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書寫:非母語再創(chuàng)與譯入語創(chuàng)譯——以葛浩文英譯阿來《格薩爾王》為例
[Abstract]:The epic of the Tibetan hero, "King Gesar," has been circulated and circulate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of folk creation and multi-culture through oral inheritance and text writing. Alai, a Tibetan writer, made a reestablishment in the way of Chinese writing, which, as the restatement of the myth,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merican translator. The article takes the new part of the story of the national epic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foreign domain as a case, an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on-native re-creation of the myth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world throug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interpretation and the cultural transcode of the national epic in the double writing and the second-degree translation of the non-native-language re-cre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ext from the Tibetan language mother to the Chinese 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ouble writing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Get out of here." in the literary practice discourse and the national discourse of Chinese literary "Get out of her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double writing of the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作者單位】: 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資助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活形態(tài)民族史詩《格薩爾》翻譯與傳播研究(12YJC740107)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14M55103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艷霞;指揮一部混沌的村落交響曲——評阿來的《空山》[J];當代文壇;2005年05期
2 王琦;;阿來的秘密花——《空山》的超界信息解讀[J];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01期
3 吳義勤;;挽歌:唱給那些已逝和正在逝去的事物——評阿來的長篇新作《空山》[J];當代文壇;2007年03期
4 鄭新裕;;阿來“走了”[J];安全與健康;2007年20期
5 邱華棟;;阿來印象[J];揚子江評論;2009年02期
6 黃慧;;阿來作品中的神巫世界[J];新西部;2010年08期
7 遲子建;;阿來的如花世界[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11期
8 張學昕;;阿來的植物學[J];文藝評論;2012年01期
9 ;阿來斯漫畫選[J];新聞三昧;1997年03期
10 未已;;外籍學生阿來[J];意林;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學昕;;孤獨“機村”的存在維度——阿來《空山》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2 南帆;;美學意象與歷史的幻象——讀阿來的《空山》[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梁海;;“小說是這樣一種莊重典雅的精神建筑”——作家阿來訪談錄[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4 阿來;姜廣平;;“我是一個藏族人,用漢語寫作”[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5)[C];2011年
5 廖全京;;存在之鏡與幻想之鏡——讀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6 李大鵬;;沉重的嘆息——評《遙遠的溫泉》[A];200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玉梅邋程曉龍;阿來:文化發(fā)展防止過度追求經(jīng)濟指標[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2 遲子建;阿來的如花世界[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牛夢笛;阿來:寫作就像湖水決堤[N];光明日報;2013年
4 宋莊;阿來 我希望通過寫作自我修復[N];工人日報;2013年
5 齊修遠;“花心”阿來不停地改變[N];中國郵政報;2005年
6 汪兆騫;閑話阿來[N];湖北日報;2004年
7 小雨;阿來的光榮與夢想[N];今日信息報;2005年
8 記者 朱俠;《科幻世界》獎勵阿來8萬元[N];新聞出版報;2000年
9 實習記者 陳馨;阿來:“市場化寫作”前景廣闊[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馮勇 本報記者 宋亞娟;李康云:阿來文學的叩問與聆聽[N];樂山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艷伶;新時期藏地漢語小說視野中的阿來及其意義[D];蘭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玉梅;扎根:阿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2 宋茹;論阿來《格薩爾王》對史詩的繼承與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溫卉;阿來小說中的災害書寫[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黃慧;阿來文學作品和苯教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艷;阿來筆下的西藏想象[D];暨南大學;2006年
6 劉琴;阿來小說與川西藏族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一飛;阿來原生態(tài)創(chuàng)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倩;論藏文化語境中阿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余其兵;論阿來小說的邊地特色[D];南昌大學;2014年
10 秦世瓊;阿來小說的人類學分析[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48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44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