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英語論文 >

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6-12-27 15:37

  本文關鍵詞: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三輯)的審美再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中師范大學》 2009年

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三輯)的審美再現(xiàn)

賴曉鵬  

【摘要】: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和戲劇并列的重要的文學體裁,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爸袊F(xiàn)代散文”指的是“五·四運動”之后,也就是開始普及白話文之后的散文。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的散文家,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一直以來,相關譯者及學者對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研究都不夠深入。比如到目前為止,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英譯的研究還沒有專著,對此選題進行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也寥寥無幾,更少有人從翻譯美學這個角度進行過研究。因此可以說,散文翻譯的研究一直滯后于其他文學題材翻譯的研究。 漢語散文與英語散文存在巨大的差異,所以漢英散文的互譯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翻譯界甚至一度存在漢語散文不可譯的觀點。但是,更多的翻譯學者則認為漢語散文是中國文學的精髓,承載了中國的文化,是可譯也是值得翻譯的。張培基教授作為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理論,尤其是翻譯實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翻譯的中國現(xiàn)代散文(目前已出版的共三輯)一直是翻譯界備受推崇的散文佳譯,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值得進行深入研究。 美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為文學以及文學翻譯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基礎。美學是研究人對美的感受的一門學科,而翻譯美學則是美學與翻譯研究的結(jié)合,一直以來就倍受譯界學者的關注。翻譯美學對文學翻譯的研究尤為適合,因為文學本身就是美的享受、美的體驗。要想以另一種文字表達出同樣的意思,譯者的美學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研究離不開美學,因為散文講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換句話說,散文歸根到底就是一種整體美。散文的特點決定了好的散文翻譯必須是靈活地將“形”與“神”統(tǒng)一起來,也決定了可以從美學的角度去進行探討。 有鑒于此,筆者擬運用劉宓慶教授提出的翻譯美學理論,對張培基教授翻譯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三輯)進行分析和研究。筆者將根據(jù)劉宓慶翻譯美學理論中的美學主體、美學客體、美學再現(xiàn)和美學標準的角度,從語音、詞匯、句法、文化等各個層而,對張譯本中的散文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探討,即分析張譯的散文如何再現(xiàn)漢語散文的美學價值,為散文的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本文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美學視角,是一項有意義的嘗試。同時,也證明了劉宓慶的翻譯美學理論應用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在現(xiàn)代散文翻譯研究中的意義。希望本文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理論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315.9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 in Chinese5-7
  • Abstract in English7-11
  • 1.Introduction11-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2
  • 1.3 Layout of the paper12-13
  • 2.Theoretical Basis13-22
  • 2.1 An overview of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13-14
  • 2.2 Aesthetic object and subject14-16
  • 2.2.1 Aesthetic object14-15
  • 2.2.2 Aesthetic subject15-16
  • 2.3 Aesthetic makeup of aesthetic object16-18
  • 2.3.1 Formal aesthetic system16-17
  • 2.3.2 Non-formal aesthetic system17-18
  • 2.4 The aesthetic proces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18-20
  • 2.4.1 Aesthetic comprehension18-19
  • 2.4.2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19
  • 2.4.3 Aesthetic improvement19
  • 2.4.4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19-20
  • 2.5 Aesthetic criteria of essay translation20-22
  • 2.5.1 Faithfulness20
  • 2.5.2 Expressiveness20-21
  • 2.5.3 Beauty21-22
  • 3.Zhang Peiji and His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Essays22-26
  • 3.1 Zhang Peiji the translator22-23
  • 3.2 Zhang Peiji's views on translation23
  • 3.3 Zhang's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essays23-26
  • 4.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26-50
  • 4.1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formal aesthetic values26-42
  • 4.1.1 Beauty of sound26-28
  • 4.1.1.1 Onomatopoeia26-27
  • 4.1.1.2 Alliteration and end rhyme27-28
  • 4.1.2 Beauty of lexis28-33
  • 4.1.2.1 Lexical rhetoric28-32
  • 4.1.2.2 Color words32-33
  • 4.1.3 Beauty of Syntax33-42
  • 4.1.3.1 Clauses33-34
  • 4.1.3.2 Syntactic rhetoric34-40
  • 4.1.3.3 Sentence order40-42
  • 4.2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non-formal aesthetic values42-50
  • 4.2.1 Beauty of image42-44
  • 4.2.2 Beauty of culture44-47
  • 4.2.2.1 Material culture45-46
  • 4.2.2.2 Social culture46-47
  • 4.2.3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47-50
  • 5.Conclusion50-51
  • Bibliography51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彥博;翻譯美學視角下的羅慕士《三國演義》英譯本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翟曉慧;以成篇性為導向的翻譯研究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姜丹丹;奈達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漢語現(xiàn)代散文英譯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露;從翻譯美學角度賞析張培基《英譯現(xiàn)代散文選》中的“再現(xiàn)”手法[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5 安娜;從翻譯美學看《名家散文選讀》中譯本的審美再現(xiàn)[D];河南大學;2012年

    6 官霞;對《邊城》兩個英譯本美學再現(xiàn)的對比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年

