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小語種論文 >

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及借用 ——以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為考察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23:00
  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世王當政期間(1782-1809),由于政治需要,第一部漢文典籍《三國演義》被譯成了泰文,即此之后掀起了一股翻譯中國古代小說的熱潮,即“《三國》時期”或稱“中國古典通俗小說時期”。至今已有數(shù)十種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作品相繼問世,發(fā)展成一支獨具特色的文學體系。它們雖以譯本的身份問世,但卻成為對泰國社會影響舉足輕重的文學作品,對文學、語言、戲曲、宗教信仰、壁畫藝術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對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的考察發(fā)現(xiàn),直譯、意譯、增譯三種翻譯手段是漢語熟語流傳于泰國的主要途徑與方式。其中基于直譯法最多,占60%以上,意譯法、增譯法次之。流傳于泰國的漢語熟語中,出于《三國》的最多,占90%以上。這與《三國》的成功出版有著密切聯(lián)系。出現(xiàn)于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新語句或熟語,被泰國作家廣泛吸收,借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從而發(fā)展成為泰語中不可或缺的詞匯,對豐富和發(fā)展泰語熟語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泰語熟語中的那些漢語外來語,不僅僅從宏觀上記錄了中華文化在泰國傳播的各種媒介和方式,還從微觀上記錄了中華文化的各分支在泰國傳播的具體內容(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加深了泰國人民...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緣起
    1.2 熟語的界定
    1.3 在泰國流傳的漢語熟語研究述評
    1.4 研究范圍及方法
    1.5 中華文化泰國傳播簡史
    1.6 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
        1.6.1 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的形成與發(fā)展
        1.6.2 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的特征
        1.6.3 泰譯本中國古代小說對泰國文學的影響
2 漢語熟語在泰國之流傳
    2.1 直譯法
        2.1.1 典型熟語的直譯法
        2.1.2 非典型熟語的直譯法
    2.2 意譯法
        2.2.1 典型熟語的意譯法
        2.2.2 非典型熟語的意譯法
    2.3 增譯法
    2.4 流傳于泰國的漢語熟語之探討與分析
        2.4.1 流傳于泰國的漢語熟語與泰語固有熟語
        2.4.2 漢語熟語泰國流傳的熟語化之探討
3 漢語熟語在泰國之借用
    3.1 泰國文學作品中的漢語熟語
        3.1.1 喻體相同、喻義相同
        3.1.2 喻體不盡相同、喻義完全相同
        3.1.3 喻體不盡相同、喻義不同
    3.2 熟語借用與文化傳播
        3.2.1 漢語熟語的借用是中國物質文化在泰國傳播的記錄
        3.2.2 漢語熟語的借用是中國制度文化在泰國傳播的記錄
        3.2.3 漢語熟語的借用是中國精神文化在泰國傳播的記錄
    3.3 泰國對中國文化的接受
        3.3.1 價值觀念相同
        3.3.2 家族觀念相同
        3.3.3 生活方式相同
4 漢語熟語流傳于泰國之后的發(fā)展演變
    4.1 漢語熟語流傳于泰國之后的形式演變
        4.1.1 結構變體
        4.1.2 語匯變體
    4.2 漢語熟語流傳于泰國之后的意義演變
        4.2.1 理性義的變化
        4.2.2 感情色彩的變化
    4.3 漢語熟語流傳于泰國之后的形義共變
        4.3.1 構成成分的變化導致熟語語義的演變
        4.3.2 構成方式的變化導致熟語語義的演變
        4.3.3 形式與語義無必然聯(lián)系的共同演變
    4.4 本章結論
        4.4.1 改造
        4.4.2 并存
        4.4.3 沿用
        4.4.4 消亡
5 馀論: 泰譯本中國武俠小說與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
參考文獻
征引文獻
附錄: 本文所使用的泰語國際音標說明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以泰譯本《三國演義》為例[J]. 徐武林.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8(08)
[2]泰國的中國學研究[J]. 徐武林.  國外社會科學. 2008(04)
[3]拉瑪六世的民族主義與排華思想及其影響[J]. 黃瑞真.  南洋問題研究. 2008(02)
[4]泰漢語言中關于動物成語的比較考察[J]. 張倩霞.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3)
[5]漢文學的介入與泰國古小說的生成[J]. 裴曉睿.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4)
[6]漢語和泰語親屬詞探討[J]. 朱俊玄.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06)
[7]中國古代小說在泰國的傳播[J]. 黃漢坤.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6(04)
[8]《西漢通俗演義》與韓國漢文小說《帷幄龜鑒》[J]. 汪燕崗.  文學遺產(chǎn). 2006(04)
[9]大新土語與泰語親屬稱謂語文化內涵探究[J]. 黃美新.  學術論壇. 2006(05)
[10]潮汕方言和泰語的雙向借詞及其演變發(fā)展[J]. 林倫倫.  民族語文. 2006(02)

博士論文
[1]中國古代小說在泰國的傳播與影響[D]. 黃漢坤(Surasit Amornwanitsak).浙江大學 2007
[2]漢泰稱謂語比較研究[D].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南京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中國武俠小說對泰國的影響[D]. 王苗芳(Chalalai Thanaruksirithaworn).浙江大學 2009
[2]與五官有關的漢語成語和泰成語比較[D]. 林那然.南京師范大學 2007
[3]泰語釋義基元研究及漢泰釋義基元比較[D]. 韋麗娟.南京師范大學 2007
[4]漢泰飲食成語對比研究[D]. 馬淑芬.廈門大學 2007
[5]漢、泰動物成語比較研究[D]. 告達君·素帕.天津師范大學 2006
[6]壯泰語中的借詞比較研究[D]. 孫娜.廣西民族大學 2006
[7]試論現(xiàn)代漢語中非固定短語的熟語化過程及其成因[D]. 胡琳.四川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498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4498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04e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