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與曲那(■)——青藏高原古藏緬語地名的底層性和連續(xù)性釋例
發(fā)布時間:2021-10-23 01:32
今河西之黑河在史料中呈現(xiàn)了藏緬語、漢語、阿爾泰語等語屬的地名記錄格局!队碡暋酚褐葜跛⒑谒附窈诤,弱為音譯(■),黑為意譯。盧水胡之盧水兼顧了藏緬語的音與義,指向藏緬語的"黑"。西夏語■((口移)則那)的藏文對應(yīng)詞是■(黑水江)。蒙古語的ejen-e(亦集乃、額濟納)繼承自西夏語。合黎水為阿爾泰語的qar-a(黑)。黑河諸語屬地名的音義考辯驗證了以下認(rèn)識:藏緬語(西夏語、藏語)的文獻(xiàn)記錄盡管出現(xiàn)較晚,但從漢語、阿爾泰語的異文材料和音譯、意譯地名的不穩(wěn)定性判斷,大量地名繼承自古藏緬語。古藏緬語地名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緣的地名記錄中具有底層性和連續(xù)性。
【文章來源】:中國藏學(xué). 201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青藏高原及其周緣地名的族屬及語言特征
二、黑河及其地名記錄的一般狀況
三、漢語地名記錄
1、弱水
2、盧水
3、黑河
四、西夏語地名記錄
1、vji na()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在原黑水鎮(zhèn)燕軍司設(shè)置“亦集乃路”,路總管治所在黑水城。一般認(rèn)為亦集乃是西夏語。這從黑水建橋敕藏文碑文中可以看出來。藏文碑文相關(guān)部分寫為:
2、《夏漢字典》收錄的西夏語“江”、“河”語料中,沒有與“亦集”對音的詞匯。
五、阿爾泰語地名記錄
1、合黎山、合黎水
2、(亦集乃、額濟納)
六、黑河古地名釋例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西夏末期黑水城的狀況——從兩件西夏文文書談起[J]. 佐藤貴保,馮培紅,王蕾. 敦煌學(xué)輯刊. 2013(01)
[2]“黑龍江”名出阿爾泰語考[J]. 楊富學(xué). 語言與翻譯. 2000(03)
[3]也論盧水胡以及月氏胡的居處和族源[J]. 王青. 西北史地. 1997(02)
[4]盧水胡和小月氏[J]. 王宗維. 西北民族研究. 1995(02)
[5]蒙古歷史地名初探[J]. 金峰. 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1984(02)
[6]西夏黑水橋碑考補[J]. 王堯. 中央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 1978(01)
本文編號:3452212
【文章來源】:中國藏學(xué). 201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青藏高原及其周緣地名的族屬及語言特征
二、黑河及其地名記錄的一般狀況
三、漢語地名記錄
1、弱水
2、盧水
3、黑河
四、西夏語地名記錄
1、vji na()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在原黑水鎮(zhèn)燕軍司設(shè)置“亦集乃路”,路總管治所在黑水城。一般認(rèn)為亦集乃是西夏語。這從黑水建橋敕藏文碑文中可以看出來。藏文碑文相關(guān)部分寫為:
2、《夏漢字典》收錄的西夏語“江”、“河”語料中,沒有與“亦集”對音的詞匯。
五、阿爾泰語地名記錄
1、合黎山、合黎水
2、(亦集乃、額濟納)
六、黑河古地名釋例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西夏末期黑水城的狀況——從兩件西夏文文書談起[J]. 佐藤貴保,馮培紅,王蕾. 敦煌學(xué)輯刊. 2013(01)
[2]“黑龍江”名出阿爾泰語考[J]. 楊富學(xué). 語言與翻譯. 2000(03)
[3]也論盧水胡以及月氏胡的居處和族源[J]. 王青. 西北史地. 1997(02)
[4]盧水胡和小月氏[J]. 王宗維. 西北民族研究. 1995(02)
[5]蒙古歷史地名初探[J]. 金峰. 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1984(02)
[6]西夏黑水橋碑考補[J]. 王堯. 中央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 1978(01)
本文編號:3452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4522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