    7 張黎;歸化與異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孫光耀;從翻譯美學視角探討英語歌曲翻譯[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魏臺納;翻譯美學視角下的楊憲益譯《野草》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余元玲;張培基先生散文翻譯中保存“質(zhì)樸”風格的技巧——讀《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有感[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趙秀明;中國翻譯美學初探[J];福建外語;1998年02期

    3 劉成紀;;重談中國美學意境之誕生[J];求是學刊;2006年05期

    4 劉銀燕;張培基先生和他的翻譯[J];上?萍挤g;2001年01期

    5 朱伊革,盧敏;從美學視角看散文翻譯[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朱曼華;中國散文翻譯的新收獲——喜讀張培基教授《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J];中國翻譯;2000年03期

    7 楊亞敏;;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風格再現(xiàn)——以《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麗娜;從語用前提對稱看等值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林秀艷;;藏漢語偏正短語語序之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3 程永生;描寫與交際——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研究的兩大主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劉曉峰;;從SL-TL語域比較的角度談翻譯中的語域轉(zhuǎn)換[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童兆升;劉國忠;方英姿;陳海容;;散文翻譯中“韻味”再現(xiàn)的層次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阮玉慧;;論譯者的主體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楊鵬飛;詞匯的民族色彩與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8 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張偉;翻譯過程中文化負載詞內(nèi)涵的失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10 黃先進;深刻領會《基本要求》,扎實提高英語應用能力[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濤;;科技譯文的審美標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黃蓉;;從順應論看中國宋詞《虞美人》譯文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4 趙慧;;淺談京劇語境與翻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吳玲娟;;《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成語翻譯評論[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維波;;“少數(shù)民族”一詞英譯探討[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戈;任志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缺失與及改進[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鄭聲滔;;從英漢句法差異看并列法翻譯英語定語從句[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鄭琳;;習語翻譯中文化缺省的補償[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漢譯英能力與文本測試評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高蕓;從SDRT的視角探析漢語話語結(jié)構(gòu)的修辭格式[D];西南大學;2011年

    9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胡氏貞英;漢語非文學文本越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曉泳;漢英習語在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學;2009年

    3 朱瑩;旅游宣傳手冊翻譯中的隱喻、轉(zhuǎn)喻及其表達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宋春艷;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劉菲菲;論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審美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陸子晉;論文學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處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沈純潔;論文化的可譯性《紅樓夢》專有名詞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軍;曹青;;許淵沖詩歌翻譯美學探微[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程瑩;;近五年沈從文《邊城》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8期

    3 任軍;;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成都市公共場所公示語英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李剛;;翻譯美學下的文學美再現(xiàn)——霍!豆盼蓦s憶》及夏濟安譯作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劉小燕;從翻譯美學觀看戴乃迭對《邊城》中美學意蘊的藝術再現(xiàn)[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李艷榮;運用比較美學處理文學翻譯中的民族色彩——對小說《邊城》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S1期

    7 曾曉光;;試論羅慕士譯《三國演義》對“數(shù)合”的翻譯及問題[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余元玲;張培基先生散文翻譯中保存“質(zhì)樸”風格的技巧——讀《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有感[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孫靜藝;王倫;;異化策略在文化翻譯中的成功應用——以《三國演義》Roberts全譯本中尊謙語的翻譯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孫明磊;;譯者主體性的翻譯美學視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莉;;從翻譯美學角度看公示語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香;從翻譯美學角度看霍譯《紅樓夢》[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沈金祝;社會符號學意義觀視角下《邊城》英譯本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凱;接受美學視角下《邊城》三個英譯本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4 龔琰;審美視野下的意象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5 吳連嬌;《邊城》英譯的銜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彩鳳;論譯者主體性及其在《三國演義》英譯本中的體現(xiàn)[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7 趙玥;從翻譯美學看文學翻譯的意境轉(zhuǎn)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8 高華;從羅慕士《三國演義》譯本看譯者主體性[D];蘇州大學;2007年

    9 王千;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林語堂譯《浮生六記》中的審美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郭宇;魯迅小說英譯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玉潔;從翻譯美學角度看《土地》中譯本的審美再現(xiàn)[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2 鄧科;沖突中的革命歌曲翻譯[D];西南大學;2013年

    3 李想;翻譯美學視域下《湘西散記》英譯本的審美再現(xiàn)[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4 萬瀅安;從美學視角看夏濟安散文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培基;英譯胡適名篇《差不多先生傳》[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年02期

    2 戴桂珍;巧用翻譯技巧,譯出散文風格——冰心散文的英譯技巧拾零[J];新余高專學報;2005年03期

    3 朱曼華;中國散文翻譯的新收獲——喜讀張培基教授《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J];中國翻譯;2000年03期

    4 朱曼華;張培基教授譯苑耕耘錄[J];中國翻譯;1996年06期

    5 李明;張培基先生的英譯文《落花生》賞析[J];中國翻譯;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春艷;從順應論看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D];鄭州大學;2011年

    2 李慧燕;翻譯美學視角下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昕;功能對等視角下的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軍;翻譯普遍性和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張黎;歸化與異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馬靜利;譯者主體性視角下的散文英譯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芙蓉;[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翟曉慧;以成篇性為導向的翻譯研究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柳明明;文體學視角下的張培基散文風格翻譯探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方磊;順應論視角下的散文英譯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三輯)的審美再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2285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285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66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