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18:55
本文選題為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研究,研究對象主要是《七真祖師列仙傳》、《七真因果傳》和《金蓮仙史》等道教小說。這些小說使得全真七子神話最終定型,其內(nèi)容主要講述王重陽度化全真七子,全真七子分別修煉成仙的故事。清代“七真題材”小說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但目前學術(shù)界對此研究較少。因而本文致力于對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做全方位,多層次探討,這對于理解把握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實質(zhì)以及客觀評價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全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對有關(guān)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基本問題做了整體探討。首先介紹了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存佚情況;繼而討論了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創(chuàng)作來源與背景。清前有關(guān)“七真”形象的文學描寫是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來源。而關(guān)于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則受到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清末社會背景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二章探究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的文化意蘊。在儒、釋、道三教思想合流的時代背景下,清代“七真題材”小說表現(xiàn)出“三教合一,道教為宗”的新特點;作品道教修行文化豐富,既包括“積善成仙”、“仙道貴生”以及“忠孝并重”等道教修行倫理思想,也包括全真教對道教徒的信仰考驗等相關(guān)...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的確立
二、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三、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存佚情況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來源與背景
第二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文化意蘊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三教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道教修行文化
第三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仙真審美內(nèi)涵
第三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藝術(shù)特色及不足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結(jié)構(gòu)藝術(shù)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語言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寄生文體藝術(shù)
第四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不足之處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市圖書館藏《重陽七真演義傳》編纂及刊刻初考[J]. 秦國帥. 宗教學研究. 2019(02)
[2]《七真天仙寶傳》的版本、使用及內(nèi)容初探[J].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8(00)
[3]明清民國時期七真度化故事的流傳及版本研究[J].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7(00)
[4]“俗情斷處法緣生”——道教小說中的考驗敘事[J]. 萬晴川,萬思蔚.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6(02)
[5]論仙道小說與神魔小說的異同[J]. 魏世民. 甘肅社會科學. 2015(04)
[6]寶卷與道情關(guān)系論略[J]. 王定勇. 文化遺產(chǎn). 2015(04)
[7]試論《太平經(jīng)》的“貴生樂活”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李裴,張麗霞. 宗教學研究. 2014(03)
[8]明清小說中神仙形象的“社會化”與道教的“世俗化”[J]. 茍波.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9]試論宋元話本中的道教倫理[J]. 趙毅.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8(04)
[10]從明清文學作品看道教仙境觀念世俗化[J]. 茍波. 宗教學研究. 2006(02)
博士論文
[1]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 李珉.四川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清代修仙小說研究[D]. 王丹楠.華東師范大學 2019
[2]全真教傳記體小說研究[D]. 王毅.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5
[3]《藏外道書》中的清代小說研究[D]. 杜兆菡.安徽大學 2013
[4]全真教的七真崇拜與相關(guān)宗教神話研究[D]. 羅憶南.黑龍江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40035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的確立
二、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三、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存佚情況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來源與背景
第二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文化意蘊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三教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道教修行文化
第三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仙真審美內(nèi)涵
第三章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藝術(shù)特色及不足
第一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結(jié)構(gòu)藝術(shù)
第二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語言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寄生文體藝術(shù)
第四節(jié) 清代“七真題材”小說不足之處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市圖書館藏《重陽七真演義傳》編纂及刊刻初考[J]. 秦國帥. 宗教學研究. 2019(02)
[2]《七真天仙寶傳》的版本、使用及內(nèi)容初探[J].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8(00)
[3]明清民國時期七真度化故事的流傳及版本研究[J].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7(00)
[4]“俗情斷處法緣生”——道教小說中的考驗敘事[J]. 萬晴川,萬思蔚.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6(02)
[5]論仙道小說與神魔小說的異同[J]. 魏世民. 甘肅社會科學. 2015(04)
[6]寶卷與道情關(guān)系論略[J]. 王定勇. 文化遺產(chǎn). 2015(04)
[7]試論《太平經(jīng)》的“貴生樂活”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李裴,張麗霞. 宗教學研究. 2014(03)
[8]明清小說中神仙形象的“社會化”與道教的“世俗化”[J]. 茍波.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9]試論宋元話本中的道教倫理[J]. 趙毅.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8(04)
[10]從明清文學作品看道教仙境觀念世俗化[J]. 茍波. 宗教學研究. 2006(02)
博士論文
[1]明清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研究[D]. 李珉.四川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清代修仙小說研究[D]. 王丹楠.華東師范大學 2019
[2]全真教傳記體小說研究[D]. 王毅.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5
[3]《藏外道書》中的清代小說研究[D]. 杜兆菡.安徽大學 2013
[4]全真教的七真崇拜與相關(guān)宗教神話研究[D]. 羅憶南.黑龍江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40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6400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