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國外英譯:從探“顯”到索“隱”之辯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典詩歌國外英譯:從探“顯”到索“隱”之辯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詩歌 國外英譯 厚翻譯 互文性 副文本
【摘要】:中國古典詩歌英譯歷史久遠,國外譯者的譯作不乏經典。本文聚焦國外譯解副文本內容,辨析"厚翻譯"直抒胸臆與"互文性"曲徑通幽的釋譯功能,厘定存"隱"彰"顯"的翻譯交際脈絡,強調譯文正文及其翻譯副文本之間的鑒讀是協調西方讀者最大化融會貫通的通衢。
【作者單位】: 大連大學英語學院;
【關鍵詞】: 中國古典詩歌 國外英譯 厚翻譯 互文性 副文本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副文本的中國古典詩歌國外英譯新論研究”(項目編號:13BYY035)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國文化古籍是海外漢學界研究中國的主體對象,其中,中國古典詩歌在海外的英譯也是一枝獨秀,無論是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階段性進程,還是標志性代表,國外英譯者幾乎皆有涉獵,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域外翻譯特色,如水落石出的“厚文本”,如靜水流深的“互文本”。從傳統的漢學中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聞娛;;論作為整體的現代媒介藝術[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劉景霞;;語篇連貫的認知詮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張?zhí)镌?;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文學發(fā)展趨勢之我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6期
4 薛媛;論《三言》的情節(jié)美[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05期
5 凱星;;再談藝術與美的關系——兼及美學學科的發(fā)展[J];才智;2008年02期
6 劉雪楓;;論本雅明的“光暈”及其與藝術品的關系[J];才智;2010年10期
7 杜書瀛;藝術與生活:并未合一[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鄧軍海;;“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一個現代性話題[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劉慧巖;舊的元素新的組合——解讀文體實驗[J];長春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10 何雨聲;藝術真實片論[J];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關莉麗;;當代藝術生產研究關鍵詞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莊岳;史箴;吳蔥;;文則彼佳矣 義斯我繹之——北海畫舫齋的解釋學創(chuàng)作意象再探[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三輯)[C];2000年
3 孔建平;;比較視野中的文藝美學學科定位問題[A];東方叢刊(2005年第1輯 總第五十一輯)[C];2005年
4 譚好哲;;中國文藝美學的學科生成與理論進展[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勇生;進化論思想與晚清、五四的文學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孔建平;文藝美學的維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呂品田;動手有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6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魏紅珊;郭沫若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劉nr;歇爾西的“單一音”探析[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9 何云波;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D];四川大學;2003年
10 張冬梅;產業(yè)化旋流中的藝術生產——當代中國藝術產業(yè)化問題的理論詮釋和實踐探索[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靜;概念整合理論視角下《楚辭》英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妮妮;貢布里希的視覺藝術觀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閆偉偉;迪基的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孫琳;表演者權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1年
5 閔小敏;淺析奧地利當代作曲家赫爾穆特·弗羅紹爾之鋼琴作品《托卡塔》[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嘯聞;作為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藝術[D];山東大學;2011年
7 蘇曉明;馬克思文化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左愛芹;從再現的視角看藝術世界的相似問題[D];山東大學;2011年
9 葉凌峰;澄明之境[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10 郝振園;中國現代廣告設計中本土文化的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麗珍;;龐德與中國古典詩歌[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1期
2 林嵐;;中國古典詩歌“音象美”的英譯策略商榷[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馮占鋒;;翻譯標準多元化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英譯[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4 吳景榮;;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J];外交學院學報;1986年02期
5 列維·道勒;陸曉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敘事因素[J];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01期
6 閆鳳霞;;中國古典詩歌英譯中翻譯標準的確定[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年03期
7 林嵐;;再現中國古典詩歌“音象美”的英譯策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8 胡玢;吳斐;;馳騁古今,貫通中西——《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理論研究》評價[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毛燕;;從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翻譯看異化翻譯的價值[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李裴;;中國古典詩歌批評鑒賞的不同層面——以唐詩《登鶴雀樓》為例[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月紅;;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研究十余年綜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向艷;向著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覺探尋[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瑞照;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及中國古典詩歌模糊語的翻譯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2 安允濤;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隱喻翻譯[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3 宋賢雯;中國古典詩歌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4 胡梅紅;組合關系和聯想關系在中國古典詩歌翻譯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04年
5 袁訓合;順應論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彭南豐;論中國古典詩歌《長恨歌》英譯中意境的再現[D];南華大學;2011年
7 陳德喜;論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的模糊性[D];安徽大學;2007年
8 趙旭卉;中國古典詩歌翻譯對美國現代詩歌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婷;中國古典詩歌的可譯性[D];安徽大學;2007年
10 何華;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92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89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