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同聲傳譯與交替?zhèn)髯g傳輸效果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7-06-16 03:08
本文關鍵詞:英譯漢同聲傳譯與交替?zhèn)髯g傳輸效果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是目前主要的兩種口譯形式。不管是在培訓機構(gòu)還是在高校的口譯課程安排里,都是先學交傳再學同傳。那么,同傳和交傳的傳輸效果有何差異?到目前為止,相關研究主要關注的是漢譯英同傳交傳的傳輸效果比較。而本文以丹尼爾·吉爾的認知負荷模型為基礎,運用實驗來比較分析以中文為母語的譯員在英漢同傳與交傳中表現(xiàn)出的傳輸效果差異。實驗選用的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2015年在聯(lián)大的演講。不同譯員就同一材料做同傳和交傳,重點對信息譯出率、信息準確性、邏輯和表達等進行比較?谧g學習者可基于同傳和交傳各自的特點,比如問題觸發(fā)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實驗還能幫助會議主辦方選擇合適的傳譯形式。
【關鍵詞】:同聲傳譯 交替?zhèn)髯g 傳輸效果 認知負荷模型 問題觸發(fā)點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315.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致謝6-8
- 1 引言8-9
- 2 理論基礎9-13
- 2.1 吉爾的認知負荷模型9-10
- 2.2 同傳中的認知負荷模型10
- 2.3 交傳中的認知負荷模型10-13
- 3 文獻綜述13-16
- 3.1 同聲傳譯與交替?zhèn)髯g的理論研究13-14
- 3.2 同聲傳譯與交替?zhèn)髯g的實證研究14
- 3.3 本文作者的研究動機14-16
- 4 實驗設計16-28
- 4.1 實驗材料16
- 4.2 受試對象16
- 4.3 實驗步驟16-17
- 4.4 評價體系17
- 4.5 口譯問題觸發(fā)點的選擇17
- 4.6 實驗分析17-28
- 4.6.1 定量分析17-18
- 4.6.2 定性分析18-28
- 5 結(jié)論28-29
- 參考文獻29-31
- 附錄1 定量分析表格31-81
- 附錄2 實驗原文81-84
- 附錄3 譯員翻譯原文84-93
本文關鍵詞:英譯漢同聲傳譯與交替?zhèn)髯g傳輸效果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4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4542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