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英語論文 >

識解理論視閾下《論語》兩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5 11:55
【摘要】:作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儒家作品的代表之一,《論語》的英譯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或翻譯家們的青睞。然而,學界對該典籍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傳統(tǒng)翻譯學、修辭學、文化視角、翻譯技巧以及關(guān)鍵詞的英譯比較等方面,鮮有研究從認知語義的角度探索《論語》英譯中意義讀解的本質(zhì)及其再現(xiàn)。本研究以認知語法理論(Langacker 1987/1991/2008)為探索基石,擇取其四個識解維度(詳略度、背景與轄域、視角和突顯)來探討《論語》兩譯本中的譯文表達差異以及譯文處理策略的認知依據(jù)。眾所周知,翻譯是譯者對原文進行的重新編碼和二次創(chuàng)作,也是意義的再現(xiàn)與傳遞,而意義則包含其概念內(nèi)容及其組織方式。認知語言學強調(diào)意義就是概念化,主張概念意義表達是表達者選擇語言形式的基本動因,語言形式差異反映的是意義識解的不同。本研究表明,由于譯者的轄域與背景知識存在差異,在描述事物或場景時的詳略程度有別。且選擇不同的視角對所描述的事件或場景進行觀察時,不同譯者對事物或事件主體的突顯程度也會產(chǎn)生差異,導(dǎo)致同一源語文本出現(xiàn)不同的譯文,從而解釋了為何同一事件或情景內(nèi)容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語言表征形式。與此同時,由于意義識解方式或途徑的差異,譯者在語言結(jié)構(gòu)或選擇方面也會產(chǎn)生不同。就此,受到不同識解機制的影響,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如增詞、減詞、文化框架置換等)來再現(xiàn)意義與并保證其等效交際。本研究充分地表明翻譯活動中意義的認知性和交際性,明證認知語義學理論在典籍文化翻譯中的解釋力與可行性,展示認識語言學原理和方法對傳統(tǒng)翻譯觀的補充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它一方面可豐富認知翻譯研究,彌合傳統(tǒng)翻譯中把意義、文化、修辭等因素單獨質(zhì)化處理的缺陷;另一方面,意義的不同識解及其表達策略闡釋有助于補充和深化《論語》翻譯的進一步研究,一定程度上使目的語讀者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曜;原蘇榮;;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漢英情感域內(nèi)的副詞性關(guān)聯(lián)詞語識解[J];文教資料;2017年03期

2 邢穎慧;;《論語》中文化意象英譯的四維度識解探析[J];英語教師;2017年09期

3 單偉龍;;認知識解之理論本體探索[J];外語教學;2017年03期

4 吳小芳;程家才;;識解理論再述[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12期

5 吳小芳;程家才;;識解理論再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11期

6 方坤紅;;玄學派愛情詩歌中詩性隱喻的識解機制分析[J];校園英語;2017年23期

7 吳小芳;;識解理論綜述:回顧與展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8 趙霞;;論隱喻識解中認知語境的制約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9期

9 李桔元;;投射與經(jīng)驗識解[J];中國外語;2007年01期

10 任開興;;“副+名”構(gòu)式的壓制、識解、比照和傳譯[J];東方翻譯;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敏;;從《羅生門》四個漢譯本看認知翻譯學的識解觀[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5年刊[C];2015年

2 劉巧玲;;識解理論視野下的英譯漢探析——以第七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為例[A];《外國語文論叢》第8輯[C];2018年

3 唐青葉;;詳略度、精密度與經(jīng)驗識解[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何星;;識解操作與名動互轉(zhuǎn)[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路玉;;認知“識解”理論視閾下李白《長干行》的英譯差異性研究[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7年年會暨“一帶一路”視域下少數(shù)民族文化外宣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6 陳佳梅;陳誠;何貴兵;;時間距離對環(huán)保政策支持度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莫啟揚;;英語雙及物結(jié)構(gòu)的認知語言學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劉俊;;從認知的角度來識解英語動詞+小品詞構(gòu)造[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10 袁高依莉;何貴兵;蔣多;;道德判斷的“自我-他人”差異[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馬玉紅;時代性在語義構(gòu)建和識解中的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教授 許耀桐;以現(xiàn)代化為旨向識解國家治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宗守云;“出國”和“回國”[N];語言文字周報;201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業(yè)升;翻譯中的識解運作[D];復(fù)旦大學;2004年

2 何星;名轉(zhuǎn)動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武俊輝;識解理論視域下的文學翻譯主觀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4 李雨晨;主觀化與現(xiàn)代漢語近義構(gòu)式的句法語義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5 陳忠平;英語語態(tài)原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6 辛志英;人際投射小句的語篇行為特征[D];廈門大學;2009年

7 王惠靜;英語及物性偏離的認知語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8 張云;The Sound and the Fury李文俊漢譯認知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王雅剛;語義韻研究的構(gòu)式語法視角[D];湖南大學;2017年

10 陳海賢;心理距離對跨期選擇和風險選擇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玉;識解理論視閾下《論語》兩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貴州大學;2019年

2 王芳;概念性遷移視角下中英文運動事件識解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3 諶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翻譯中的識解運作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4 蔣咪咪;識解理論視角下的《詩經(jīng)》英譯本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5 狄茜茜;時間定價與識解水平對環(huán)境跨期決策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6 董典;識解機制視域下《魯濱遜漂流記》兩個漢譯本研究[D];西南大學;2018年

7 余明e

本文編號:27425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7425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41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