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與198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03:05
本文關鍵詞:《詩刊》與198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1980年代是當代詩歌復興與繁榮的時段,作為詩歌界最重要的官方刊物,《詩刊》在此時代的社會文化語境中有著諸多作為,它對八十年代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八十年代詩歌復興的前奏在七十年代末便已響起,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促使“為文藝正名”的步伐加速!对娍吩1979年以“二為”方向、“雙百”方針為指導對一己的辦刊方針進行了調整,旨在繁榮新詩創(chuàng)作,同時建設新詩創(chuàng)作者的隊伍?疾煨路结槍б碌摹对娍罚淇l(fā)的作品從主題到詩藝都呈現出顯著的轉型期的表征,從刊物所召集的詩人群體來看,其八十年代主要供稿人的團隊也已初步成形。 七十年代末《詩刊》的轉型之一體現為對原刊于民刊的朦朧詩的轉載。刊物在八十年代初的朦朧詩詩潮中扮演了弄潮兒的角色,這種展露崢嶸既體現為對那場聲勢浩大的關于“朦朧詩”及“三個崛起”論爭的發(fā)起與積極參與,也表現在作品刊登上對從思想內核到藝術手法都顯別于詩歌傳統(tǒng)的朦朧詩作的倚重。在新舊兩種詩觀沖突的梳理中,厘清詩學的以及非詩的因素,就可以解釋原本一場以問題討論為初衷的學術性爭鳴何以最終以思想“清污”的運動收場。這其中刊物所暴露出的局限性顯然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及文學體制密切相關。朦朧詩潮后,在新生代揭竿而起的浮華背景下,《詩刊》以其敏銳的眼光、良好的品位以及包容的心態(tài),上下求索,沉穩(wěn)而不失活泛。從詩歌創(chuàng)作到詩評、詩論,從欄目設計、編輯理念到評論文章、理論研討會,都旨在探索后朦朧時期詩潮的多元化衍生,這種探索的痕跡通過這一時段所刊詩作可得到印證。 詩潮之外,作為媒介,《詩刊》通過其“青春詩會”與“刊授學院”兩個重要品牌分別對高端的與普通的作者進行引導與塑造,并以“詩歌信箱”、“讀者中來”等著眼于讀者的欄目使得讀、寫、編的詩歌觀念與審美品位趨于一致與和諧。詩歌傳播方面,刊物通過詩朗誦的倡導促進詩歌的共時性傳播;同時又藉由詩歌評獎使詩作經典化,以利于其歷時性傳承。 在八十年代詩學的海外資源方面,《詩刊》對歐美詩歌的譯介對當代詩人從詩歌理念到表現手法產生了極大影響。此外,,對海峽彼岸詩歌的推介還占有《詩刊》的絕對比重,在八十年代此岸對彼岸詩歌的傳播全貌中,《詩刊》起到了引領與推助作用,其中體現出臺灣詩歌與大陸詩歌中現代派的此消彼長、相互錯節(jié)的現象。 《詩刊》在整個八十年代詩歌美學建構中也頗有建樹:對現實主義的倚重、對文化之根的回溯和對抒情傳統(tǒng)的持守,體現了刊物在詩歌美學基本原則與結構方面的主張;對短詩、敘事詩以及詩歌語言的探索,體現了刊物在詩歌文體方面的倡導;詩人關于生活與自我的詩思也通過刊物得以表達與呈現。 論文前三章以時間為經線,以思潮為關鍵詞,分別論述七十年代末思想解放運動啟示下的“為文藝正名”的呼聲、朦朧詩潮以及后朦朧時期詩歌潮流的多元化衍生;后三章則分別論述《詩刊》對八十年代詩歌生產與傳播的影響、對彼時詩壇重要的詩學資源的引入以及刊物自身在詩歌美學方面的建構等,以顯現《詩刊》對八十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詩刊》 198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 中國新詩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7.2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21
- 一、 《詩刊》概觀(1980 年代及此前)10-12
- 二、 1980 年代詩歌與《詩刊》研究12-18
- 三、 思路、內容與方法18-21
- 第一章 《詩刊》與 1980 年代詩歌格局的鋪墊21-47
- 第一節(jié) 復興的“前夜”:“新時期”之前的詩歌概貌21-26
- 第二節(jié) 思想的轉軌:“為文藝正名”26-34
- 第三節(jié) 《詩刊》的方針調整34-41
- 第四節(jié) “早春”的萌動:1970 年代末的詩歌創(chuàng)作41-47
- 第二章 《詩刊》與朦朧詩群的崛起47-69
- 第一節(jié) 從“問題討論”到“精神污染”48-54
- 第二節(jié) 兩種詩歌觀念的碰撞54-62
- 第三節(jié) “朦朧美”的詩學解析62-69
- 第三章 《詩刊》與“后朦朧”詩潮的衍生69-94
- 第一節(jié) 藉“新鮮血液”打造“新鮮歲月”71-76
- 第二節(jié) 詩歌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探索76-86
- 第三節(jié) 詩歌理論的多維拓展86-94
- 第四章 《詩刊》與 1980 年代詩歌的生產與傳播94-126
- 第一節(jié) “青春詩會”的誕生與繁榮94-102
- 第二節(jié) 刊授學院:搭建交流平臺102-107
- 第三節(jié) 以讀者為中心的互動107-111
- 第四節(jié) 詩朗誦與朗誦詩111-116
- 第五節(jié) 評獎與詩歌“經典化”116-126
- 第五章 《詩刊》與 1980 年代海外詩歌的引入126-151
- 第一節(jié) 東歐的歌127-133
- 第二節(jié) 西方之石133-139
- 第三節(jié) 彼岸的風139-151
- 第六章 《詩刊》與 1980 年代詩歌美學的建構151-177
- 第一節(jié) 回歸現實主義之后151-159
- 第二節(jié) 詩歌文體的倡導159-167
- 第三節(jié) 詩思的呈現167-177
- 結語177-180
- 參考文獻180-191
- 致謝191-1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章明;;令人氣悶的“朦朧”[J];詩刊;1980年08期
2 孫紹振;;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J];詩刊;1981年03期
本文關鍵詞:《詩刊》與198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9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2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