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距離與旅游者目的地選擇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14:10
目的地選擇行為作為旅游消費決策的重要一環(huán),受到了學術界和實業(yè)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學者致力于探索旅游者目的地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各種影響因素之中,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文化差異卻很少被關注,尤其是在國際旅游情境下,已有研究多是單獨拎出客源地文化或目的地文化,討論其對旅游者目的地選擇的影響。有學者指出,同一國家旅游者在不同目的地國家行為表現(xiàn)不同,不同國家旅游者在同一目的地國家的行為表現(xiàn)也不相同,僅僅考慮客源地文化或目的地文化并不能全面的解釋旅游者的行為。在這一背景下,本研究引入了文化距離這一概念來解釋旅游者目的地選擇行為?v觀已有研究,學者們對于文化距離與旅游者目的地選擇行為之間的關系并不能達成一致,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觀點:一是基于旅游動機理論,認為文化距離越大,目的地越能滿足旅游者對新奇的需求,所以文化距離與目的地選擇行為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二是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論,認為旅游者會選擇與自己個性相近的目的地,所以文化距離與目的地選擇行為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三是基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文化距離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間并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三種觀點各執(zhí)一詞。圍繞著“文化距離與旅游者目...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9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4.?2感知風險的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從統(tǒng)計角度講,感知風險的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個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都大于0.5,說明可能存在一個更高階的因子,適合進一步做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模型如圖4.3所示。??統(tǒng)計結果顯示;lf2/db4.198,介于1-5之間,模型絕對適配指數(shù)GFI=0.921,??大于0.9,?RMSE=0.066,小于接受值0.08;增值適配指數(shù)CFI=0.951,正1=0.951,??TLI=0.940,均大于0.9;簡約適配指數(shù)PCFI=0.783,大于0.5。所以,從整體看,??模型擬合良好。??98??
完成上述信度和效度檢驗的前提下,我們使用AMOS17.0軟件對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情況以及各個潛變量之間的假設關系進行統(tǒng)計檢驗,結構模型的檢驗??結果如圖4.4所示。模型整體擬合指標f/df^3.030,介于1-5之間,模型絕對適??配指數(shù)GFI=0.88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目的地形象研究進展與展望——基于TM、ATR、JTR發(fā)表的相關文獻[J]. 王素潔,劉海英.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2]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個性建構——基于蘇州古城案例的混合方法研究[J]. 周永博,程德年,胡昕,魏向東. 旅游學刊. 2016(07)
[3]人口特征對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選擇的影響——一個基于TPB模型的實證分析[J]. 宋慧林,呂興洋,蔣依依. 旅游學刊. 2016(02)
[4]目的地形象對感知吸引力及重游意向的影響——以廈門市為例[J]. 郭安禧,黃福才,楊晶,孫雪飛,王純陽. 旅游科學. 2015(06)
[5]中國出境旅游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原因及發(fā)展趨勢[J]. 徐曉穎. 學理論. 2015(33)
[6]普洛格心理類型目的地定位法的引薦與闡釋——促成最大化游客量增長的利器[J]. 曲穎. 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 2015(07)
[7]非語言交際中界域在交際中的作用研究[J]. 翟亞平,董瑋瑋.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5(20)
[8]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態(tài)補償研究——以桂林市陽朔縣為例[J]. 楊主泉. 學術論壇. 2015(05)
[9]組織支持感與工作投入的曲線關系及其邊界條件[J]. 孫健敏,陸欣欣,孫嘉卿. 管理科學. 2015(02)
[10]基于旅游動機的旅游目的地選擇行為分析[J]. 趙昕,關宏志,王昊.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4(05)
博士論文
[1]鄉(xiāng)村小型接待企業(yè)成長的內(nèi)在機制、影響因素及對顧客體驗的效應研究[D]. 葉順.浙江大學 2016
[2]人地、人際互動視角下旅游者環(huán)境責任行為意愿的驅(qū)動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學 2015
