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分化及其語法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18:03
“來得”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通常把“來”看作實義動詞,跟“去”相對,表示的是“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或者“(問題、事情等)發(fā)生;到來”,“得”是結構助詞,“來得……”是動補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來得”被收入詞條,說明“來得”已經詞匯化。本文就以“來得”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來得”詞匯化和語法化的發(fā)展過程,試圖尋找到“來”“得”“來得”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分為以下六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介紹前人對“來”“得”“來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是對現(xiàn)代漢語“來得”分化考察�!皝淼谩痹诠矔r平面上,分化為五種不同的情況,并且把這五種“來得”進行比較,總結“來得”的共同點和差異。第三章研究“來得”中“來”的用法與演變。筆者發(fā)現(xiàn)代動詞“來”是“來得”導致詞匯化的關鍵期,因此研究代動詞“來”的用法,對代動詞“來”進行了句法考察、語義分析和歷時考察。在句法上,代動詞“來”分為不帶賓語、帶賓語、其后跟數(shù)量短語三種情況。在語義上,分析了“來”及其語義引申;連動結構中的前項“來”;從歷時的角度談論代動詞“來”的產生過程。同時,分析了“N...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對“來”的研究
1.2.2 對“得”的研究
1.2.3 對“來得”的研究
1.3 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
1.3.1 理論基礎
1.3.2 研究方法
1.4 語料來源
第二章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分化
2.1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共時考察
2.1.1 “來得1”
2.1.2 “來得2”
2.1.3 “來得3”
2.1.4 “來得4”
2.1.5 “來得5”
2.2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比較
2.3 小結
第三章 “來得”中“來”的用法與演變
3.1 代動詞“來”的句法考察
3.1.1 “來”不帶賓語
3.1.2 “來”帶賓語
3.1.3 “來”后的數(shù)量短語
3.2 “來”的語義分析
3.2.1 “來”及其語義引申
3.2.2 連動結構中的前項“來”
3.2.3 代動詞“來”的產生過程
3.3 代動詞“來”的歷時考察
3.3.1 NP+來+V/VP
3.3.2 NP+PP+來+V/VP
3.3.3 代動詞“來”
3.4 小結
第四章 “來得”中“得”的用法與演變
4.1 “得”的語法化
4.1.1 動詞向助動詞的語法化及語法化的繼續(xù)
4.1.2 動詞向嘆詞的語法化
4.1.3 動詞向結構助詞的語法化
4.1.4 結構助詞向詞內成分的語法化
4.2 “得”語法化的表現(xiàn)與結果
4.2.1 “得”語法化的表現(xiàn)
4.2.2 “得”語法化的結果
4.3 小結
第五章 “來得”的語法化
5.1 “來得1”的形成與發(fā)展
5.2 “來得2”的形成與發(fā)展
5.3 “來得3”的形成與發(fā)展
5.4 “來得4”的形成與發(fā)展
5.5 “來得5”的形成與發(fā)展
5.6 小結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代動詞“來”新論[J]. 池昌海,王蕓華.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2]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J]. 張伯江. 當代修辭學. 2014(04)
[3]“來得”比較義的來源及其詞匯化[J]. 李瑞. 世界漢語教學. 2013(02)
[4]由代動詞“來”構成的述賓短語及數(shù)量詞的功能[J]. 陳昌來.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5]“來”的代動用法考察及其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 左雙菊.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9(03)
[6]重新分析的無標化解釋[J]. 劉丹青. 世界漢語教學. 2008(01)
[7]動詞“得”的語法化歷程[J]. 高光新.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5)
[8]焦點標記“來”[J]. 魯曉琨.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2)
[9]“得”字的語法化和“得”字補語[J]. 曹秀玲.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10]“來+VP”“VP+來”兩格式中的“來”[J]. 王國栓. 南開語言學刊. 2005(01)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代動詞“來”研究[D]. 徐抒.復旦大學 2010
[2]代動詞“來”的多角度研究[D]. 周夏.上海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01436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對“來”的研究
1.2.2 對“得”的研究
1.2.3 對“來得”的研究
1.3 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
1.3.1 理論基礎
1.3.2 研究方法
1.4 語料來源
第二章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分化
2.1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共時考察
2.1.1 “來得1”
2.1.2 “來得2”
2.1.3 “來得3”
2.1.4 “來得4”
2.1.5 “來得5”
2.2 現(xiàn)代漢語“來得”的比較
2.3 小結
第三章 “來得”中“來”的用法與演變
3.1 代動詞“來”的句法考察
3.1.1 “來”不帶賓語
3.1.2 “來”帶賓語
3.1.3 “來”后的數(shù)量短語
3.2 “來”的語義分析
3.2.1 “來”及其語義引申
3.2.2 連動結構中的前項“來”
3.2.3 代動詞“來”的產生過程
3.3 代動詞“來”的歷時考察
3.3.1 NP+來+V/VP
3.3.2 NP+PP+來+V/VP
3.3.3 代動詞“來”
3.4 小結
第四章 “來得”中“得”的用法與演變
4.1 “得”的語法化
4.1.1 動詞向助動詞的語法化及語法化的繼續(xù)
4.1.2 動詞向嘆詞的語法化
4.1.3 動詞向結構助詞的語法化
4.1.4 結構助詞向詞內成分的語法化
4.2 “得”語法化的表現(xiàn)與結果
4.2.1 “得”語法化的表現(xiàn)
4.2.2 “得”語法化的結果
4.3 小結
第五章 “來得”的語法化
5.1 “來得1”的形成與發(fā)展
5.2 “來得2”的形成與發(fā)展
5.3 “來得3”的形成與發(fā)展
5.4 “來得4”的形成與發(fā)展
5.5 “來得5”的形成與發(fā)展
5.6 小結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代動詞“來”新論[J]. 池昌海,王蕓華.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2]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J]. 張伯江. 當代修辭學. 2014(04)
[3]“來得”比較義的來源及其詞匯化[J]. 李瑞. 世界漢語教學. 2013(02)
[4]由代動詞“來”構成的述賓短語及數(shù)量詞的功能[J]. 陳昌來.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5]“來”的代動用法考察及其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 左雙菊.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9(03)
[6]重新分析的無標化解釋[J]. 劉丹青. 世界漢語教學. 2008(01)
[7]動詞“得”的語法化歷程[J]. 高光新.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5)
[8]焦點標記“來”[J]. 魯曉琨.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2)
[9]“得”字的語法化和“得”字補語[J]. 曹秀玲.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10]“來+VP”“VP+來”兩格式中的“來”[J]. 王國栓. 南開語言學刊. 2005(01)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代動詞“來”研究[D]. 徐抒.復旦大學 2010
[2]代動詞“來”的多角度研究[D]. 周夏.上海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01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32014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