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郎官與詩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01:28
以政治制度的視角審視文學的發(fā)展,是當前古典文學研究的熱門話題。唐代作為中古時期士族文學的典型時代,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伴隨著科舉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士大夫階層不斷發(fā)展壯大,并逐漸成為文化的主要承擔者和傳播者,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同時,士大夫階層牢牢地掌握的文化的武器,在參與政治的變革當中,展示出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這種政治與文學的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在更深的層次上,影響著唐代士人群體的仕途,進而影響著唐代士人群體的思想演變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本文正是在這種政治文化背景之下,討論唐代郎官制度與詩歌之關(guān)系,在復(fù)雜的政治文化當中認識中國的文人與文學。本文在詳細考察唐代郎官基本制度基礎(chǔ)之上,以文史結(jié)合的方法,探究唐代士人群體任職郎官的具體活動,以及相關(guān)的詩歌創(chuàng)作。尤其是其中典型代表詩人,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受郎官職任對其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因素。在此基礎(chǔ)之上,評判郎官制度對唐代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技藝具體影響,并依托郎官制度的演變,從全新的視角審視唐代詩風的轉(zhuǎn)變和詩歌的傳播。第一章對唐代郎官的歷史沿革進行梳理,認識郎官“宿衛(wèi)近臣”的歷史屬性,把握郎官制度在唐代之前與取士制度的關(guān)系,分析郎官作為唐王朝...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2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郎官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選題依據(jù)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唐代郎官制度及其政治地位
1.1 唐代郎官制度的沿革
1.1.1 宿衛(wèi)近臣的歷史屬性
1.1.2 郎官與選舉制度
1.2 唐代郎官的職掌與演變
1.2.1 唐代郎官的職掌
1.2.2 “前后行”郎官秩序的演變
1.2.3 唐后期郎官的使職化
1.3 唐代郎官的政治地位與行政特色
1.3.1 “清要之位”的政治地位
1.3.2 “頒令節(jié)制”的政務(wù)特色
第二章 唐代郎官職任和遷轉(zhuǎn)的文學素養(yǎng)
2.1 郎官職任和遷轉(zhuǎn)情況分析
2.1.1 郎官的職任和遷轉(zhuǎn)途徑分析
2.1.2 郎官的制授與敕授
2.2 唐代士人群體的郎官意識
2.2.1 唐代郎官的才具意識
2.2.2 唐代郎官的“赤墀”意識
2.2.3 唐代郎官乃遷轉(zhuǎn)要津
2.3 郎官職任的文學素養(yǎng)
2.3.1 唐代制誥中郎官職任的文學素養(yǎng)
2.3.2 郎官職任注重文學素養(yǎng)原因分析
2.3.3 “尚文”傳統(tǒng)與郎官群體的人文品格
第三章 唐代郎官的職司與文學活動
3.1 郎官與科舉
3.1.1 初盛唐郎官知貢舉與進士科改革
3.1.2 初盛唐郎官知貢舉與文學風氣
3.1.3 中晚唐郎官通榜與進士行卷的盛行
3.1.4 中晚唐郎官通榜與文學革新
3.2 郎官參與銓選中的文學活動
3.2.1 郎官參與考課的文學功底
3.2.2 郎官與銓選中的“藻鑒”之能
3.2.3 郎官知南選對郎官詩歌的影響
3.3 郎官知制誥中的文學
3.3.1 郎官知制誥辨析
3.3.2 郎官知制誥的文學素養(yǎng)分析
3.3.3 元、白郎官經(jīng)歷對制誥文體的改革
第四章 唐代郎官活動與詩歌創(chuàng)作
4.1 唐代郎官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1 初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2 盛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3 中晚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2 郎官的寓直與詩歌創(chuàng)作
