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順應論視角探究美國政治新聞語篇中的模糊現(xiàn)象
發(fā)布時間:2019-11-07 18:52
【摘要】:精確的語言表達常被看作良好交際的基礎,然而模糊性也是人類語言的一個基本屬性,而且模糊語有時更能意味深長和生動地表達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語言表達中廣泛存在著模糊語現(xiàn)象。1965年,L.A.Zadeh在第八期《信息與控制》發(fā)表的論文《模糊集》標志著模糊理論的形成,也為語言學研究開辟了新領域。自此以后的數(shù)十年中,國內(nèi)外學術界就模糊語現(xiàn)象做了不同視角的研究與探討,其研究也已涉及到諸多領域。但諸多國內(nèi)外對模糊語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Grice的合作原則、關聯(lián)理論以及Leech的禮貌原則,而以Verschueren的順應理論作為模糊語研究視角的相關研究仍較少。一般說來,新聞應注重反映客觀事實,并具有準確性、客觀性、簡潔性等語言特點,準確性當屬至關重要。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能在新聞語篇中發(fā)現(xiàn)大量的模糊語現(xiàn)象。因此,從順應理論視角解讀新聞語篇中的模糊語現(xiàn)象,探討模糊性和準確性之間的相關性,將會是有意義的探索。Verschueren認為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基于語言內(nèi)部和外部因素,在不同的意識程度下說話者與聽話者不斷做出語言選擇的過程。而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使得語言使用者靈活地做出恰當?shù)倪x擇來順應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在英語新聞中,模糊語言的使用也是順應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所做出的語言選擇。Verschueren的語言順應理論包括四個角度,即語境關系順應、語言結構順應、動態(tài)順應和順應過程中的意識程度。本文將從語境關系順應角度分析美國政治新聞語篇中的模糊語現(xiàn)象。本文以Verschueren的順應理論為理論框架,以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搜集的60余篇政治新聞語篇為研究語料,結合理論描述和實例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對其中40篇新聞進行具體分析,探究美國政治新聞語篇中的模糊語現(xiàn)象,探討政治新聞語篇如何有效選擇模糊語來對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做出具體的順應,進而探析模糊語在政治新聞語篇中的語用功能。通過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順應論可以解釋政治新聞中的模糊語現(xiàn)象;其次,新聞報道中使用模糊語是為了順應讀者和記者本人的心理,順應新聞的基本要求與社會規(guī)約等進而順應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而采用的一種有效的交際策略;最后,本研究認為,模糊語在新聞語篇中具有以下語用功能:使得政治新聞更加生動形象;避免給社會帶來負面效應;具有高度的概況力;增強新聞的可接受度;滿足新聞政策和策略的需要;為讀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從一定意義上說,本研究所進行的嘗試性的探索為審視和分析模糊語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此外,對新聞報道中模糊語言的探討,將有助于豐富模糊語言的研究領域進而深化對模糊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通過對美國政治新聞語篇中的模糊語現(xiàn)象的分析,期望能夠有助于記者把握好新聞報道準確性和模糊性之間的尺度,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與讀者成功交流的意愿。同時,有助于受眾更清楚地認識到新聞語篇中模糊語言的使用能順應交際語境,進而加深對英語新聞背后諸多因素的理解與認識。最后,誠懇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對英語學習者了解英語新聞語篇的風格與語言特點,了解新聞語篇中模糊語的語用功能以及多視角解讀方式有所啟發(fā)。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
本文編號:2557414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旭;;論合作原則在法律實踐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16年11期
2 姚克勤;;英語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詞匯特征及其作用[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0年02期
3 冉永平;方曉國;;語言順應論視角下反問句的人際語用功能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8年04期
4 周靈;陸秀英;;報刊英語模糊語語用分析及其翻譯[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5 張瑞鴻;;模糊語言的順應性解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7期
6 梅曉娟;周曉光;;選擇、順應、翻譯——從語言順應論角度看利瑪竇西學譯著的選材和翻譯策略[J];中國翻譯;2008年02期
7 曹群英;;順應理論對翻譯的解釋作用[J];外語學刊;2007年06期
8 馬霞;;口譯:選擇、協(xié)商與順應——順應論的語境關系在口譯中的應用[J];中國翻譯;2006年03期
9 吳亞欣;;含糊的語用學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6年01期
10 魏在江;;從外交語言看語用含糊[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曲茹;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淺析《傲慢與偏見》中模糊語的特征及翻譯[D];南昌航空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57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557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