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倫理學是對道德問題的致思,方法是對存在的一種揭示,倫理思想方法是對人的存在的一種揭示。20世紀以來,在人類實踐的各種轉(zhuǎn)折和變化中,眾多理論流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馬克思”。這種“回歸”,不僅是文本學意義上的回歸——在深層意義上,是借助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思想資源,表達對人類共同存在命運的深刻關切。這是本項研究的學術背景。馬克思主義研究應該允許多重學科介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應該允許路徑創(chuàng)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解釋道德問題、分析道德狀況,是傳統(tǒng)研究路徑;將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從倫理學視角對其展開研究,分析其中蘊含的道德立場、道德價值以及道德元素等,是近些年來國內(nèi)外學界開拓出的研究路徑。本項研究綜合了上述兩種研究路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重要觀點和根本方法的前提下,試圖用一般倫理思想方法的范疇實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之間的勾連。一方面,注意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有所差異,突出馬克思本人超越舊倫理思想、實現(xiàn)倫理思想方法變革的深刻意蘊;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對馬克思恩格斯各自文本殘簡斷片式的厘清,充分認識到二者是相互補充、相互關聯(lián)、相互完善的整體構(gòu)型。由此,本項研究將倫理思想的“酵母”揉入馬克思恩格斯文本,摶和成血脈相通的新文本,從而生發(fā)出道德意義。依循此種路徑,經(jīng)過研究證成:馬克思恩格斯對生存論問題予以關注,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對人類存在做出應然表達,它存在于公共的、歷史的以及時代的語境中。一言以蔽之,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揭示出人之為人的存在特質(zhì)、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許、體現(xiàn)出對人類命運的深刻關切——這需要從多重維度進行系統(tǒng)性地領會。本項研究在梳理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展開。對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領會及歸結(jié),學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就西方學界而言,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根據(jù)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某種論述,做出了功利論、義務論、契約論以及德性論等方面的歸結(jié),然而卻反對或忽視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或?qū)嵺`觀;就國內(nèi)學界而言,或者僅從某個角度、某個側(cè)面進行歸結(jié),或者著力于用馬克思主義批判各種倫理思想方法,因此雖然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以及唯物辯證法,卻較少運用一般倫理思想方法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做出系統(tǒng)性闡釋。本項研究對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展開系統(tǒng)性研究,動用一般倫理思想方法范疇,將其運用于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之研究。并通過馬克思恩格斯文本閱讀與范疇推演之間的互動,提煉出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義務論與功利論、契約論與德性論、個體主義與共同體主義等具有辯證關系的范疇,運用于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闡釋中。隨著論文的展開,上述文本闡釋得到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表達。簡言之,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之中有原則高度的批判,有思想方法的建構(gòu)。具言之,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有“大”“小”方法之分—所謂“大方法”,即以唯物辯證法為“活的靈魂”,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方法,以實踐為一以貫之的核心概念。論文以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和實踐概念對各種倫理思想方法進行統(tǒng)合,從而揭示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所具有的“大方法”特征。這種“大方法”可謂“三位一體”,譬如“年輪”、“樹根”與“樹干”之間的生命統(tǒng)一體關系。這種“大方法”交相呼應,滲透于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中——倫理乃“人”之“理”,“現(xiàn)實的人”就是在特定歷史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活生生的人”在創(chuàng)造和變革現(xiàn)實關系的過程中,內(nèi)在揚棄著被各種理性所劃分的思想地盤;道德在歷史過程中是辯證發(fā)展的,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對其它方法是承認而又批判的,而最終又是指涉實踐的——這種內(nèi)在超越性,需用“小方法”來合力闡釋。一般倫理思想方法范疇加之于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構(gòu)造出“小方法”。論文分析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存在著理性方法以及非理性的方法,并且揭示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意在探尋理性主義的非理性根基。在此基礎上,論文揭示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具有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倫理思想方法融合的意蘊。論文還分析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對義務論與功利論的批判繼承,從而為義務論與功利論倫理思想方法的綜合敞開了可能空間。論文進而提煉出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對契約論與德性論進行了合理吸收,其中蘊含契約精神與美德元素,從而具有契約論與德性論倫理思想方法互補的意味。最后,論文梳理了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中有關個體與共同體的論述,并表明其超越了個體主義與共同體主義的兩極對立,從而實現(xiàn)二者在倫理思想方法層面的貫通。必需指出的是,上述“小方法”是“大方法”的具體化,兩種方法相互參證、相輔相成、互釋互動。“大方法”譬如江河之源,理性與非理性方法譬如上游的兩大“支流”,中間又經(jīng)義務論與功利論、契約論與德性論等支流之匯聚,最后流歸于“真正的共同體”之“大海”——即隨著人類歷史時間不斷嶄露其樣式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總之,通過文本綜合闡釋的研究理路,論文方得以形成。作者在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嵌入”了各種倫理思想文本,從而將原有的文本結(jié)構(gòu)重構(gòu)為意符的流動,在“跨文本流動”中展開了新的理論空間。在此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融合”、“綜合”、“互補”以及“貫通”,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源始顯現(xiàn),而是基于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一種闡釋。這種闡釋有助于融匯各種倫理思想元素,跳出“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樹立從總體上改善人類命運的意識,樹立建構(gòu)“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自覺性。綜合觀之,論文的創(chuàng)新不是原始資料的創(chuàng)新,而是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組織架構(gòu)的創(chuàng)新,闡釋方式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 倫理思想方法 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辯證法 實踐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2-0;A811
