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侗語位移動詞“來”“放”的語法化研究
【學位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H4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壯侗語族簡況
1.2 位移動詞“來”“放”的研究綜述
1.2.1 位移動詞的基本界定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1 國外位移動詞詞化的研究
1.2.2.2 國外位移動詞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2.2.3 國外位移動詞“來”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2.2.4 國外位移動詞“放”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2.3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3.1 國內位移動詞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2.3.2 國內位移動詞“來”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2.3.3 國內位移動詞“放”語法化的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和語料來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語料來源
1.5 語料標注和符號說明
第二章 連動式及其語法化
2.1 連動式的結構和范圍界定
2.2 連動式發(fā)生語法化
2.2.1 連動式的不穩(wěn)定性促使動詞的虛化
2.2.2 連動式前項后項的語法化
2.2.2.1 連動結構演變?yōu)闋顒咏Y構
2.2.2.2 連動結構演變?yōu)閯友a結構
2.3 本章總結
第三章 位移動詞“來”的語法化
3.1 位移動詞“來”的功能和語義
3.1.1 單用時“來”的功能和語義
3.1.2 連動式中“來”的功能和語義
3.1.2.1 連動式前項的“來”
3.1.2.2 連動式后項的“來”
3.1.2.3 連動式中項的“來”
3.2 連動式后項“來”的演變
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承接連詞'> 3.2.1 路徑Ⅰ: 位移動詞>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承接連詞
趨向補語'> 3.2.1.1 位移動詞>趨向補語
結果補語/動相補語'> 3.2.1.2 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
完整體助詞'> 3.2.1.3 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
承接連詞'> 3.2.1.4 完整體助詞>承接連詞
3.2.1.5 小結
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3.2.2 演變路徑Ⅱ: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終點格介詞'> 3.2.2.1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
與格介詞'> 3.2.2.2 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3.2.2.3 小結
給予義動詞>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3.2.3 演變路徑Ⅲ: 位移動詞>給予義動詞>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給予義動詞'> 3.2.3.1 位移動詞>給予義動詞
使役動詞'> 3.2.3.2 給予義動詞>使役動詞
3.2.3.3 使役構式“來+N+VP”的形成
3.2.3.3.1 容讓使役“來+N有生+VP”
3.2.3.3.2 致使使役“來+N無生+VP”
狀語標記'> 3.2.3.4 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3.2.3.5 小結
3.3 本章總結
第四章 位移動詞“放”的語法化
4.1 位移動詞“放”的功能和語義
4.1.1 單用時“放”的功能和語義
4.1.2 連動式中“放”的功能和語義
4.1.2.1 連動式前項的“放”
4.1.2.2 連動式后項的“放”
4.1.2.3 連動式中項的“放”
4.2 連動式前項“放”的語法化
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4.2.1 演變路徑Ⅰ:位移動詞>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使役動詞'> 4.2.1.1 位移動詞>使役動詞
狀語標記'> 4.2.1.2 使役動詞>狀語標記
4.2.1.3 小結
工具格介詞'> 4.2.2 演變路徑Ⅱ: 位移動詞>工具格介詞
伴隨介詞>并列連詞'> 4.2.3 演變路徑Ⅲ: 位移動詞>伴隨介詞>并列連詞
伴隨介詞'> 4.2.3.1 位移動詞>伴隨介詞
并列連詞'> 4.2.3.2 伴隨介詞>并列連詞
4.2.3.3 小結
處所源點介詞>時間源點介詞'> 4.2.4 演變路徑Ⅳ: 位移動詞>處所源點介詞>時間源點介詞
處所源點介詞'> 4.2.4.1 位移動詞>處所源點介詞
時間源點介詞'> 4.2.4.2 處所源點介詞>時間源點介詞
4.2.4.3 小結
處所源點介詞>經(jīng)由介詞'> 4.2.5 演變路徑V:位移動詞>處所源點介詞>經(jīng)由介詞
經(jīng)由介詞'> 4.2.5.1 處所源點介詞>經(jīng)由介詞
4.2.5.2 小結
4.3 連動式后項“放”的語法化
終點格介詞>祈使語氣詞'> 4.3.1 演變路徑Ⅰ: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祈使語氣詞
終點格介詞'> 4.3.1.1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
祈使語氣詞'> 4.3.1.2 終點格介詞>祈使語氣詞
4.3.1.3 小結
終點格介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 4.3.2 演變路徑Ⅱ: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
結果補語/動相補語'> 4.3.2.1 終點格介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
完整體助詞'> 4.3.2.2 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完整體助詞
4.3.2.3 小結
終點格介詞>處所介詞>持續(xù)體助詞'> 4.3.3 演變路徑Ⅲ: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處所介詞>持續(xù)體助詞
處所介詞'> 4.3.3.1 終點格介詞>處所介詞
持續(xù)體助詞'> 4.3.3.2 處所介詞>持續(xù)體助詞
4.3.3.3 小結
終點格介詞>方向格介詞>對象格介詞'> 4.3.4 演變路徑Ⅳ: 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方向格介詞>對象格介詞
方向格介詞'> 4.3.4.1 終點格介詞>方向格介詞
對象格介詞'> 4.3.4.2 方向格介詞>對象格介詞
4.3.4.3 小結
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4.3.5 演變路徑V:位移動詞>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與格介詞'> 4.3.5.1 終點格介詞>與格介詞
4.3.5.2 小結
4.4 本章總結
第五章 結語
5.1 研究成果總結
5.2 尚待解決及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和友;曹婉;;“來+VP+來”結構與“來”的性質[J];漢語學習;2015年06期
2 朱婷婷;;廣西田陽壯語“po~4(放)”的語法化[J];欽州學院學報;2015年10期
3 劉丹青;;漢語及親鄰語言連動式的句法地位和顯赫度[J];民族語文;2015年03期
4 覃東生;覃鳳余;;廣西漢語“去”和壯語方言pai~1的兩種特殊用法——區(qū)域語言學視角下的考察[J];民族語文;2015年02期
5 李計偉;;即:從位移到讓步[J];語言學論叢;2013年02期
6 吳福祥;;關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古漢語研究;2013年03期
7 王琳;李煒;;琉球官話課本的使役標記“叫”、“給”及其相關問題[J];中國語文;2013年02期
8 羅榮華;;贛語上高話動態(tài)助詞、事態(tài)助詞“來”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9 袁丹;;從語法化和類型學看吳語常熟話“V開”的功能——兼論漢語方言“V開”的功能演變類型[J];漢語史學報;2011年00期
10 邢向東;;陜北神木話的話題標記“來”和“去”及其由來[J];中國語文;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曹凱;壯語方言體標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梁敢;壯語體貌范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晏姝;崇左左州壯語參考語法[D];廣西大學;2018年
2 覃蘭惠;羅城土拐話、仫佬語、壯語的平行語法現(xiàn)象[D];廣西大學;2018年
3 付妮;壯語連動結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4 李秀華;靖西和溫壯語連動結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5 譚治琪;環(huán)縣方言初探[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海琴;現(xiàn)代漢語位移動詞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田建偉;“來、去”的語法化演變動因與機制[D];暨南大學;2010年
8 張會蘭;“從”類介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栗爽;現(xiàn)代漢語位移動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孫斐;“來”和“去”的語法化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59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5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