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考察日語感情慣用句
發(fā)布時間:2017-06-01 14:10
本文關鍵詞: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考察日語感情慣用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感情慣用句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使用,對日語學習者來說是不可欠缺的一環(huán)。依照傳統(tǒng)的方法,很難理解和解釋感情慣用句;谶@種現(xiàn)狀,確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從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和換喻理論的觀點,找出感情慣用句意義的認知由來。 本文著眼于感情慣用句,考查了國內(nèi)外關于感情慣用表現(xiàn)的研究文獻,借助《大辭林》《廣辭苑》等資料,收集了“喜、怒、悲傷、驚嚇、恐懼、厭惡”六種感情共165條慣用句。首先將其先后按照構成形式和身體部位兩方面進行了交差分類和特點分析。接著,從隱喻,換喻的認知視角,結(jié)合例文對感情慣用句的認知由來進行了分析,并將其分為三類。 1、基于類似性隱喻的感情慣用句: (1)將身體部位形容成精神活動的容器 (2)把感情形容成身體部位的傷害 (3)把感情表達形容成液體涌動 (4)把感情表達形容成物質(zhì)燃燒 (5)把感情形容成方向的上下 2、基于換喻的感情慣用句: (1)基于他人可以判斷的身體外部表現(xiàn)形成的慣用句 (2)基于他人不可判斷的身體內(nèi)部反應形成的慣用句 3、基于換喻與隱喻相互作用形成的感情慣用句通過以上分析和分類,得出以下結(jié)論: 1)絕大多數(shù)的感情慣用句的慣用意義是由各結(jié)構成分的換喻或隱喻性的意義擴張而形成的。 2)基于換喻形成的情感慣用句比基于隱喻的要多得多。因為用人們共通的身體反應來描述感情更直觀,更方便。 3)有些感情慣用句是基于換喻和隱喻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比如「,
本文編號:412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4127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