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外漢音譯的意義關聯(lián)
本文關鍵詞:論外漢音譯的意義關聯(lián)
【摘要】:外漢音譯與意義密切相關,表現(xiàn)在:外漢音譯本質(zhì)上是利用假借譯音代義,譯音漢字選擇上無法避開漢字的字面意義,譯音漢字認知上遵循漢語使用者的"集體無意識"和外漢音譯詞使用上的有意利用譯音漢字的字面意義等。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音譯 外漢音譯 意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音譯字選擇與音譯詞規(guī)范研究”(11YJA740054) 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音譯漢化研究”(HN-0029-A)
【分類號】:H315.9
【正文快照】: 翻譯是意義的語際轉換,翻譯的作用對象是意義。意義的正確、完全轉換是翻譯的理想歸宿和終極目標。從方法上講,有意譯音譯兩種。20世紀20年代,意譯也稱“義譯”。很多人認為意譯與意義直接相關,而音譯的直接相關度不大。實際情況是,音譯過程中意義如影隨形,外漢音譯尤其明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澍;論“操詩屬漢音、丕植詩屬魏響”——兼及“文學自覺說”[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王鵬廷;;徜徉于“漢音”與“魏響”之間——曹操詩文藝術精神探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趙楊樅;英漢音變對比與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任遂虎;關于創(chuàng)建漢音字的設想[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年03期
5 王吉堯;;從日語漢音看八世紀長安方音[J];語言研究;1987年02期
6 許善述;“孟德詩猶是漢音”引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7 羅桑旦增;漢音藏語由來之管窺[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8 杜紅亮;;“漢音”多合樂,“魏響”漸離樂——“三曹”詩歌與音樂之辨[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王曉波;王曉寧;;針對中小學生漢音拼注英語單詞讀音現(xiàn)象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陳鴻儒;從日本漢音看漢語唇音聲母的分化[J];龍巖師專學報;199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印麗雅;;對京劇《請清兵》中漢音滿語唱詞的釋譯[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2 黃志浩;;漢魏詩歌與“漢音”“魏響”[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偉珍;論“漢音魏響”[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崔紅梅;中古漢音牙音系濁音與韓日漢字音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畢晟;《漢音集字》聲母j、q、x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747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9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