是冷的一面,弟弟多溫和的一面。魯迅似乎站在地獄的門口,不斷向人間發(fā)出慘烈的吼聲;周作人則仿佛書齋中的道人,苦苦地咀嚼著人間澀果,把無奈化為輕淡的笑意。聽過魯迅與周作人的課的大學(xué)生們,對二人有著很不同的印象。魯迅幽默、風(fēng)趣而又不失嚴峻;周作人則戴著高度的近視鏡,讀著講義,并不在意學(xué)生聽進課沒有。魯迅是燃燒的,他差不多和學(xué)生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以智慧去感召諸人。周作人的課,你必須認真體味,稍一溜神,便會失去興趣。這只是兩人不同的一個側(cè)面,其他的,在為人處世、讀書習(xí)慣、飲食等方面,也多有不同。
算起來,,魯迅大周作人4歲。1881年9月25日,魯迅誕生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周家。4年后的1885年1月16日,弟弟作人呱呱落地。那時魯迅取名樟壽,字豫山,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棒斞浮毕抵軜淙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始用的筆名。弟弟周作人,最早取名“j剖佟,后自改硞惆迄Y稀、“启闽椾^取5僥暇┥涎幣蛐置笆魅恕,弟弟遂取名“作人”。他们还有一隔櫋弟周建人,后狸J晌蒲Ъ搖2還,灾u泄枷朧飛,三邓G負趺揮惺裁從跋歟健爸蓯閑值堋,往往并苍掽括建人哉樬,诌|儻難飛獻魅縭槍邸
本文編號:1169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116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