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與意象》研究及中國古代宇宙詩學論
發(fā)布時間:2017-05-19 15:15
本文關鍵詞:《宇宙與意象》研究及中國古代宇宙詩學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論文以研究《宇宙與意象》的若干問題為起點,比較中西詩學中的宇宙論!队钪媾c意象》旨在研究文藝復興后宇宙論科學哲學對詩人想象的作用。作者提出三類意象:宇宙體系、空間和生命。赫拉克利特派哲學和巴門尼德派哲學此消彼長貫穿所有意象。從封閉到開放是宇宙體系的中心意象。空間的中心意象是以太和太空之游。宇宙生命意象包括萬有引力、種子、樹、蛇、星云、分解、天體的死亡、火、輪回等。封閉宇宙哲學傳統(tǒng)壓制想象力,,導致文藝復興以后美學的反叛。以無限為美并非詩人獨有:神學家認為無限創(chuàng)造才配得上神的威力,天文學家認為無限宇宙才能容納眾多世界,生物學家欣賞多樣的生命形式。無限為浪漫主義者所追求,浪漫主義者認為有限和墨守成規(guī)意味著枯竭,浪漫主義的美學是無限包容。詩人的心理與宇宙科學哲學有所聯(lián)系卻不能完全平行。龍薩的球形宇宙并不說明他是純粹巴門尼德派詩人,他崇尚無限時間和變化,贊美導致生命更新的死亡。雨果是純粹的赫拉克利特派詩人,雨果的宇宙想象是“無限”美學的勝利。克洛岱爾承認無限時間之流,卻用封閉房屋比喻有限空間,明確批判無限空間。龍薩和克洛岱爾共同的矛盾在于讓有限空間容納無限時間和變化。中國古人善于超越可見世界,想象不可見世界。中國古代有無限宇宙論傳統(tǒng),總結如下:天地有限,有起始,宇宙無限,無起始。無限有極大和極小兩個向度。中心和邊緣相對,兩者均可取消。無限空間有眾多天地。變化是自然之理,變化不息,帶來更新和生命。時空和變化不可分割。崇尚無限的哲學化為欣賞無限的美學。中國古代文論家以劉勰、司空圖、王夫之和葉燮為代表,其主張在于:人為天地之心,以詩人之心囊括時空;宇宙以變?yōu)槊、因變生美;以尚變的天道作為根?jù)來說明文學發(fā)展史的本質;宇宙存在的模式是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學的終極標準;因為人文和天文可以比德,所以主體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這與古希臘缺乏主體自主性的狂興說形成對比。中國古代詩人以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為代表,其宇宙論可總結為:質疑有限宇宙模式;強調人生有限和宇宙永恒之間的反差;以變化為宇宙的本質,注重變化的方式和規(guī)律;宇宙本體論或虛空或實有,宇宙發(fā)生論以氣為核心;繼承老莊以靜觀動的宇宙認識論;游于無垠,胸懷天地,超越有限,向往無限;秉承儒家“忠恕”思想,認定人與物同心同性、宇宙生命生生不息。西方無限宇宙論是對傳統(tǒng)的反動,超越有限是暴力斗爭,從一定程度上遠離了人間,以宗教或征服宇宙為目的。無限宇宙還與上帝有關,西方人對無限表現(xiàn)得比較狂熱。中國的無限宇宙論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無限是自然之理,沒有宗教色彩,具有平民氣息。秉持無限宇宙論的中國詩人不能稱為浪漫主義詩人。無限宇宙哲學并未引發(fā)中國人對外層空間進行西方人那樣的浪漫主義想象。中西宇宙生命論的對比在于精神性和物質性、倫理性和生物性、實踐性和無用性、教化和庸俗、整體和諧和個人或群體獵奇。中國古人的宇宙之游是為了個人修養(yǎng)或政治目的,人間是宇宙之游的落腳點。西方人拋棄地球,征服宇宙。西方詩人的心理經(jīng)歷了從有限宇宙到無限宇宙的審美趣味的變化。有限和無限兩種宇宙模式的強烈對比導致了文藝復興后詩人思想的自由奔放。中國古代有無限宇宙論傳統(tǒng)。哲學家、文論家和詩人以無限宇宙為美,一貫崇尚無窮時空和變化。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沒有針對有限宇宙模式的革命,面對無限宇宙中國古人始終溫和超然。
【關鍵詞】:《宇宙與意象》 客體意象批評 宇宙論 想象心理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106.2
【目錄】: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導語10-20
- 第一部分 《宇宙與意象》研究20-124
- 第一章 《宇宙與意象》的主要意象20-55
- 第一節(jié) 關于宇宙體系的意象:赫拉克利特派與巴門尼德派的對立20-30
- 一、 由赫拉克利特哲學產(chǎn)生的宇宙意象:火、變、水流、多樣性21-24
- 二、 由巴門尼德哲學產(chǎn)生的宇宙意象:圓形或球形、靜止、有限、封閉24-27
- 三、 巴門尼德主義和赫拉克利特主義的斗爭:亞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模式對布魯諾和笛卡爾宇宙模式27-30
- 第二節(jié) 關于宇宙空間的意象30-36
- 一、 明亮柔軟的以太對詩人的意義31-34
- 二、 黑暗堅硬的以太對詩人的意義34-36
