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寫作同伴互評感知量表的編制與探索性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12:08
同伴互評拓寬了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視角,互評感知研究已成為同伴互評研究新方向。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結合同伴互評過程,經(jīng)過兩輪試測,編制了英語寫作同伴互評感知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同伴互評感知包括:保障機制感知、實施效果感知、反饋評語感知、互評信度感知、互評分組方式感知、不同反饋方式差異感知6個探索性因子,累積方差解釋率66.2%。以某校英語專業(yè)一年級73名在線互評系統(tǒng)使用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索性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寫作同伴互評整體感知積極。檢驗性因子分析顯示,量表擬合度較好,信效度均符合測量學指標要求,可為同伴互評感知研究提供有效測量工具。
【文章來源】:外語教學.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英語寫作同伴互評感知量表因子分析碎石圖
73名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在使用Peerceptiv系統(tǒng)進行一輪寫作同伴互評后,對在線交互式寫作學習體驗整體感知比較積極(均值為3.99),對保障機制、實施效果、反饋評語和不同反饋方式差異的感知均值都在4.0以上(見圖2)。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英語學習長時組(10年及以上)與短時組(9年及以下)在互評整體感知和6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t=.404/.677/.277/.754/.053/.190/.802,df=71,p>0.05),但長時組的感知情況略高于短時組。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英語水平不影響學生對同伴互評感知,高水平組(英語高考140分及以上)、中水平組(130—139分)、低水平組(129分及以下)在整體感知和量表的6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F(2,70)=.213/.807/.174/1.313/.890/1.359/2.381,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同伴互動中的母語使用研究[J]. 汪清.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8(02)
[2]基于Peerceptiv互評系統(tǒng)的英語寫作同伴反饋效果研究[J]. 高瑛,張;,張紹杰,Christian D.Schunn. 外語電化教學. 2018(02)
[3]基于同伴互評的專業(yè)英語寫作評價研究[J]. 王靖,馬志強,許曉群,龍琴琴.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6(05)
[4]基于社會文化活動理論的二語寫作同伴反饋系統(tǒng)模型構建[J]. 于書林,Icy Lee. 山東外語教學. 2013(05)
[5]二語寫作中的同伴反饋:對稱性還是非對稱性?——Piaget與Vygotsky觀點之爭[J]. 孔文,李清華. 外語教學. 2013(04)
[6]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同伴反饋實證研究——社會文化觀視角[J]. 蓋淑華,周小春.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2)
[7]基礎英語寫作同伴互評反饋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檢驗[J]. 白麗茹.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3(01)
[8]同伴互評反饋機制對中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發(fā)展的功效研究[J]. 鄧鸝鳴,岑粵. 外語教學. 2010(01)
本文編號:2984921
【文章來源】:外語教學.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英語寫作同伴互評感知量表因子分析碎石圖
73名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在使用Peerceptiv系統(tǒng)進行一輪寫作同伴互評后,對在線交互式寫作學習體驗整體感知比較積極(均值為3.99),對保障機制、實施效果、反饋評語和不同反饋方式差異的感知均值都在4.0以上(見圖2)。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英語學習長時組(10年及以上)與短時組(9年及以下)在互評整體感知和6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t=.404/.677/.277/.754/.053/.190/.802,df=71,p>0.05),但長時組的感知情況略高于短時組。單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英語水平不影響學生對同伴互評感知,高水平組(英語高考140分及以上)、中水平組(130—139分)、低水平組(129分及以下)在整體感知和量表的6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F(2,70)=.213/.807/.174/1.313/.890/1.359/2.381,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同伴互動中的母語使用研究[J]. 汪清.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8(02)
[2]基于Peerceptiv互評系統(tǒng)的英語寫作同伴反饋效果研究[J]. 高瑛,張;,張紹杰,Christian D.Schunn. 外語電化教學. 2018(02)
[3]基于同伴互評的專業(yè)英語寫作評價研究[J]. 王靖,馬志強,許曉群,龍琴琴.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6(05)
[4]基于社會文化活動理論的二語寫作同伴反饋系統(tǒng)模型構建[J]. 于書林,Icy Lee. 山東外語教學. 2013(05)
[5]二語寫作中的同伴反饋:對稱性還是非對稱性?——Piaget與Vygotsky觀點之爭[J]. 孔文,李清華. 外語教學. 2013(04)
[6]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同伴反饋實證研究——社會文化觀視角[J]. 蓋淑華,周小春.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02)
[7]基礎英語寫作同伴互評反饋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檢驗[J]. 白麗茹.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3(01)
[8]同伴互評反饋機制對中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發(fā)展的功效研究[J]. 鄧鸝鳴,岑粵. 外語教學. 2010(01)
本文編號:2984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9849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