【目錄】: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引言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研究的方法視域12-36
- 注釋33-36
- 第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總論36-66
-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存在證成36-44
- 一、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的存在36-39
- 二、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證成39-42
- 三、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展開維度42-44
-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基本特質(zhì)44-53
- 一、以唯物辯證法為活的靈魂45-47
- 二、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方法47-50
- 三、以實踐為核心概念50-53
- 第三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的歷史境脈53-61
- 一、上溯古典時代54-56
- 二、前承啟蒙時代56-58
- 三、后啟現(xiàn)代當代58-61
- 本章小結(jié)61
- 注釋61-66
- 第二章 探尋理性的非理性根基的方法66-100
-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中的理性方法66-76
- 一、以理性反對神性67-70
- 二、以理性構(gòu)建現(xiàn)實70-73
- 三、以理性確立德性73-76
-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中的非理性方法76-85
- 一、從有血有肉的“我”出發(fā)76-79
- 二、解放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79-82
- 三、從感性的權(quán)力關系角度洞察社會關系82-85
- 第三節(jié) “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倫理思想方法的融合85-94
- 一、非理性主義方法的“不及”85-88
- 二、理性主義方法的“過猶不及”88-90
- 三、“理性-非理性”倫理思想方法的融合90-94
- 本章小結(jié)94
- 注釋94-100
- 第三章 對義務論與功利論批判繼承的方法100-131
-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對義務論的批判繼承100-108
- 一、不是要“我”盡義務,而是“我”要盡義務100-103
- 二、不視“物”為“人”盡義務,而視“人”與“人”彼此盡義務103-105
- 三、不以自卑的狀態(tài)“生存”,而以自尊的姿態(tài)“生活”105-108
-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對功利論的批判繼承108-116
- 一、從功利主義走向共產(chǎn)主義109-112
- 二、追求個體幸福更為人類幸福112-114
- 三、以“非扭曲的欲望”戰(zhàn)勝“扭曲的欲望”114-116
- 第三節(jié) “義務論-功利論”倫理思想方法的綜合116-125
- 一、義務論的主觀性117-119
- 二、功利論的外在性119-122
- 三、“義務論-功利論”倫理思想方法的綜合122-125
- 本章小結(jié)125-126
- 注釋126-131
- 第四章 對契約論與德性論合理吸收的方法131-165
-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中的契約精神131-140
- 一、人權(quán)是權(quán)力與權(quán)力相平衡131-135
- 二、平等是權(quán)利與義務相對等135-137
- 三、正義是契約與生產(chǎn)方式相契合137-140
-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中的美德元素140-148
- 一、美德是卓越人物的品格140-143
- 二、理智德性與道德德性在生活實踐中兼容143-145
- 三、德性彰顯有賴于自由勞動145-148
- 第三節(jié) “契約論-德性論”倫理思想方法的互補148-158
- 一、契約論批判148-152
- 二、德性論反思152-155
- 三、“契約論-德性論”倫理思想方法的互補155-158
- 本章小結(jié)158
- 注釋158-165
- 第五章 超越個體主義與共同體主義兩極對立的方法165-196
-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肯定個體價值165-172
- 一、個體是現(xiàn)代社會的本質(zhì)165-168
- 二、個體自由是人的本質(zhì)168-170
- 三、個體自我規(guī)定是共同體的本質(zhì)170-172
-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突出共同體價值172-180
- 一、只有在類特性中才能確立個體自由173-175
- 二、只有聯(lián)合控制才能實現(xiàn)個體利益175-177
- 三、只有世界的才是個體共同的177-180
- 第三節(jié) “個體主義-共同體主義”倫理思想方法的貫通180-188
- 一、個體主義的一極180-183
- 二、共同體主義的一極183-186
- 三、“個體-共同體”的兩極相通186-188
- 本章小結(jié)188-189
- 注釋189-196
- 結(jié)語196-200
- 注釋198-200
- 主要參考文獻200-208
- 附錄 國外部分相關作者簡介208-211
- 后記211-21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晗;;歷史唯物主義性質(zhì)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郗衛(wèi)東;美國學者伍德論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J];國外理論動態(tài);1998年02期
3 王結(jié)發(fā);;馬克思理論與功利主義[J];道德與文明;2012年04期
4 周尚君;;馬克思自由觀的德性回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段忠橋;;馬克思認為“與生產(chǎn)方式相適應,相一致就是正義的”嗎?——對中央編譯局《資本論》第三卷一段譯文的質(zhì)疑與重譯[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6期
6 余京華;;歷史唯物主義與道德、正義——兼評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論”與“反道德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3年05期
7 陳新夏;唯物史觀價值維度的當代建構(gòu)[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年03期
8 錢寧;;“共同善”與分配正義論——社群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及其對社會政策研究的啟示[J];學海;2006年06期
9 韓立新;;《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研究的四個問題[J];學術月刊;2007年03期
10 陶濤;李季璇;申巍;詹瑩瑩;;中國倫理學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萬俊人教授訪談錄[J];倫理學研究;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余京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道德維度及其當代觀照[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1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47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