- 第三節(jié) 關于宇宙生命的意象36-55
- 一、 文藝復興的前奏——古代到中世紀的宇宙生命思想略述37-38
- 二、 生命形態(tài)的意象——文藝復興及稍后時代的活力宇宙38-40
- 三、 生命的力量——“萬有引力”引發(fā)的意象40-42
- 四、 種子——18 世紀宇宙生機論的一個意象42-43
- 五、 宇宙生命的三個象征:樹、蛇、星云43-48
- 六、 天體的死亡方式48-51
- 七、 宇宙生命的循環(huán)——“火”意象始末51-55
- 第二章 《宇宙與意象》論浪漫主義55-77
- 一、 蒂澤對浪漫主義的論斷55-56
- 二、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比:從對比中把握浪漫主義的特征56-59
- 三、 近代天文學對于浪漫主義的意義59-67
- (一) 近代無限宇宙論簡述59-60
- (二) 庫薩的尼古拉:宇宙無限論的首創(chuàng)者60-62
- (三) 布魯諾:關于“多“的美學62-64
- (四) 亨利 莫爾:無限的美學和不能滿足的詩人64-67
- 四、 生物學和生物學家的浪漫主義美學67-77
- (一) 16 至 18 世紀生物學的總體趨勢及其哲學、美學意義67-69
- (二) 生物學家的浪漫主義幻想69-77
- 第三章 法國詩人的宇宙77-124
- 第一節(jié) 皮埃爾 德 龍薩的宇宙論77-90
- 一、 蒂澤所論之龍薩78-80
- 二、 再論龍薩的宇宙論80-90
- (一) 宇宙的結構:九重天、天穹的運動、四元素、有限空間、宇宙兩界80-83
- (二) 宇宙的起源83-84
- (三) 龍薩論鬼84-86
- (四) 龍薩論變化和死亡的價值86-88
- (五) 龍薩論人的地位88-90
- 第二節(jié) 《宇宙與意象》論雨果的宇宙90-111
- 一、 飛逝的星球91-96
- 二、 星際影響96-100
- 三、 宇宙的套嵌模式100-101
- 四、 面對黑暗的焦慮101-103
- 五、 宇宙征服和對地球的眷戀103-105
- 六、 宇宙生命105-107
- 七、 螺旋形的宇宙107-111
- 第三節(jié) 保羅 克洛岱爾的宇宙觀111-124
- 一、 克洛岱爾在《宇宙與意象》中的位置以及蒂澤對克洛岱爾的陳述111-112
- 二、 克洛岱爾宇宙論的基本內容112-121
- (一) 宇宙的中心112-114
- (二) 宇宙的封閉和有限114-119
- (三) 克洛岱爾關于時間、運動和宇宙整體性的觀點119-121
- 三、 帕特莫爾和華萊士對克洛岱爾宇宙論的意義121-124
- 第二部分 中國古代宇宙詩學論以及中西宇宙模式在哲學和文學領域的初步比較124-236
- 第四章 中國古代無限宇宙論簡述以及中西宇宙模式在哲學中的初步比較125-153
- 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無限宇宙論125-133
- 一、 孔子和《周易》論時間和變化126-127
- 二、 道家的無限論127-129
- 三、 《墨子》之相對與絕對129-130
- 四、 《管子》之“宙合有橐天地”130-131
- 五、 《子華子》之“萬物相禪”和存在物的差別論131-132
- 六、 《尸子》之不分割時空的宇宙定義132-133
- 第二節(jié) 無限宇宙論的發(fā)展:從漢到明清之際133-144
- 一、 從漢到明清之際的無限空間觀念133-138
- (一) 中國古代天文學六種天地模式及天文學和哲學宇宙論的關系133-135
- (二) 從漢到明清之際的無限空間論135-138
- 二、 從漢到明清之際的無限時間觀念138-141
- 三、 從漢到明清之際關于變化無止息的觀念141-144
- 第三節(jié) 中西宇宙模式的比較144-153
- 一、 關于巴門尼德與赫拉克利特時空和變化思想的簡述144-145
- 二、 中西對待有限和無限宇宙模式的兩種態(tài)度:布魯諾和楊泉、柳宗元、鄧牧、《瑯[記》的比較145-150
- 三、 中國古代與古希臘傳統(tǒng)時間觀念的比較150-151
- 四、 中西對待變化的心理的比較151-153
- 第五章 中國古代文論家的宇宙觀153-184
- 第一節(jié) 劉勰文論的宇宙意識153-162
- 一、 劉勰論“文”153-157
- 二、 劉勰論“神思”157-159
- 三、 劉勰論心物相感159-160
- 四、 主體性的得失:劉勰論人的主體性和古希臘“狂興”思想的比較160-162
- 第二節(jié)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以宇宙論詩162-176
- 一、 《詩品》以時空論詩164-172
- (一) 對空間與時間的態(tài)度或認識164-168
- (二) 宇宙存在的三種方式168-169
- (三) 追求無限時空的三種態(tài)度169-172
- 二、 《詩品》以變化論詩172-176
- (一) 豐富的物象173-174
- (二) 生機174-175
- (三) 流動175-176
- 第三節(jié) 王夫之和葉燮詩學的變化論176-184
- 一、 詩文摹寫天地之至美、大文177-181
- (一) 天地固美、變化生美、以變?yōu)槊?/span>178-179
- (二) 詩文摹寫天地之美:天化與人心的遇合179-181
