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研究(1949-2013)
本文關鍵詞:中國當代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研究(1949-2013)
【摘要】:論文以當代文學階段的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為分析對象,以1949年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文本為依托,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自然時間順序,梳理了當代文學階段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的發(fā)展脈絡,并在此基礎上進而探究知識分子六十余年來的精神演變歷程。 緒論對選題緣由、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闡述,結(jié)語簡要總結(jié)了論文。論文主體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在對現(xiàn)代文學階段大學題材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和“十七年”大學書寫背景簡單介紹的基礎上,論述了“十七年”時期的大學題材長篇小說。論文選取當時兩部具有代表性的文本《紅路》和《勇往直前》為例,借以分析當時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情狀和知識分子在當時不同的人生道路選擇!都t路》雖然表面寫的是大學,但實際上卻是對當時盛行的“紅色敘事”的簡單模仿,它塑造的大學不過是階級斗爭場的延伸;《勇往直前》略有進步,它至少較為真實地描寫了當時的大學生活。兩位作者的不同態(tài)度,反映了“十七年”時期知識分子的兩種不同價值觀,前者的被肯定和后者的被批判則折射出當時知識分子的大致生存境況; 第二章以八十年代的大學題材長篇小說文本為依托,論述了八十年代的大學書寫。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由兩部分構(gòu)成——創(chuàng)作于五六十年代卻到八十年代才出版的《大學時代》和《大學春秋》;八十年代新出現(xiàn)的《馬蘭草》、《起步》和《生命與愛情》。上述作品都與各自時代的文學思潮保持著同步,前者有明顯的“紅色敘事”痕跡,后者則與八十年代初期盛行的“傷痕”和“反思”思潮相暗合。這種同步其實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自身獨立意識的缺失,加之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實績,筆者將八十年代定位為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發(fā)展過程中的休整期; 第三章討論的是九十年代大學題材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九十年代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取代了之前較為一致的啟蒙思潮,“人文精神討論”的興起,知識分子地位的邊緣化,走出階級斗爭陰影不久的大學隨即遭遇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這些都影響了九十年代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袁越和馬瑞芳各自創(chuàng)作的“大學三部曲”規(guī)模宏大、場面廣闊,還涉及到了之前鮮有提到的大學陰暗面,創(chuàng)作筆法也基本擺脫了之前的“紅色敘事”模式,人物、語言、情節(jié)等都有所突破;《欲望的旗幟》和《麗娃河》更是以另類的書寫和夸張的藝術形式,揭示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大學的金錢化與欲望化傾向,開創(chuàng)了大學題材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模式,也打開了新世紀同類小說創(chuàng)作的大門; 第四章關注的是新世紀以來的大學題材長篇小說。僅就大學題材長篇小說來看,新世紀是其創(chuàng)作的高潮期,隨著文藝環(huán)境的寬松、言說媒介的豐富,這一時期的大學題材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人數(shù)和作品數(shù)量都激增、文本質(zhì)量也顯著提升。包括大學師生、專業(yè)作家在內(nèi)的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大學書寫中來,他們或平實敘述,或調(diào)侃諷刺,或虛構(gòu)夸張,從而構(gòu)成了新世紀大學題材長篇小說的精彩圖景。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聚焦大學陰暗面并由此展開思索的作品,如《大學紀事》、《大學門》、《教授變形記》等。創(chuàng)作的繁榮和反思的加強,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新世紀以來雖然知識分子被更加邊緣化,其自身所固有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卻并未因此而減弱。
【關鍵詞】:當代 大學題材 長篇小說 知識分子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6-8
- ABSTRACT8-13
- 緒論13-29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與研究價值13-22
- 一 選題緣由13-17
- 二 研究價值17-22
- 第二節(jié) 本課題研究綜述與可行性分析22-25
- 一 研究綜述22-24
- 二 可行性分析24-25
- 第三節(jié) 文本選取與研究方法25-29
- 一 文本選取25-27
- 二 研究方法27-29
- 第一章 大幕微啟:“十七年”的大學書寫29-57
- 第一節(jié) 轉(zhuǎn)折之期31-38
- 一 現(xiàn)代文學中的大學書寫概要31-35
- 二 當代文學初期的大學書寫背景35-38
- 第二節(jié) 初期創(chuàng)作風貌38-55
- 一 階級斗爭戰(zhàn)場的延續(xù):《紅路》38-45
- 二 階級斗爭大潮里的不和諧音符:《勇往直前》45-55
- 本章小結(jié)55-57
- 第二章 短暫休整:八十年代的大學書寫57-119
- 第一節(jié) 固守與開拓:《大學時代》與《大學春秋》59-83
- 一 固守:二元對立的人物塑造60-72
- 二 開拓:中間人物的塑造及大學生活的再現(xiàn)72-83
- 第二節(jié) 順應文學主潮:《馬蘭草》和《起步》83-106
- 一 來自象牙塔尖的控訴:《馬蘭草》83-96
- 二 反思畸形的象牙塔:《起步》96-106
- 第三節(jié) 退守傳統(tǒng):《生命與愛情》106-117
- 一 浪漫的傳奇故事106-114
- 二 傳統(tǒng)的故事講述114-117
- 本章小結(jié)117-119
- 第三章 大幕拉開:九十年代的大學書寫119-150
- 第一節(jié) 走出“紅色敘事”圈套:“大學三部曲”122-136
- 一 大學的首次立體式展示123-131
- 二 大學陰暗面的初步觸及131-136
- 第二節(jié) 打開“潘多拉”魔盒:《欲望的旗幟》和《麗娃河》136-148
- 一 金錢化了的大學139-141
- 二 丑陋的大學教師141-148
- 本章小結(jié)148-150
- 第四章 大戲上演:新世紀以來的大學書寫150-230
- 第一節(jié) 在場與回望151-172
- 一 “在場者”的感與悟:《大學煉獄》等152-159
- 二 “過來人”的念與思:《黃花堆積》等159-172
- 第二節(jié) 深刻的反思172-228
- 一 大學理念的崩壞:《大學紀事》等172-190
- 二 師德的喪失:《教授變形記》等190-219
- 三 招生的腐化:《招生辦主任》等219-228
- 本章小結(jié)228-230
- 結(jié)語230-237
- 參考文獻237-250
- 附錄:1949年以來主要大學題材長篇小說故事梗概250-270
- 致謝270-272
- 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2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封梨梨;;“欲望之旗”在浮糜天空下的飄揚——解讀格非小說《欲望的旗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8期
2 陳平原;;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張學昕;邱華棟小說創(chuàng)作論[J];北方論叢;1999年02期
4 薄剛;我看格非的《欲望的旗幟》[J];北方論叢;1999年01期
5 張雪山;從《所謂教授》看院校知識群體生存現(xiàn)狀[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楊利景;;游離與缺失——論張者的長篇小說《桃花》[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吳義勤;崩毀的“象牙塔”——評馬瑞芳“新儒林”長篇系列[J];當代文壇;1997年03期
8 何言宏;王家新;;“回憶和話語之鄉(xiāng)”[J];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01期
9 張檸;格非與當代長篇小說[J];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02期
10 謝有順;最后一個浪漫時代──我讀《欲望的旗幟》[J];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帶兄;當代蒙古族漢語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張善姬;戴厚英文學中人與時代的互相關系[D];復旦大學;2008年
4 陳亞玲;論我國學術轉(zhuǎn)型與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劉嵐;國立大學的角色與職能分析[D];蘇州大學;2008年
6 張勐;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中的知識者敘事[D];復旦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92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89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