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英語論文 >

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6-12-22 09:33

  本文關(guān)鍵詞: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理工大學》 2009年

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

史冬梅  

【摘要】: 三語習得是應(yīng)用語言學范疇的一個較新的研究領(lǐng)域,但卻有著深厚的社會語言學基礎(chǔ)和心理語言學基礎(chǔ)。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實證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為南京理工大學英語專業(yè)的大三學生,他們先后學習了漢語,英語和德語,為三語習得者。本次調(diào)查分兩個步驟,包括:(1)問卷調(diào)查;(2)詞匯測試。 參照Ringbom(2001)的研究結(jié)果,本文作者將文中詞匯遷移的錯誤的研究結(jié)果分為五類:(1)完全借用詞匯(2)創(chuàng)新詞匯(3)相似遷移詞匯(4)仿造詞(5)語義擴展詞。前三類詞匯遷移的錯誤類型是基于詞匯形式的遷移,后兩類則是基于詞匯意義的遷移;谶@幾類錯誤的類型及其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研究,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探討三語習得中的詞匯遷移,尤其是二語能力對其的影響。通過相關(guān)分析與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結(jié)論:首先,由于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而英語和德語同屬于印歐語系,其語言形式的相似性比漢語多,因而一語,即漢語,對三語德語習得的影響沒有英語對其的影響大。其次,研究發(fā)現(xiàn),二語能力較高者比二語能力較低者在三語詞匯習得中的遷移要多,而且基于詞匯意義的遷移也比二語能力較低者多,即,隨著二語能力的增長,三語學習者的詞匯遷移總量增加,而且深層次的意義遷移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學習者對語言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不僅僅是由于對詞匯形式的關(guān)注。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31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Introduction9-11
  • 1.1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is Study9
  • 1.2 Motives for the Study9-10
  • 1.3 An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This Thesis10-11
  • 2.Literature Review11-24
  • 2.1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11-15
  • 2.1.1 Definition11-12
  • 2.1.2 Development of Transfer12-14
  • 2.1.3 Research on Transfer in Multilingualism14-15
  • 2.2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15-20
  • 2.2.1 Characteristics15-17
  • 2.2.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s.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17-18
  • 2.2.3 Factors Affecting the TLA Process18-20
  • 2.3 Studies on 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in the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20-24
  • 2.3.1 Studies in China20-21
  • 2.3.2 Studies Abroad21-24
  • 3.Methodology24-32
  • 3.1 Research Questions24
  • 3.2 Subjects24-25
  • 3.3 Instruments25-27
  • 3.3.1 Questionnaire25-26
  • 3.3.2 Vocabulary Test26-27
  • 3.4 Data Analysis27-32
  • 4.Results and Discussion32-42
  • 4.1 Results32-36
  • 4.1.1 Cross-Linguistic Errors32-34
  • 4.1.2 Co-Relationship of the Proficiency and Cross-Linguistic Errors34-36
  • 4.2 Discussion36-42
  • 4.2.1 Types of Cross-Linguistic Errors37-38
  • 4.2.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2 Proficiency and Transfer38-42
  • 5.Conclusion42-46
  • 5.1 Major Findings42-43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43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43-44
  • 5.4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44-46
  • Appendix1 Questionnaire for the Subject Background Research46-47
  • Appendix2 Vocabulary Test47-49
  • Acknowledgements49-50
  • Bibliography50-54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慶玲;;三語習得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溫根其其格;語言負遷移所導致的錯誤分析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劉芳;一語(漢語)和二語(英語)對三語(日語)初學者詞匯習得的跨語際影響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2年

    3 巴旦;熟練日語(L3)學習者漢語(L1),,英語(L2)與日語詞匯錯誤跨語言影響的關(guān)系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譚克新;學習遷移理論在第二外語(德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蔡鳳;;二外德語語音階段教學方法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01期

    3 戴煒棟;周大軍;;中國的二語習得研究:回顧、現(xiàn)狀與前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黃梅芳;常俁;張海瀟;;德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方法研究[J];職業(yè)圈;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潔玉;;語言輸入與綜合英語教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張親青;;基于圖式論的啟發(fā)性構(gòu)詞法詞匯教學[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李雪梅;;英日雙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內(nèi)容依托教學法[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1期

    4 冉力;;隱性課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及其應(yīng)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張利敏;;利用遷移理論,學好二外德語[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宋華玲;;中國中介語研究20年述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7 梁衛(wèi)華;;從“學得”、“習得”到“聚焦形式”——外語教學何去何從[J];大家;2011年03期

    8 陳平;;外教教學中的“隱性與顯性”[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09年01期

    9 黃秋姮;李曉;古俊釗;;第二語言習得與護理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11年01期