- 二、 以變?yōu)楹诵牡奈膶W史觀181-184
- 第六章 中國古代詩人的宇宙以及中西宇宙模式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比較184-236
- 第一節(jié) 屈原的宇宙模式以及屈原和但丁太空之游的比較184-194
- 一、 《天問》宇宙論與戰(zhàn)國時北方文化的關系以及對有限宇宙模式的質疑184-189
- 二、 《離騷》太空之游的巫覡色彩以及屈原與蒂澤所論但丁太空之游的比較189-194
- (一) 《離騷》太空之游的巫覡色彩189-192
- (二) 屈原與但丁太空之游的比較192-194
- 第二節(jié) 李白的宇宙三論194-202
- 一、 無限、虛空的宇宙本體論195-197
- 二、 氣一元論:李白的宇宙發(fā)生論197-199
- 三、 靜觀:李白的宇宙認識論199-202
- 第三節(jié) 杜甫的儒學宇宙以及宇宙生命論的中西比較202-211
- 一、 杜甫宗儒的證據(jù)203
- 二、 杜甫觀物五論203-205
- 三、 杜甫以“忠恕”達“仁”205-207
- 四、 儒學生命觀對杜甫的指導207-208
- 五、 杜甫宇宙生命論和《宇宙與意象》所述西方宇宙生命論的比較208-211
- 第四節(jié) 蘇軾的宇宙論以及中西太空之游、時間和變化觀念的進一步比較211-236
- 一、 蘇軾的宇宙胸懷和空間之游212-219
- (一) 高懷遠度212-213
- (二) 天游213-214
- (三) 《莊子》、蘇軾的“天游”與《人和宇宙空間》太空之游的比較214-219
- 二、 對有限時間的焦慮和對無窮時間的追求219-224
- (一) 蘇軾對待有限和無限時間的態(tài)度219-222
- (二) 雪萊《時間》詩的思想與蘇軾時間觀念的比較222-224
- 三、 以“變”或“動”為核心的哲學以及文藝鑒賞和創(chuàng)作224-233
- (一) 關于“變化”的哲學224-228
- (二) 以“動態(tài)美”評論文藝作品228-230
- (三) 蘇軾詩作的動態(tài)美230-231
- (四) 雪萊“變化”主題和蘇軾變化論的比較231-233
- 四、 蘇軾與浪漫主義233-236
- 結論236-242
- 一、 關于《宇宙與意象》所述意象以及三位法國詩人宇宙論的總結236-237
- 二、 關于中國古代無限宇宙論傳統(tǒng)的總結237
- 三、 中國古代文論家和詩人宇宙觀的總結及其所反映的對人的主體性的關注237-238
- 四、 西方浪漫主義崇尚的無限包容性美學:西方美學發(fā)展史的巨大轉向238-239
- 五、 中西哲學對宇宙模式的倫理價值判斷和雙方對待宇宙模式的態(tài)度比較239-240
- 六、 中西宇宙生命論以及宇宙之游主題的比較及其折射的中西文化特色240
- 七、 文學與宇宙學學科會通所體現(xiàn)的人類思維的某些特點240-242
- 主要參考文獻242-253
- 后記253-255
- 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2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慶炳;;《文心雕龍》“物以情觀”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王世進,蔣文學;中國古代宇宙觀中的空間觀念芻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楊甫旺;蛇崇拜與生殖文化初探[J];貴州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4 周汝昌;《文心雕龍》《原道》篇的幾個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5 張春義;李白詩歌與道教哲學芻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6 劉沛林;;天圓地方說考辨[J];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2年02期
7 趙子昂;中國古代詩歌空間觀念的哲學及美學特征[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4年04期
8 李景林;忠恕之道不可作積極表述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高策;丁宏;;兩周時期中原與楚文化區(qū)宇宙思想比較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鄧小軍;杜甫:儒學復興運動的先聲[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宇宙與意象》研究及中國古代宇宙詩學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90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7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