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中教師重鑄與學習者認知風格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選題:外語教學 + 重鑄 ; 參考:《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重鑄(Recasts)是外語教學和二語習得過程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反饋形式,它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因此使得重鑄在以意義為核心的交流和教學中不易被學習者察覺。而學習者能否意識到重鑄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學習者的認知風格決定的,正是認知風格決定了注意力的分配、記憶和學習的方法等。因此,本文擬在任務型教學法中,探究教師重鑄給外語學習者語法水平帶來的提高效果與學習者認知風格之間的相關性。38名瑞思學科英語Prerise階段的學生參與了本次實驗。根據(jù)被試者在鑲嵌圖形測試(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中的得分情況,將被試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場依賴組(FD 18名)和場獨立組(FI 20名)。實驗對被試者英語口語輸出中的一般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主謂一致進行重鑄。實驗包括前測、后測和延遲后測。三次測試都由圖片描述(PDT)和聽力題(LT)兩種題型組成。通過SPSS軟件對三次測試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兩組被試在前測中的成績無顯著性差異,然而在后測和延遲后測中FI組的成績均顯著性的優(yōu)于FD組,并且在FI組內(nèi),后測和延遲后測的成績均和前測成績有顯著差異。而在FD組內(nèi),后測和延遲后測的成績均與前測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由此,研究結果證明了重鑄的有效性,表明了教師重鑄的效果受學習者認知風格的影響,得出了重鑄只對擁有場獨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有顯著提高效果的結論。
[Abstract]:Recasting (Recasts) is a widely used form of feedback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ness and concealment,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learners to perceive recasts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the cognitive style that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 memory and learning methods. Therefore, in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eacher remolding on learners' grammatical level and their cognitive styles. 38 students in the Prerise stage of Reese subject participat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ield dependent group (FD 18) and field independent group (FI 20). In this experiment,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subject-predicate consistency in the English spoken English output of the subjects was recast. The experiment includes pre-test, post-test and delayed post-test. The three tests are composed of two types: picture description (PDT) and listening question (LT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ree tests by SPSS softwa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esults of pre-test. However, the scores of f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FD group in post-test and delayed post-test, and in fi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s of post test and delay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e test. In F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ost-test and delayed post-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eacher recasting is influenced by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recasting can only improve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is significant.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麗;;簡述認知風格理論的發(fā)展[J];才智;2010年15期
2 劉瑞琦;達紅旗;;認知風格分類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10期
3 楊希燕;丁超;;淺談認知風格差異與外語學習的關系[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柳佳慧;;整體—分析認知風格對閱讀理解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12期
5 M.W.瓦托夫斯基;顧nr;;臨床判斷、專家程序和認知風格:診斷邏輯中一篇唱反調(diào)的論文[J];哲學譯叢;1987年03期
6 馬蘭;;場依存一場獨立的認知風格與教學實踐[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9年03期
7 何強生;寫作的認知風格和因材導寫[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劉暢;;認知風格理論研究及其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05期
9 蘭婷惠;李麗霞;;國內(nèi)場獨立/場依存認知風格研究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1年20期
10 楊治良,郭力平;認知風格的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卓爾;金花;;不同認知風格人群在歸類過程中腦激活模式比較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陳燕;徐光興;唐怡琳;;語文學習與場依存——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薛維峰;;認知風格描述的管道模型及機理闡釋[A];經(jīng)濟生活——2012商會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4 董慧珍;汪玲;;自我構念與創(chuàng)造性:認知風格的中介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靜;郭永玉;;不同社會階層分析—整體認知風格的差異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惠萍;;認知風格對大學生不確定條件下判斷和決策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鵬飛;黃雨田;牛盾;;言語—表象維度認知風格測驗的編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吳國來;沃建中;白學軍;沈德立;;不同認知風格小學生序列學習的比較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郝嘉佳;陳英和;;不同認知風格兒童問題解決的差異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葉卓爾;林依;林慧妍;王品;陶良計;金花;;認知風格行為分型的神經(jīng)基礎[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東北大學教授 羅玲玲;解析創(chuàng)造性思維特征[N];大眾科技報;2007年
2 曹丹丹;教學設計與學習者的認知風格[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江蘇教育學院如皋分院 胡海舟;既要“蹲下去”看,也要“站起來”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梁君英;認知風格對認知加工過程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2 初玉霞;任務特點、認知風格對情緒與創(chuàng)造表現(xiàn)關系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力紅;大學生言語、表象認知風格個體在記憶系統(tǒng)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習建勛;場認知風格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聽力分析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瑤;高中文理科生認知風格與英語閱讀策略的相關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3 袁靈;認知風格對初中生幾何應用題解決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王艷;參照點效應與認知風格對經(jīng)濟決策的影響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5 郭健;高中理科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中的教學策略與認知風格的匹配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6 邵媛;初中低年級學生場認知風格與信息技術學業(yè)相關性調(diào)查[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7 朱小玲;基于學生認知風格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年
8 楊玉菡;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姍姍;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認知風格的實證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年
10 景俊恒;認知風格與高中英語閱讀策略相關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48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84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