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空間美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02:48
電影作為一種時空藝術,空間問題在理論史上長期被認為是依附于時間問題!鞍乩瓐D洞穴”的比喻表明,電影空間并不應當被看作是不證自明的存在,它在電影美學研究中極具價值。隨著空間轉向理論思潮的出現,以及當下社會人們對空間問題越發(fā)的關注,以空間為題材的電影大量出現。更突出的現象是,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電影空間成為前沿問題,從窄銀幕到寬銀幕、從二維到三維、從單向傳播到互動傳播,電影空間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本文以電影空間為研究對象,首先梳理了空間理論和電影空間傳統理論的發(fā)展脈絡,著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理論史上對電影空間的認識存在諸多局限,電影空間既非客觀現實的空間,也非主觀想象的空間,它的本質是以身體為中介,主體通過意識的投射,在主客交互中形成的意向性空間;電影空間內部存在三層結構,分別是畫面空間、敘事空間和具身空間。三者之間相互聯系,又層層推進。電影空間不是靜態(tài)的存在,它始終處于主體與客體的交互中,通過轉換與生成、時間對空間的建構、超驗空間與知覺建構、電影認知圖式等,完成電影空間的動態(tài)建構;從身體出發(fā),電影空間美學不是“看”和“聽”的美學,而是“體驗”的美學;媒介融合時代電影空間的發(fā)展方向是讓觀...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24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緒論
第一節(jié) 從“柏拉圖洞穴”說起
一、“柏拉圖洞穴”與電影空間
二、反思的樣本
第二節(jié) 電影為何需要一個空間問題
一、西方經典電影理論對時間的側重
二、技術的發(fā)展呼喚新的電影空間美學
三、電影創(chuàng)作對敘事空間的探索
四、電影空間美學—從“宏大理論”退回電影本體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一、國內研究現狀
二、國外研究現狀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及研究趨勢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空間與電影空間
第一節(jié) 空間理論
一、空間的認識
二、空間轉向:空間觀念—理論范式
第二節(jié) 電影空間的傳統理論
一、電影空間的認識
二、電影空間的相關概念
第二章 意向性的電影空間
第一節(jié) 從認識到存在
一、認知與詮釋
二、意指的還是直觀的
第二節(jié) 電影空間:一種意向性空間
一、意向性
二、意向性的電影空間
三、“畫框”、“窗戶”、“鏡子”與意向性
四、走向立體化、互動化的電影空間——身體意向的具身轉向
第三節(jié) :意向性真實——電影空間中的再現與表現
一、“電影狀態(tài)”
二、電影中的再現與表現
三、意向性反置:長鏡頭的表現與蒙太奇的再現
四、數字技術下電影空間的再現與表現
第三章 電影空間的結構
第一節(jié) 畫面空間
一、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透視、景深、3D
二、空間影像的形成:從攝影影像到圖層組合
三、視域的邊界:畫幅與景框
四、內部知覺:影像與空間
第二節(jié) 敘事空間
一、從畫面空間到敘事空間
二、畫內空間與畫外空間
三、敘事空間:“同一性”與“相異性”
第三節(jié) 具身空間
一、從“電影眼睛”到“電影身體”
二、觀影空間與具身認知
第四章 電影空間的動態(tài)建構
第一節(jié) 作為方法論的建構性思想
一、客觀主義及其局限
二、刺激——反應:單向的還是雙向的?
三、結構——建構
四、建構性、意向性關系及研究啟示
第二節(jié) 轉換與生成
一、鏡頭之上的空間
二、符號與奇觀
三、電影語言下的空間建構
第三節(jié) 時間與空間
一、“意識猶如蒙太奇”
二、時間對空間的動態(tài)建構
第四節(jié) 情境與知覺
一、被打破的“第四面墻”
二、非靜態(tài)、非模式:質疑麥茨的電影“白日夢”狀態(tài)
三、超驗空間與知覺建構
四、情境中的電影認知圖式
第五章 電影空間體驗美學
第一節(jié)“體驗”——電影空間美學的關鍵詞
一、從“隔岸觀火”到“身臨其境”的電影空間
二、電影空間的體驗
第二節(jié) “體驗”緣何為美
一、“體驗”的辨析
二、美學研究中的體驗美學
第三節(jié) 電影空間的體驗之美
一、回歸電影本體
二、電影空間的“體感經驗”
三、互動的體驗
結語
一、媒介融合時代的電影空間
二、電影空間的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構全新審美空間:VR電影的沉浸閾分析[J]. 王楠,廖祥忠. 當代電影. 2017(12)
[2]VR電影制作中的幾個問題——自由視點和立體視覺帶來的思考[J]. 高盟,曾志剛. 現代電影技術. 2017(03)
[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沉浸式體驗”電影的一次探索[J]. 于帆. 電影藝術. 2017(01)
[4]互動和故事:VR的敘事生態(tài)學[J]. 秦蘭珺. 文藝研究. 2016(12)
[5]“彈幕”電影:又一個反思的樣本[J]. 顏純鈞. 電影藝術. 2016(06)