4.2.1 描寫寓直環(huán)境
4.2.2 描寫寓直生活
4.2.3 反映寓直心態(tài)
4.2.4 寓直詩的風格
4.3 郎官與贈答唱和詩
4.3.1 郎官群體的贈答唱和詩歌探析
4.3.2 郎官唱和的典范案例:張籍與元、白等人的唱和
4.3.3 郎官群體贈答唱和詩的突出意義
第五章 唐代郎官對唐詩的影響
5.1 唐代郎官詩對唐詩意象的豐富
5.1.1 命歸列宿類
5.1.2 職任所感類
5.1.3 人生期望類
5.2 促進唐代詩歌的變化
5.2.1 郎官應(yīng)制詩對詩藝的鍛煉
5.2.2 重要郎官詩人對詩風的引領(lǐng)
5.3 發(fā)掘唐詩創(chuàng)作新人
5.3.1 職任之內(nèi)提攜唐詩新人
5.3.2 職任之外提攜唐詩新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447978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2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郎官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選題依據(jù)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唐代郎官制度及其政治地位
1.1 唐代郎官制度的沿革
1.1.1 宿衛(wèi)近臣的歷史屬性
1.1.2 郎官與選舉制度
1.2 唐代郎官的職掌與演變
1.2.1 唐代郎官的職掌
1.2.2 “前后行”郎官秩序的演變
1.2.3 唐后期郎官的使職化
1.3 唐代郎官的政治地位與行政特色
1.3.1 “清要之位”的政治地位
1.3.2 “頒令節(jié)制”的政務(wù)特色
第二章 唐代郎官職任和遷轉(zhuǎn)的文學素養(yǎng)
2.1 郎官職任和遷轉(zhuǎn)情況分析
2.1.1 郎官的職任和遷轉(zhuǎn)途徑分析
2.1.2 郎官的制授與敕授
2.2 唐代士人群體的郎官意識
2.2.1 唐代郎官的才具意識
2.2.2 唐代郎官的“赤墀”意識
2.2.3 唐代郎官乃遷轉(zhuǎn)要津
2.3 郎官職任的文學素養(yǎng)
2.3.1 唐代制誥中郎官職任的文學素養(yǎng)
2.3.2 郎官職任注重文學素養(yǎng)原因分析
2.3.3 “尚文”傳統(tǒng)與郎官群體的人文品格
第三章 唐代郎官的職司與文學活動
3.1 郎官與科舉
3.1.1 初盛唐郎官知貢舉與進士科改革
3.1.2 初盛唐郎官知貢舉與文學風氣
3.1.3 中晚唐郎官通榜與進士行卷的盛行
3.1.4 中晚唐郎官通榜與文學革新
3.2 郎官參與銓選中的文學活動
3.2.1 郎官參與考課的文學功底
3.2.2 郎官與銓選中的“藻鑒”之能
3.2.3 郎官知南選對郎官詩歌的影響
3.3 郎官知制誥中的文學
3.3.1 郎官知制誥辨析
3.3.2 郎官知制誥的文學素養(yǎng)分析
3.3.3 元、白郎官經(jīng)歷對制誥文體的改革
第四章 唐代郎官活動與詩歌創(chuàng)作
4.1 唐代郎官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1 初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2 盛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1.3 中晚唐郎官詩人與應(yīng)制奉和詩的風格流變
4.2 郎官的寓直與詩歌創(chuàng)作
4.2.1 描寫寓直環(huán)境
4.2.2 描寫寓直生活
4.2.3 反映寓直心態(tài)
4.2.4 寓直詩的風格
4.3 郎官與贈答唱和詩
4.3.1 郎官群體的贈答唱和詩歌探析
4.3.2 郎官唱和的典范案例:張籍與元、白等人的唱和
4.3.3 郎官群體贈答唱和詩的突出意義
第五章 唐代郎官對唐詩的影響
5.1 唐代郎官詩對唐詩意象的豐富
5.1.1 命歸列宿類
5.1.2 職任所感類
5.1.3 人生期望類
5.2 促進唐代詩歌的變化
5.2.1 郎官應(yīng)制詩對詩藝的鍛煉
5.2.2 重要郎官詩人對詩風的引領(lǐng)
5.3 發(fā)掘唐詩創(chuàng)作新人
5.3.1 職任之內(nèi)提攜唐詩新人
5.3.2 職任之外提攜唐詩新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447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44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