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制度與社會:近代天津英租界研究(1860-1945)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18:34
本文關(guān)鍵詞:空間、制度與社會:近代天津英租界研究(1860-1945)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天津 英租界 租界空間 租界制度 租界社會 僑民
【摘要】:“租界”是近代來華“外國人在中國通商口岸建立的特殊的居留、貿(mào)易區(qū)域”,“其特點是外人篡奪了當?shù)匦姓、司法等主?quán),并主要由外國領(lǐng)事及外人選舉的工部局或居留民團行使各種權(quán)力”。本文借鑒社會學研究中“概念操作化”的方法,將租界定義為一個由“空間”、“制度”與“社會”組合而成的完整的三維系統(tǒng)。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天津英租界,既是地理意義上一個區(qū)域空間,也是制度意義上的一套規(guī)則體系,同時還是具有近代中國典型通商口岸城市特征的華洋互動社會。 利用社會人類學“個案深描”的研究方法,本文將天津英租界置于“空間—制度—社會”的三維系統(tǒng)中,輔以時間坐標,力求揭示其在空間、制度及社會層面的基本特征、變遷歷程和體系性內(nèi)涵。研究時段為1860至1945的85年時間,即天津英租界從劃定到最終正式收回的整個存續(xù)時段。其中,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天津英租界為日本接管,考慮到個案研究中歷史脈絡的完整性,本文仍以1860至1945年為研究時限。 就區(qū)域空間意義而言,天津英租界由“原訂租界地”及三次擴張后獲得的租界地(擴充界、南擴充界、墻子河外推廣界)組成,即今天津東至海河,南沿馬場道至佟樓,西至西康路,北至營口道與原法租界毗鄰的6149畝的區(qū)域范圍。從1860年劃定初始范圍,至20世紀初完成擴張,天津英租界市政建設力度逐年加大。1919年,原訂租界與擴展各部分合并后,英租界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擴展區(qū)域內(nèi)遍布坑洼塘淀,工部局自1919年起即開始吹泥填地工程,直至1935年徹底完竣,從而將沼澤地帶開發(fā)建設為城市區(qū)域。從1860年到1930年代,天津英租界逐步形成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區(qū),包括河壩碼頭區(qū)、經(jīng)濟金融區(qū)、工業(yè)用地區(qū)、高檔居住區(qū)等。 本文一方面從宏觀的租界空間概念出發(fā),對英租界市政開發(fā)和建設的歷程進行縱向的考察,并且致力于將其放置在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中考量,以揭示近代中國通商口岸城市化發(fā)展的空間特征與模式;另一方面,也試圖對微觀的租界空間進行研究,即從具體而有形的物質(zhì)空間入手,考察英租界內(nèi)具有典型意義的公共空間個案,利順德飯店和英租界工部局戈登堂。 就制度層面而言,天津英租界是由包括轄界土地章程、土地制度、市政自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工部局為實施社會管理和控制而制定的工部局條例所構(gòu)成的全套規(guī)則體系和制度框架。本研究考證和梳理了近代天津英租界多層次的制度體系,包括具有租界根本大法性質(zhì)的《土地章程》,到租界內(nèi)實行的土地制度、行政自治制度,以及工部局實施社會管理過程中制定的各項行政法規(guī),即《工部局條例》。在橫向展現(xiàn)租界制度體系構(gòu)成的過程中,對該體系的每一項制度構(gòu)成都進行縱向的梳理,從歷史沿革的角度詳細考察其發(fā)展演變的脈絡。 社會層面的天津英租界,則主要是指租界內(nèi)外國僑民群體、華人群體的社會形態(tài)與組織結(jié)構(gòu),以及華洋群體內(nèi)部和群體之間的互動和聯(lián)接。本文對英租界內(nèi)的外僑社會結(jié)構(gòu)和華人社會結(jié)構(gòu)進行了分別考察。外僑社會部分除從整體上概括梳理英租界人口變遷脈絡、外僑人口規(guī)模與構(gòu)成外,特別以英國僑民群體和美國僑民群體為個案進行深入考察,探究其構(gòu)成與分布、僑民共同體與公共機構(gòu)組織情況,以此勾勒出近代來華外國僑民群體的文化、心理和共同體特征。