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漢被動句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20:19
被動句是語言中的基本句型之一。泰語和漢語同屬漢藏語系,兩者語言中的被動表述都是以虛詞和語序為表現(xiàn)手法。漢藏語系被動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漢語中的被動句,漢語被動句的研究比較系統(tǒng),其特點和歷史演變過程已經(jīng)比較清晰。而非漢語包括泰語中被動句的研究主要以描寫現(xiàn)在語言中的被動表述為主,缺乏歷史性的分析,非漢語被動句的研究要借助于漢語被動句的研究成果。本文試著從泰漢語言中被動標記、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歷史演變著手,在描寫的基礎(chǔ)上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兩者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對于出現(xiàn)的異同特征,做進一步探討,旨在呈現(xiàn)泰漢被動句被動表述的共性和個性。本文的研究表明:泰漢被動標記有很大相似性,泰語中的被動標記主要來源于遭受義的動詞,漢語的被動標記主要來源于遭受義動詞、使役動詞和給予動詞三大類實詞,兩種語言中同一類動詞演變而成的被動標記,都經(jīng)歷了一個平行虛化的過程;泰漢語都是SVO型語言,被動句主要以介詞、助動詞和語序為表達手段,相似之處比較多,但也有個性的方面;被動標記和結(jié)構(gòu)類型都經(jīng)歷了由單一而逐漸多樣化的過程,而語義也經(jīng)歷了一個歷史變化過程,泰語被動句的語義更多受英語的影響;泰漢語中使役與被動的關(guān)系密切,漢語中...
【文章來源】: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題目來源
二、研究現(xiàn)狀及動態(tài)
(一) 泰語被動句研究現(xiàn)狀
(二) 漢語被動句研究現(xiàn)狀
(三) 我國境內(nèi)漢藏語系諸語言被動句的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范圍
四、研究目的與價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理論意義和實際運用價值
五、材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 材料來源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泰漢被動標記來源
一、泰語中的被動標記
22”"> (一) “thuuk22”
33”"> (二) “doon33”
41rap453”"> (三) “dai41rap453”
33”"> (四) “dooi33”
二、漢語中的被動標記
(一) “于/於”
(二) “為”
(三) “見”
(四) “被”
(五) “吃”
(六) “教”、“叫”、“讓”
(七) “給”
三、泰漢被動標記來源比較
第二章 泰漢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
一、泰語被動句結(jié)構(gòu)形式分類
1 + thuuk22/ doon33(+ N/NP2 )+ V/VP"> (一) N/NP1 + thuuk22/ doon33(+ N/NP2 )+ V/VP
1 + (thuuk22) + V/VP +“dooi33”+ N/NP2"> (二) N/NP1 + (thuuk22) + V/VP +“dooi33”+ N/NP2
1rap3”+ V/VP"> (三) N/NP + “dai 1rap3”+ V/VP
(四) 使役性被動句
二、漢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分類
(一) N1 + VP + 于/於+ N2
(二) N/NP+“被”+ V/VP (其中“被”可以換成“為”、“見”)
1 + “被”+N/ NP2 + V/P (+C)"> (三) N/NP1 + “被”+N/ NP2 + V/P (+C)
1 + 為/被+ N/NP2 + 所+ V N/NP1 + 被/叫/讓+ N/NP2 + 給+ V + C"> (四) N/NP1 + 為/被+ N/NP2 + 所+ V N/NP1 + 被/叫/讓+ N/NP2 + 給+ V + C
三、泰漢被動句結(jié)構(gòu)形式比較
第三章 泰漢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泰語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 泰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演變
(二) 泰語被動句的語義演變
二、漢語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 漢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演變
(二) 漢語被動句的語義演變
三、泰漢被動句歷史演變比較
第四章 泰漢語言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一、漢語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二、泰語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三、泰漢語被動與使役關(guān)系比較
結(jié)語
參考書目
附錄 泰語語音系統(tǒng)
一、輔音
(一) 單輔音
(二) 復輔音
二、元音
(一) 單元音
(二) 復合元音
三、韻尾
四、聲調(diào)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成果及獲獎情況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語“給”的用法[J]. 楊光遠. 民族語文. 2006(06)
[2]藏緬語的強調(diào)式施動句——兼與漢語被動句對比[J]. 戴慶廈,李潔. 語言研究. 2005(03)
[3]有關(guān)被動句的幾個問題[J]. 陸儉明. 漢語學報. 2004(02)
[4]被動句的跨語言類型對比[J]. 黃行,唐黎明. 漢語學報. 2004(01)
[5]漢語被動句句法結(jié)構(gòu)分析[J]. 熊仲儒. 當代語言學. 2003(03)
[6]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 熊學亮,王志軍. 外語研究. 2002(01)
[7]關(guān)于“被”字句用于非遭受義的考察[J]. 楊奔.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01(01)
[8]漢語被動式與動詞被動化[J]. 吳庚堂. 現(xiàn)代外語. 2000(03)