[3]文化距離、顧客感知沖突與服務績效的關系研究[D]. 張世琪.浙江大學 2012
[4]組織支持、組織激勵、員工行為與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機理研究[D]. 劉梟.浙江大學 2011
[5]社會資本、吸收能力對知識獲取和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 王立生.浙江大學 2007
[6]溫州、關中兩地創(chuàng)業(yè)傾向比較[D]. 繆仁炳.浙江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大陸游客對海南目的地意象研究[D]. 孟凡偉.海南師范大學 2015
[2]基于文化認知與文化距離的飯店感知價值研究[D]. 余美仙.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43586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9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4.?2感知風險的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從統(tǒng)計角度講,感知風險的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個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都大于0.5,說明可能存在一個更高階的因子,適合進一步做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模型如圖4.3所示。??統(tǒng)計結果顯示;lf2/db4.198,介于1-5之間,模型絕對適配指數(shù)GFI=0.921,??大于0.9,?RMSE=0.066,小于接受值0.08;增值適配指數(shù)CFI=0.951,正1=0.951,??TLI=0.940,均大于0.9;簡約適配指數(shù)PCFI=0.783,大于0.5。所以,從整體看,??模型擬合良好。??98??
完成上述信度和效度檢驗的前提下,我們使用AMOS17.0軟件對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情況以及各個潛變量之間的假設關系進行統(tǒng)計檢驗,結構模型的檢驗??結果如圖4.4所示。模型整體擬合指標f/df^3.030,介于1-5之間,模型絕對適??配指數(shù)GFI=0.88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目的地形象研究進展與展望——基于TM、ATR、JTR發(fā)表的相關文獻[J]. 王素潔,劉海英.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2]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個性建構——基于蘇州古城案例的混合方法研究[J]. 周永博,程德年,胡昕,魏向東. 旅游學刊. 2016(07)
[3]人口特征對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選擇的影響——一個基于TPB模型的實證分析[J]. 宋慧林,呂興洋,蔣依依. 旅游學刊. 2016(02)
[4]目的地形象對感知吸引力及重游意向的影響——以廈門市為例[J]. 郭安禧,黃福才,楊晶,孫雪飛,王純陽. 旅游科學. 2015(06)
[5]中國出境旅游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原因及發(fā)展趨勢[J]. 徐曉穎. 學理論. 2015(33)
[6]普洛格心理類型目的地定位法的引薦與闡釋——促成最大化游客量增長的利器[J]. 曲穎. 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 2015(07)
[7]非語言交際中界域在交際中的作用研究[J]. 翟亞平,董瑋瑋.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5(20)
[8]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態(tài)補償研究——以桂林市陽朔縣為例[J]. 楊主泉. 學術論壇. 2015(05)
[9]組織支持感與工作投入的曲線關系及其邊界條件[J]. 孫健敏,陸欣欣,孫嘉卿. 管理科學. 2015(02)
[10]基于旅游動機的旅游目的地選擇行為分析[J]. 趙昕,關宏志,王昊.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4(05)
博士論文
[1]鄉(xiāng)村小型接待企業(yè)成長的內(nèi)在機制、影響因素及對顧客體驗的效應研究[D]. 葉順.浙江大學 2016
[2]人地、人際互動視角下旅游者環(huán)境責任行為意愿的驅(qū)動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學 2015
[3]文化距離、顧客感知沖突與服務績效的關系研究[D]. 張世琪.浙江大學 2012
[4]組織支持、組織激勵、員工行為與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機理研究[D]. 劉梟.浙江大學 2011
[5]社會資本、吸收能力對知識獲取和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 王立生.浙江大學 2007
[6]溫州、關中兩地創(chuàng)業(yè)傾向比較[D]. 繆仁炳.浙江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大陸游客對海南目的地意象研究[D]. 孟凡偉.海南師范大學 2015
[2]基于文化認知與文化距離的飯店感知價值研究[D]. 余美仙.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43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14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