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日語論文 >

禮貌原則下中日稱呼語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07:12

  本文關鍵詞:禮貌原則下中日稱呼語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作為鄰國的中國和日本交流更加頻繁。但是隨之而來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也很多,從相關資料來看,中日語中稱呼語與禮貌原則的關系是以往學者極少涉足的一個研究課題。本文將試圖填補這方面的研究不足。 稱呼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反映出語言與社會之間的共變關系。恰當?shù)姆Q呼是保證交際成功的先決條件。本文從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結合的角度,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日稱呼行為的異同,并著重從禮貌原則的角度探討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并從文化差異上對其作出解釋,另外指出了稱呼語研究對避免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指導作用。 稱呼語指的是在稱呼某人或者某物時所用的詞語。稱呼語是一種社會指示語,社會關系調(diào)節(jié)器和禮貌標示語。稱呼語在人際交往中主要能完成三方面的功能:招呼功能;表情功能;以言行事功能。人際交往過程中,稱呼語既反映了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同時又受其制約。稱呼語根據(jù)社會關系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本文將將中日稱呼語分成四大類并通過大量的實際例子以圖表形式進行對比分析。 本文主要討論中日禮貌稱呼行為的差異。禮貌現(xiàn)象是個普遍現(xiàn)象,但在什么是禮貌上,日語和漢語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禮貌稱呼上,日語和漢語存在較大差異。這就給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人們造成很大的困擾。語用失誤也就隨之不可避免。但是語用失誤所造成的后果比語法錯誤更嚴重,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人品。因此,本論文期望通過探究中日兩國不同的禮貌原則以及不同的稱呼語定義兩方面,找出造成不同的文化根源,來幫助大家避免語用失誤。
【關鍵詞】:稱呼語 禮貌原則 文化 語用失誤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136;H3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Part 1 Introduction8-11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8-9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9-10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0-11
  • Part 2 Literature Review11-19
  • 2.1 Definition of Address Forms11-12
  • 2.2 Classification of Address Forms12
  • 2.3 Functions of Address Forms12-13
  • 2.4 Conceptions of Politeness13-14
  • 2.5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Politeness14-19
  • 2.5.1 The Face Theory by Brown &Levinson15
  • 2.5.2 Politeness Principle by Leech15-17
  • 2.5.3 Politeness Principle by Gu yueguo17-18
  • 2.5.4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Japan18-19
  • Part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ddress Forms19-31
  • 3.1 Chinese and Japanese Address Forms19-28
  • 3.1.1 Kin Terms19-21
  • 3.1.2 Social Terms21-25
  • 3.1.3 Pronouns of Address Forms25-26
  • 3.1.4 Polite Address Forms26-28
  • 3.2 Politeness Principles and Address Forms28
  • 3.3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ddress Form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s28-31
  • 3.3.1 Analysis of Japanese Address Forms from the PP by Brown and Levinson28-29
  • 3.3.2 Analysis of Chinese Address Forms from the PP by Brown and Levinson29-31
  • Part 4 Cultural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Address Forms31-35
  • 4.1 Analysis of Cultural Reasons for Similarities31
  • 4.2 Analysis of Cultural Reasons for Differences31-35
  • 4.2.1 Different Family Inheritance System31-32
  • 4.2.2 Different Clan Hierarchy32
  • 4.2.3 Strong Sense of Caring in Japanese32
  • 4.2.4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32-33
  • 4.2.5 Strong Sense of Times in Chinese33
  • 4.2.6 Strong Sense of “うちとそと”in Japanese33-35
  • Part 5 Conclusion35-37
  • 5.1 Summary of Research35-36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36-37
  • Bibliography37-39
  • Acknowledgements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戚東夢;;從漢語稱呼語中透視中國文化和禮貌[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2 陳文霞;吉哲民;;稱呼語的語用距離和禮貌分析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學理論;2009年28期

3 趙朝霞;;基于禮貌原則的稱呼語的中西文化差異[J];作家;2010年10期

4 楊雙;;語用視角下的稱呼語研究[J];天中學刊;2011年04期

5 劉衛(wèi)紅;由“王老師”與“Teacher Wang”看英漢稱呼語的區(qū)別[J];河南電大;2000年02期

6 曲衛(wèi)國,陳流芳;禮貌稱呼的語用學解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7 陳聰;;英漢稱呼語差異淺談[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吳玲玲;;禮貌原則與英漢稱呼語對比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9 徐敬林;英文書信中的稱呼語及敬語[J];大學英語;1996年08期

10 趙英玲;論稱呼語的社交指示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封淑珍;;稱呼語運用例談[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2 林素容;;稱呼語轉(zhuǎn)換的語用分析[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3 徐紹明;;軍人制式稱呼語淺析[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林素容;;稱呼語轉(zhuǎn)換的語用分析[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5 王秋端;;間接言語行為與禮貌性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7 張芬;;委婉語:禮貌視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白鵬鵬;;探究稱呼語的人際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10 陳秀芹;張積家;;關于“老外”一詞的心理學研究——對一個稱呼語使用動機和感受的調(diào)查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元 田梅;稱呼泛化折射時尚變遷[N];貴州政協(xié)報;2011年

2 張春芳;相似的中韓稱呼語[N];中國民族報;2005年

3 張永奮;臨時稱呼語趣談[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4 龐可慧;“期待”不“期待”,觀眾說了算[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5 ;銷售基本知識(三):交往中相互介紹的細節(jié)[N];電腦商報;2003年

6 王泉根;古人取“字”的解析[N];河南科技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韓冬 實習生 張玉紅;“老外”在唐山找到“家”[N];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

8 李航;我市以“巧”促“實”開展公民道德教育[N];商丘日報;2006年

9 湖北省枝江一中 董云;語文學科怎樣開展研究性學習[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10 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區(qū)全安中學 李正剛;冒號五用七不用[N];學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戴曉雪;漢語稱呼中的“代位”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國鳳;《紅樓夢》與“禮”[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梁琦秋;網(wǎng)絡語言模糊性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劉暢;《歧路燈》與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傅利;英語作為外語的課堂問答話語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崔國鑫;語用視野下的會話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梁曉玲;現(xiàn)代漢語引發(fā)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胡劍波;冒犯稱謂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慧;禮貌原則下中日稱呼語對比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東燕;禮貌原則與英漢稱呼語的比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3 李洪偉;漢語語境下禮貌語的聽者認同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4 徐本川;《無事生非》中話語的(不)禮貌研究[D];西華大學;2011年

5 唐建軍;禮貌原則在網(wǎng)絡言語交際中的適應性調(diào)查[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吳婉湘;時間指示語映射現(xiàn)象的禮貌解讀[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7 唐yN蓓;譯者主體性下禮貌原則在口譯中的應用[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8 任利華;模糊修辭及其語用功能[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王巖;運用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理論分析漢、英語言中的會話隱含現(xiàn)象[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10 潘敏;英漢言語行為中的拒絕策略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禮貌原則下中日稱呼語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7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237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70b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