[9]近代漢語被字句結(jié)構(gòu)的特點[J]. 史國東.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2)
[10]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被”和“見”[J]. 解惠全,洪波. 天津師大學報. 1987(05)
博士論文
[1]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 李潔.中央民族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關(guān)于漢語“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成分的思考[D]. 行玉華.山西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8878
【文章來源】: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題目來源
二、研究現(xiàn)狀及動態(tài)
(一) 泰語被動句研究現(xiàn)狀
(二) 漢語被動句研究現(xiàn)狀
(三) 我國境內(nèi)漢藏語系諸語言被動句的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范圍
四、研究目的與價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理論意義和實際運用價值
五、材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 材料來源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泰漢被動標記來源
一、泰語中的被動標記
22”"> (一) “thuuk22”
33”"> (二) “doon33”
41rap453”"> (三) “dai41rap453”
33”"> (四) “dooi33”
二、漢語中的被動標記
(一) “于/於”
(二) “為”
(三) “見”
(四) “被”
(五) “吃”
(六) “教”、“叫”、“讓”
(七) “給”
三、泰漢被動標記來源比較
第二章 泰漢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
一、泰語被動句結(jié)構(gòu)形式分類
1 + thuuk22/ doon33(+ N/NP2 )+ V/VP"> (一) N/NP1 + thuuk22/ doon33(+ N/NP2 )+ V/VP
1 + (thuuk22) + V/VP +“dooi33”+ N/NP2"> (二) N/NP1 + (thuuk22) + V/VP +“dooi33”+ N/NP2
1rap3”+ V/VP"> (三) N/NP + “dai 1rap3”+ V/VP
(四) 使役性被動句
二、漢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分類
(一) N1 + VP + 于/於+ N2
(二) N/NP+“被”+ V/VP (其中“被”可以換成“為”、“見”)
1 + “被”+N/ NP2 + V/P (+C)"> (三) N/NP1 + “被”+N/ NP2 + V/P (+C)
1 + 為/被+ N/NP2 + 所+ V N/NP1 + 被/叫/讓+ N/NP2 + 給+ V + C"> (四) N/NP1 + 為/被+ N/NP2 + 所+ V N/NP1 + 被/叫/讓+ N/NP2 + 給+ V + C
三、泰漢被動句結(jié)構(gòu)形式比較
第三章 泰漢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泰語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 泰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演變
(二) 泰語被動句的語義演變
二、漢語被動句的歷史演變
(一) 漢語被動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演變
(二) 漢語被動句的語義演變
三、泰漢被動句歷史演變比較
第四章 泰漢語言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一、漢語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二、泰語中被動與使役的關(guān)系
三、泰漢語被動與使役關(guān)系比較
結(jié)語
參考書目
附錄 泰語語音系統(tǒng)
一、輔音
(一) 單輔音
(二) 復輔音
二、元音
(一) 單元音
(二) 復合元音
三、韻尾
四、聲調(diào)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成果及獲獎情況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語“給”的用法[J]. 楊光遠. 民族語文. 2006(06)
[2]藏緬語的強調(diào)式施動句——兼與漢語被動句對比[J]. 戴慶廈,李潔. 語言研究. 2005(03)
[3]有關(guān)被動句的幾個問題[J]. 陸儉明. 漢語學報. 2004(02)
[4]被動句的跨語言類型對比[J]. 黃行,唐黎明. 漢語學報. 2004(01)
[5]漢語被動句句法結(jié)構(gòu)分析[J]. 熊仲儒. 當代語言學. 2003(03)
[6]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 熊學亮,王志軍. 外語研究. 2002(01)
[7]關(guān)于“被”字句用于非遭受義的考察[J]. 楊奔.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01(01)
[8]漢語被動式與動詞被動化[J]. 吳庚堂. 現(xiàn)代外語. 2000(03)
[9]近代漢語被字句結(jié)構(gòu)的特點[J]. 史國東.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2)
[10]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被”和“見”[J]. 解惠全,洪波. 天津師大學報. 1987(05)
博士論文
[1]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 李潔.中央民族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關(guān)于漢語“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成分的思考[D]. 行玉華.山西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88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0888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