[6]重審電影理論及其發(fā)展思路[J]. 陳林俠. 當代電影. 2016(09)
[7]后現代語境下的電影身體[J]. 藍凡. 藝術百家. 2016(03)
[8]VR虛擬現實技術下影像表現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及對電影產業(yè)格局的沖擊與挑戰(zhàn)[J]. 姜荷. 當代電影. 2016(05)
[9]什么是現象學[J]. 張祥龍.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5)
[10]電影作為時空藝術——海德格爾哲學的電影本體意義闡釋[J]. 周清平. 當代電影. 2016(04)
本文編號:3318770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24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緒論
第一節(jié) 從“柏拉圖洞穴”說起
一、“柏拉圖洞穴”與電影空間
二、反思的樣本
第二節(jié) 電影為何需要一個空間問題
一、西方經典電影理論對時間的側重
二、技術的發(fā)展呼喚新的電影空間美學
三、電影創(chuàng)作對敘事空間的探索
四、電影空間美學—從“宏大理論”退回電影本體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一、國內研究現狀
二、國外研究現狀
三、國內外文獻綜述及研究趨勢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空間與電影空間
第一節(jié) 空間理論
一、空間的認識
二、空間轉向:空間觀念—理論范式
第二節(jié) 電影空間的傳統理論
一、電影空間的認識
二、電影空間的相關概念
第二章 意向性的電影空間
第一節(jié) 從認識到存在
一、認知與詮釋
二、意指的還是直觀的
第二節(jié) 電影空間:一種意向性空間
一、意向性
二、意向性的電影空間
三、“畫框”、“窗戶”、“鏡子”與意向性
四、走向立體化、互動化的電影空間——身體意向的具身轉向
第三節(jié) :意向性真實——電影空間中的再現與表現
一、“電影狀態(tài)”
二、電影中的再現與表現
三、意向性反置:長鏡頭的表現與蒙太奇的再現
四、數字技術下電影空間的再現與表現
第三章 電影空間的結構
第一節(jié) 畫面空間
一、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透視、景深、3D
二、空間影像的形成:從攝影影像到圖層組合
三、視域的邊界:畫幅與景框
四、內部知覺:影像與空間
第二節(jié) 敘事空間
一、從畫面空間到敘事空間
二、畫內空間與畫外空間
三、敘事空間:“同一性”與“相異性”
第三節(jié) 具身空間
一、從“電影眼睛”到“電影身體”
二、觀影空間與具身認知
第四章 電影空間的動態(tài)建構
第一節(jié) 作為方法論的建構性思想
一、客觀主義及其局限
二、刺激——反應:單向的還是雙向的?
三、結構——建構
四、建構性、意向性關系及研究啟示
第二節(jié) 轉換與生成
一、鏡頭之上的空間
二、符號與奇觀
三、電影語言下的空間建構
第三節(jié) 時間與空間
一、“意識猶如蒙太奇”
二、時間對空間的動態(tài)建構
第四節(jié) 情境與知覺
一、被打破的“第四面墻”
二、非靜態(tài)、非模式:質疑麥茨的電影“白日夢”狀態(tài)
三、超驗空間與知覺建構
四、情境中的電影認知圖式
第五章 電影空間體驗美學
第一節(jié)“體驗”——電影空間美學的關鍵詞
一、從“隔岸觀火”到“身臨其境”的電影空間
二、電影空間的體驗
第二節(jié) “體驗”緣何為美
一、“體驗”的辨析
二、美學研究中的體驗美學
第三節(jié) 電影空間的體驗之美
一、回歸電影本體
二、電影空間的“體感經驗”
三、互動的體驗
結語
一、媒介融合時代的電影空間
二、電影空間的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構全新審美空間:VR電影的沉浸閾分析[J]. 王楠,廖祥忠. 當代電影. 2017(12)
[2]VR電影制作中的幾個問題——自由視點和立體視覺帶來的思考[J]. 高盟,曾志剛. 現代電影技術. 2017(03)
[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沉浸式體驗”電影的一次探索[J]. 于帆. 電影藝術. 2017(01)
[4]互動和故事:VR的敘事生態(tài)學[J]. 秦蘭珺. 文藝研究. 2016(12)
[5]“彈幕”電影:又一個反思的樣本[J]. 顏純鈞. 電影藝術. 2016(06)
[6]重審電影理論及其發(fā)展思路[J]. 陳林俠. 當代電影. 2016(09)
[7]后現代語境下的電影身體[J]. 藍凡. 藝術百家. 2016(03)
[8]VR虛擬現實技術下影像表現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及對電影產業(yè)格局的沖擊與挑戰(zhàn)[J]. 姜荷. 當代電影. 2016(05)
[9]什么是現象學[J]. 張祥龍.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5)
[10]電影作為時空藝術——海德格爾哲學的電影本體意義闡釋[J]. 周清平. 當代電影. 2016(04)
本文編號:3318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1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