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日語論文 >

從共時的角度對比分析日中復合動詞語法化

發(fā)布時間:2017-04-30 02:13

  本文關鍵詞:從共時的角度對比分析日中復合動詞語法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語言中意義實在的詞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示語法功能的成分這樣一種過程現(xiàn)象。在語法化研究中,非范疇化是實詞虛化的重要原則,它被定義為:名詞和動詞這樣的實詞,逐漸喪失形態(tài)、句法的特征,而獲得語法功能的語言現(xiàn)象。非范疇化作為文法化研究的一種方向,其研究碩果頗豐。但是縱觀其研究成果,卻鮮有以非范疇化為中心來研究日中復合動詞的研究,其對比研究自然也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為以此為切入點,在字典釋義的基礎上,找出日中復合動詞中非范疇化的構成要素,通過對比、分析、總結等方法探求日中復合動詞非范疇化現(xiàn)象的異同。 本文的第一章為序論,主要介紹非范疇化的定義、非范疇化內(nèi)含的重要概念以及本文所研究的復合動詞范疇。并且確立了日中兩國語言中非范疇化的方向。 第二章分別對副詞化、體標志化、態(tài)標志化、日中兩國語言中獨有的情態(tài)標志化和格標志化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了如下結論。 1.副詞化 日中兩國語言中復合動詞都有程度副詞化的傾向。日語是強調(diào)程度,書面和口語都可以使用,而中文則側重于表示極限意義,多用于口語。 2.體標志化 日語有開始體標志化、完成體標志化、多回體標志化,而中文只出現(xiàn)前兩者。日語的開始體標志化強調(diào)“動作或狀態(tài)的開始”,中文則側重“動作和狀態(tài)的開始及持續(xù)”。日語和中文的完成體標志化都包括動詞的完成和動作結果的完成兩種。從使用的角度來說,體標志化的動詞在兩國語言的書面語和口語都可以用。 3.態(tài)標志化 日語的態(tài)標志化為可能態(tài)的標志化,多用于書面語,而中文僅有被動態(tài)的標志化,多出現(xiàn)于古語,現(xiàn)代語中很少使用。 4.情態(tài)標志化和格標志化 情態(tài)標志化是日語獨有的非范疇化現(xiàn)象,起因于日語中獨一無二的敬語體系。格標志化是中文獨有非范疇化現(xiàn)象。其原因在于(1)中文屬于獨立詞,其語法關系是通過語序來體現(xiàn)的,這位動詞轉化為介詞(格標志)提供了可能性。(2)為介詞的動詞,在漢語的發(fā)展史中,常常居于連動式結構中,因此很容易發(fā)生非范疇化,變成介詞。 第三章為結論,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日中兩國語言中復合動詞的非范疇化現(xiàn)象比較豐富。但總的來看,日語中復合動詞的非范疇化現(xiàn)象比中文更為多樣。
【關鍵詞】:復合動詞 構成要素 非范疇化 語法標志 對比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6;H146
【目錄】:
  • 摘要4-6
  • 要旨6-10
  • 第1章 序論10-29
  • 1.1 本研究の目的、意義及び方法10-13
  • 1.2 先行研究及び問題點13-20
  • 1.2.1 日本語における復合動詞の脫范陰化の先行研究13-16
  • 1.2.2 中國語における復合動詞の脫范時化の先行研究16-19
  • 1.2.3 日中對照の先行研究19
  • 1.2.4 先行研究の問題點19-20
  • 1.3 本研究の立場20-29
  • 1.3.1 復合動詞の范疇20-22
  • 1.3.2 文法化における脫范疇化理論22-29
  • 1.3.2.1 一方向性返說22-23
  • 1.3.2.2 文法的機能、文法的范晴及び文法標識23-27
  • 1.3.2.3 日中兩言語における機能語とその文法標識27-29
  • 第2章 文法標識から見た比較研究29-74
  • 2.1 復合動詞における構成要素の副詞化30-45
  • 2.1.1 日本語の復合動詞における副詞化30-41
  • 2.1.2 中國語の復合動詞における副詞化41-44
  • 2.1.3 副詞化對照研究の結論44-45
  • 2.2 アスペクト標識の比較45-59
  • 2.2.1 日本語におけるアスペクト標識化の構成要素46-52
  • 2.2.1.1 始動相46-48
  • 2.2.1.2 完了相48-51
  • 2.2.1.3 多回相51-52
  • 2.2.2 中國語におけるアスペクト標識化の復合動詞の構成要素52-58
  • 2.2.2.1 始動相53-55
  • 2.2.2.2 完了相55-58
  • 2.2.3 アスペクト標識化に關する對照研究の結論58-59
  • 2.3 ヴオイス標識化の比較59-63
  • 2.3.1 日本語におけるヴオイス標識化の復合動詞の構成要素60-62
  • 2.3.2 中國語におけるヴオイス標識化の復合動詞の構成要素62-63
  • 2.3.3 ヴオイス標識化における對照研究の結論63
  • 2.4 日本語における獨有の脫范晴化—モダリティ標識化63-65
  • 2.5 中國語における脫范嗚化の復合動詞の構成要素—格標識化65-71
  • 2.5.1 動詞から介詞への原因70-71
  • 2.6 結論71-74
  • 第3章 結論74-77
  • 例文出典77-78
  • 參考文獻78-82
  • 謝辭82-8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8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景松;;補語意義的引申和虛化[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2 蔣華;趨向動詞“上”語法化初探[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杜純梓;對“殺”和“死”形式標志確立與應用的追蹤分析——兼評梅祖麟對動補結構的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3年04期

4 朱祖順;“夸張補語”試說[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5 邱冬梅;口語中普遍而又特殊的補語類型——感受程度補語[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10期

6 唐艷;;現(xiàn)代漢語詞綴形成的語法化機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7 薛紅;后項虛化的動補格[J];漢語學習;1985年04期

8 向明友;黃立鶴;;漢語語法化研究——從實詞虛化到語法化理論[J];漢語學習;2008年05期

9 郭永剛;日語復合動詞中的甚詞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鈴木裕文;日語“V出す”和漢語“V出”的差異[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曉敏;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從共時的角度對比分析日中復合動詞語法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3360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360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779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