    10 張凱;王慧敏;;二語習得研究的理論構(gòu)建綜述[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沁;思維風格、聽力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俊英;大學英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行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yè)建設(shè)—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任慶梅;構(gòu)建外語環(huán)境下的中介語發(fā)展認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譚春;概念結(jié)構(gòu)與概念石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洪明;向心理論的局部連貫?zāi)J脚c二語寫作質(zhì)量評價[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蓉;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重述對學生口語產(chǎn)出的影響[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伍海燕;三語學習中二語遷移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莎;交際課堂模式下四川省初級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楊惠玲;大學英語課堂焦慮及其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孫娜;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匹配狀況調(diào)查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魏曉燕;自我糾錯理論在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蕾;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邱欽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交際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能力[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9 卜雪濤;以任務(wù)為基礎(chǔ)的元認知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何琳;從初級教材看對外漢語教學理念的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軒;;三語習得有關(guān)問題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周蕾;;法語二外課堂上的英語負遷移現(xiàn)象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孫藍;第二語言詞匯習得中詞匯知識的研究[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4 J.Cenoz;B.Hufeisen;U.Jessner;劉承宇;謝翠平;;《第三語言習得中跨語言影響的心理語言學研究》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6年04期

    5 張建欣;關(guān)于德語初學過程中進行德英對比的思考[J];德國研究;2002年01期

    6 翟永庚,趙志勇;德英對比在德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譚克新;學習遷移理論在第二外語(德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8 邢程;多語際遷移與大學法語語法教學[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朱效惠;;三語習得中語言遷移研究及其對雙外語專業(yè)教學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10 袁慶玲;;三語習得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武思敏;二語在三語習得中的遷移[D];吉林大學;2004年

    2 楊志勇;初學英語的蒙古族大學生的英語課堂語言學習焦慮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3 趙靚;第三語言習得的中介語發(fā)展規(guī)律[D];蘭州大學;2006年

    4 原馳;漢英中介語對第二外語學習干擾現(xiàn)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5 申冬寧;關(guān)于語言遷移對第二及第三語言習得影響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6 付靜媛;母語和二語的遷移對二外法語學習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王博;關(guān)于已習得語言對目標語搭配負遷移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8 陳麗華;三語者英語學習中的正遷移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9 金晶銀;朝鮮族學生在英語學習初級階段出現(xiàn)的語序偏誤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方臣;;中亞來華留學學歷生學習動機調(diào)查研究[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2年10期

    2 劉惠萍;張紹杰;;請求策略語用對比研究——以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3期

    3 劉霞;;我國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英語學習滿意度調(diào)查——以貴州省黔西縣鐵石鄉(xiāng)鐵石中學為例[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同坤;;中介語遷移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巴旦;熟練日語(L3)學習者漢語(L1),英語(L2)與日語詞匯錯誤跨語言影響的關(guān)系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2年

    2 張春梅;蒙古族中學生的漢語水平對其英語寫作的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曼純;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理論建設(shè)問題[J];國外語言學;1997年04期

    2 劉振前;第二語言習得關(guān)鍵期假說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年02期

    3 武繼紅;;認知法在英語精讀課教學中的運用[J];國外外語教學;2000年01期

    4 呂文華,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用失誤[J];漢語學習;1993年01期

    5 劉紹龍;第二語言習得及其邏輯問題探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蔡金亭;對語言習得的語言哲學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7 樂眉云;二語習得研究的多學科前景[J];外語研究;2001年04期

    8 武和平;二語習得中“邏輯問題”的邏輯與普遍語法可及性假說[J];外語學刊;2004年03期

    9 曲政,俞東明;世紀之交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回顧與前瞻[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10 張燕吟;;準確率標準和初現(xiàn)率標準略談[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麗;李力;;對“三語習得”作為獨立研究領(lǐng)域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2期

    2 金英;;第三語言習得中的語言遷移[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馬吉德;;論文化差異對三語習得的影響——以藏族學生學習英語為例[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崔衛(wèi)成;;三語習得中的文化差異對藏族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1年06期

    5 古麗米拉·阿不來提;;三語教育中新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及問題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6 熊燕;;語言遷移理論對德語教學的啟示[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楊軒;;三語習得有關(guān)問題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康英華;;語言遷移對蒙古族大學生將英語作為第三語言學習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朱效惠;;三語習得中語言遷移研究及其對雙外語專業(yè)教學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10 李昌真;;第二語言習得者自動性語言能力測量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0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史冬梅;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2 胡曉玲;羌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跨語言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3 夏木斯婭·尼亞孜;新疆高校少數(shù)民族雙語學生英語學習特點及動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雍小琳;中國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探討—個案分析[D];西南大學;2007年

    5 阿斯罕;蒙古族學生英語單元音習得中跨語言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趙靚;第三語言習得的中介語發(fā)展規(guī)律[D];蘭州大學;2006年

    7 付靜媛;母語和二語的遷移對二外法語學習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蘇梅;維吾爾族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句法負遷移現(xiàn)象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巴旦;熟練日語(L3)學習者漢語(L1),英語(L2)與日語詞匯錯誤跨語言影響的關(guān)系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二語能力對三語習得中詞匯遷移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32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232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48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