華人社會部分除考察英租界華人社會階層的基本構(gòu)成外,主要以1928年以后(因受1927年租界收回風波影響,英租界制度有較大調(diào)整)參與租界自治的中國選舉人群體(包括向工部局登記的以及實際出席常年選舉人大會的)為重點,深入研究英租界內(nèi)華人精英群體的規(guī)模、構(gòu)成、組織、參政意識及履職實踐,從而揭示1930年代前后英租界華洋精英群體在租界市政管理層面的互動模式和特點。 另外,華洋精英社團是天津英租界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任何社會中,社團組織都是個人與社會聯(lián)接的媒介和紐帶,是構(gòu)成完整社會的中層組織體系。近代中國租界社會中的社團組織在上述屬性之外,還承擔了華、洋群體互動平臺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外合組的天津扶輪社為個案,考察了其中華洋成員的互動模式和社團活動性質(zhì)。 總之,天津城市近代化的發(fā)展歷程無法回避近百年間以英租界為代表的租界區(qū)域開發(fā)經(jīng)營的歷史。地處三岔河口、四門圍城的舊天津正是由于各國租界沿河劃定的緣故,得以較早突破城垣的局限,順海河延伸,呈現(xiàn)出帶狀港城的城市空間擴展模式。在此過程中,租界區(qū)域內(nèi)的近代化城市建設率先起步,商貿(mào)業(yè)集聚,人口規(guī)模擴大,租界社會、經(jīng)濟、制度、文化等領(lǐng)域的變遷演化對天津整個城市的近代化發(fā)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與示范效應。
【關(guān)鍵詞】:天津 英租界 租界空間 租界制度 租界社會 僑民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5;C912.81
【目錄】:
- 附圖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目錄11-16
- 圖表目錄16-19
- 緒論19-39
- 一、選題緣起19-20
- 二、佩洛開疋20-21
- 三、學術(shù)史回顧21-34
- 四、重點與難點34-35
- 五、研究資料概況35-36
- 六、論文結(jié)構(gòu)框架36-39
- 第一章 天津英租界歷史脈絡39-57
- 第一節(jié) 英國在華租界之緣起39-46
- 一、英國對華貿(mào)易的早期探索40-42
- 二、英商廣州商館與英使來華42-44
- 三、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與英商居留問題44-46
- 第二節(jié) 天津開埠與租界劃定46-56
- 一、天津概況與歷史沿革46-47
- 二、《北京條約》與天津開埠47-50
- 三、英租界劃定與擴張50-56
- 小結(jié)56-57
- 第二章 租界基本法:土地章程57-93
- 第一節(jié) 原訂租界地章程58-67
- 一、1866年《天津英租界土地章程》59-64
- 二、1866年《天津英國領(lǐng)事區(qū)章程》64-66
- 三、1866年章程修訂情況66-67
- 第二節(jié) 英租界擴充及推廣界土地章程67-81
- 一、1898年天津英租界擴充界土地章程67-77
- 二、英租界南擴充界及推廣界章程77-81
- 第三節(jié) 租界合并與1918年章程81-84
- 一、1918年章程背景:英租界合并81-83
- 二、天津英國工部局1918年章程83-84
- 第四節(jié) 1918年章程的修訂84-91
- 一、1927年收回風波84-90
- 二、1918年章程修正案90-91
- 小結(jié)91-93
- 第三章 租界土地制度93-128
- 第一節(jié) 租地方式93-102
- 一、原訂租界租地方式93-95
- 二、展拓界及租界外租地方式95-101
- 三、華人租購地問題101-102
- 第二節(jié) 土地管理與契證102-119
- 一、土地管理102-111
- 二、契證類型111-119
- 第三節(jié) 皇家租契紛爭119-126
- 一、皇冕契格式119-122
- 二、續(xù)租紛爭122-126
- 小結(jié)126-128
- 第四章 自治機構(gòu)與運作模式128-163
- 第一節(jié) 自治機構(gòu)演變歷程128-137
- 一、原訂租界工部局128-131
