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道德教育敘事的存在論轉向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22:42
敘事,通常理解為“講故事”,它一直存在于人類道德教育的漫長發(fā)展歷史中,并隨之成為道德教育的傳統(tǒng)。直至當下,敘事也還是道德教育中倍受青睞和慣常使用的教學活動。然而,當前關于敘事的認識與實踐始終陷溺于一種“故事”觀念中,這表現(xiàn)在將敘事納入故事范疇,并以一種故事思維對其進行理解和把握。這一觀念不僅窄化了道德教育對敘事的認識與理解,也為道德教育中的敘事研究和敘事實踐帶來了諸多限制,致使敘事在人的道德教化活動中運用極為機械、片面,甚至存在著傷害道德教育和傷害人性的危險。在大的哲學觀念轉向“人”和人的生活世界之后,教育開始回歸人的生活。“人”這一主體在道德教育中得以確立,以“人”為中心的敘事倫理問題也已經(jīng)提出。伴隨著這一宏觀背景和理念的轉變,超越“故事”觀念的敘事探索相繼出現(xiàn)。其中,生命敘事和生活德育敘事都是有益的探索,它們將認識敘事的視點從“故事”轉向了“人”,這一轉變?yōu)閿⑹聦か@新的審視視角和認識空間。然而,這二者在提出轉向“人”這一立場后,并未就人與敘事間的關系作出根本性的探尋,這一點致使它們最終流于那種“故事”觀念敘事;诖嬖谡撘暯堑臄⑹掠^認為,敘事不是單純的故事或講述故事,而是人所擁有的...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6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3?圖1.4??故事形態(tài)敘事與講述形態(tài)敘事在當代道德教育中一直都存在著,雖然二者在教育邏??輯、價值生成方式、教育實踐方式上有所差別,但是卻都共同作為敘事育德的基本實??
?第一章當代道德教育中的敘事迷茫???表達的道理,同時也留給讀者未結的結局。膽小的小鷹到底有沒有飛出窩去呢,不得??而知。??10學做"。万i”??11#?的蟹H???逢...了??…??i;?:n??,.個?'.、.X?W>??,..1?二々、.…:?^??‘:34?鐵卜,li??r?::-?v?44??{??圖1.5?圖1.6??在這兩個故事中,故事本身都是開放的,既沒有在價值上封閉,也沒有在結局上去??設定,為開啟敘事活動鋪墊了話題、留有了充足的空間。但是,為什么說它們仍然沒??有超越“故事”觀念呢?這在于其對故事意圖(功能)的設定又再次關閉了可能的敘??說空間。在“明明和小鳥的故事”講完之后,給出的思考題是:如果你是明明,你會??怎么做呢?在“飛翔的小雄鷹”之后,給出的思考題是:你原意像哪只小雄鷹學習???此外,在許多的開放性故事之后,都會留有類似的思考題,如“你從故事之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做對嗎??”“你II得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感想,和作者有同??樣的感受嗎??”等等,這類問題實則并沒有超越故事思維,即一定要通過故事去揭示??某個道理、獲得某種啟示。而這些啟示、道理明顯是在讀者讀故事之先就已經(jīng)被教育??者預設好的,只是與前面不同,這里是把揭示的任務留給了讀者。它在對故事的認識??上并沒有向前推進,離開故事范圍,更沒有打開故事,而是再次封閉了對故事的講述。??(二)在教材中的敘事編排上??故事在這兩套教材中處于怎樣的地位,這兩套教材是怎樣來編排敘事的呢?由此可??54??
?第五章道德教育敘事實例的解析與重構???鹿寶寶吃)。結果,這一行為害得長頸鹿寶寶死了。故事以長頸鹿媽媽的口吻講??述自己孩子的悲慘遭遇,最后長頸鹿媽媽也向讀者(小朋友)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寶寶是怎么死的嗎??”這一欄目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是真??正愛護動物、善待動物的做法。??繼??丨c:??:資?i:?,5??圖5.1?圖5.2??對子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兩個故喂在情節(jié)上的難度是適中的。故事人物關??系簡單,對話或講述直接,故壤內容不長,情節(jié)上也未出現(xiàn)多反轉,所涉主題也??基本上屬于學生當下生活范圍,有其現(xiàn)實的對應。在價值的揭示上,這兩個故唞??都隱去了教育者的角色或聲音。故事是以當事人的遭遇或經(jīng)歷為內容,也就以,??事人的口吻來進行講述。故事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事件或行動的推進,此沒fj?抽入對核??心價值的交代。在故事講完之后,教育者或直接出場或借助故小人物之I?W>':生??提出N題,該問題的設計在意圖上直指對故事核心道理的提煉。51外,這叫個故??事還帶有-定的童話性質,這是指動物在故講屮可以進行自我表達,人與動物之??間可以發(fā)也對話。這一點看起來是虛構想象的,似卻具冇?種寘實性在其中,因??2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敘事中的師生主體關系:“我—我”關系[J]. 毛玲,王文濤. 教育探索. 2015(05)
[2]德育敘事過程之“前視域”研究[J]. 李西順. 教育研究. 2015(03)
[3]教育敘事探究的“三維空間”[J]. 薛超,柳謙.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4]敘事的教育意涵[J]. 陳建文,許蕊.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2)
[5]內在理由與倫理生活[J]. 徐向東.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6]努斯鮑姆的敘事性想象力及其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J]. 趙麗娜.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07)
[7]從敘事學的角度審視道德教育[J]. 郭曉林.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5)
[8]論敘事德育的功能[J]. 林海亮.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4)
[9]倫理生活與道德實踐[J]. 楊國榮. 學術月刊. 2014(03)
[10]倫理轉向語境中的敘事倫理[J]. 伍茂國.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1)
博士論文
[1]生命道德教育[D]. 劉慧.南京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中國古代神話的教育價值探究[D]. 劉媛.上海師范大學 2013
[2]保羅·利科的敘事理論研究[D]. 彭翠.河南大學 2012
[3]道德敘事—基于境遇關懷的道德教育方式[D]. 宋寒.南京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20466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6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3?圖1.4??故事形態(tài)敘事與講述形態(tài)敘事在當代道德教育中一直都存在著,雖然二者在教育邏??輯、價值生成方式、教育實踐方式上有所差別,但是卻都共同作為敘事育德的基本實??