- 二、擴充界工部局131-135
- 三、1919年合并后135-137
- 第二節(jié) 選舉人大會137-143
- 一、選舉人登記及公示137-140
- 二、常年大會權(quán)限及程序140-141
- 三、特別大會141-143
- 第三節(jié) 董事會143-151
- 一、資格與選舉程序143-146
- 二、董事會議制度146-148
- 三、董事會與駐津總領(lǐng)事148-151
- 第四節(jié) 工部局職能部門151-161
- 一、總務處151-152
- 二、工程處152-153
- 三、巡務處153-155
- 四、衛(wèi)生處155-157
- 五、電務處157-159
- 六、水道處159-160
- 七、保管團160-161
- 小結(jié)161-163
- 第五章 工部局市政職能163-197
- 第一節(jié) 平衡預決算163-174
- 一、財政預決算制度163-165
- 二、主要收支及平衡情況165-174
- 第二節(jié) 市政開發(fā)與建設174-184
- 一、空間拓展與建筑規(guī)劃175-177
- 二、低洼填墊與道路建設177-179
- 三、城市布局與功能分區(qū)179-184
- 第三節(jié) 社會管理與控制184-194
- 一、公共衛(wèi)生管理185-192
- 二、社會治安管理192-194
- 小結(jié)194-197
- 第六章 外僑群體與社會結(jié)構(gòu)197-231
- 第一節(jié) 英租界人口變遷脈絡197-206
- 一、人口匯聚與英租界變遷197-200
- 二、外國僑民人口規(guī)模200-206
- 第二節(jié) 英國僑民群體206-213
- 一、群體構(gòu)成206-207
- 二、僑民共同體與公共機構(gòu)207-213
- 第三節(jié) 美國僑民群體213-229
- 一、僑民群體構(gòu)成與分布214-219
- 二、僑民共同體與公共機構(gòu)219-229
- 小結(jié)229-231
- 第七章 華人群體與社會階層231-266
- 第一節(jié) 租界華人社會階層231-246
- 一、政軍要員232-238
- 二、洋行買辦238-239
- 三、華商、實業(yè)家及銀行家239-243
- 四、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243-244
- 五、生活服務階層244-246
- 第二節(jié) 租界華人階層個案:買辦群體246-255
- 一、規(guī)模與地域構(gòu)成246-247
- 二、多元化的社會形象247-251
- 三、買辦階層的自我認知251-255
- 第三節(jié) 華選舉人群體與華人參政255-264
- 一、中國納稅人公會255-258
- 二、華人選舉人258-262
- 三、華人董事262-264
- 小結(jié)264-266
- 第八章 公共空間與社團組織266-295
- 第一節(jié) 英租界公共空間266-272
- 一、公共空間概念分析266-268
- 二、利順德與戈登堂268-272
- 第二節(jié) 社團個案:天津扶輪社272-293
- 一、國際扶輪社組織272-275
- 二、天津扶輪社沿革275-280
- 三、成員聚會與社內(nèi)活動280-285
- 四、社會服務目標與實踐285-293
- 小結(jié)293-295
- 第九章 落幕時分295-302
- 結(jié)語302-307
- 參考文獻307-317
- 附錄317-375
- 附錄1:駐津英國工部局1918年章程暨修正條文317-337
- 附錄2:天津英租界董事會沿革及組成情況337-344
- 附錄3:1930-1937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登記中國選舉人名單及票權(quán)344-364
- 附錄4:1930-1937年天津英租界選舉人常年大會中國選舉人參會名單及票權(quán)364-371
- 附錄5:1932年天津英租界選舉人常年大會外國選舉人名單及票權(quán)371-375
- 后記375-378
- 作者簡歷及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378
本文編號:5727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57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