?第一章當代道德教育中的敘事迷茫???表達的道理,同時也留給讀者未結的結局。膽小的小鷹到底有沒有飛出窩去呢,不得??而知。??10學做"。万i”??11#?的蟹H???逢...了??…??i;?:n??,.個?'.、.X?W>??,..1?二々、.…:?^??‘:34?鐵卜,li??r?::-?v?44??{??圖1.5?圖1.6??在這兩個故事中,故事本身都是開放的,既沒有在價值上封閉,也沒有在結局上去??設定,為開啟敘事活動鋪墊了話題、留有了充足的空間。但是,為什么說它們仍然沒??有超越“故事”觀念呢?這在于其對故事意圖(功能)的設定又再次關閉了可能的敘??說空間。在“明明和小鳥的故事”講完之后,給出的思考題是:如果你是明明,你會??怎么做呢?在“飛翔的小雄鷹”之后,給出的思考題是:你原意像哪只小雄鷹學習???此外,在許多的開放性故事之后,都會留有類似的思考題,如“你從故事之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做對嗎??”“你II得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感想,和作者有同??樣的感受嗎??”等等,這類問題實則并沒有超越故事思維,即一定要通過故事去揭示??某個道理、獲得某種啟示。而這些啟示、道理明顯是在讀者讀故事之先就已經(jīng)被教育??者預設好的,只是與前面不同,這里是把揭示的任務留給了讀者。它在對故事的認識??上并沒有向前推進,離開故事范圍,更沒有打開故事,而是再次封閉了對故事的講述。??(二)在教材中的敘事編排上??故事在這兩套教材中處于怎樣的地位,這兩套教材是怎樣來編排敘事的呢?由此可??54??
?第五章道德教育敘事實例的解析與重構???鹿寶寶吃)。結果,這一行為害得長頸鹿寶寶死了。故事以長頸鹿媽媽的口吻講??述自己孩子的悲慘遭遇,最后長頸鹿媽媽也向讀者(小朋友)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寶寶是怎么死的嗎??”這一欄目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是真??正愛護動物、善待動物的做法。??繼??丨c:??:資?i:?,5??圖5.1?圖5.2??對子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兩個故喂在情節(jié)上的難度是適中的。故事人物關??系簡單,對話或講述直接,故壤內容不長,情節(jié)上也未出現(xiàn)多反轉,所涉主題也??基本上屬于學生當下生活范圍,有其現(xiàn)實的對應。在價值的揭示上,這兩個故唞??都隱去了教育者的角色或聲音。故事是以當事人的遭遇或經(jīng)歷為內容,也就以,??事人的口吻來進行講述。故事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事件或行動的推進,此沒fj?抽入對核??心價值的交代。在故事講完之后,教育者或直接出場或借助故小人物之I?W>':生??提出N題,該問題的設計在意圖上直指對故事核心道理的提煉。51外,這叫個故??事還帶有-定的童話性質,這是指動物在故講屮可以進行自我表達,人與動物之??間可以發(fā)也對話。這一點看起來是虛構想象的,似卻具冇?種寘實性在其中,因??2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敘事中的師生主體關系:“我—我”關系[J]. 毛玲,王文濤. 教育探索. 2015(05)
[2]德育敘事過程之“前視域”研究[J]. 李西順. 教育研究. 2015(03)
[3]教育敘事探究的“三維空間”[J]. 薛超,柳謙.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4]敘事的教育意涵[J]. 陳建文,許蕊.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2)
[5]內在理由與倫理生活[J]. 徐向東.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6]努斯鮑姆的敘事性想象力及其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J]. 趙麗娜.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07)
[7]從敘事學的角度審視道德教育[J]. 郭曉林.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5)
[8]論敘事德育的功能[J]. 林海亮.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4)
[9]倫理生活與道德實踐[J]. 楊國榮. 學術月刊. 2014(03)
[10]倫理轉向語境中的敘事倫理[J]. 伍茂國.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1)
博士論文
[1]生命道德教育[D]. 劉慧.南京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中國古代神話的教育價值探究[D]. 劉媛.上海師范大學 2013
[2]保羅·利科的敘事理論研究[D]. 彭翠.河南大學 2012
[3]道德敘事—基于境遇關懷的道德教育方式[D]. 宋寒.南京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20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2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