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樓的歷史還原
發(fā)布時間:2017-03-17 17:02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化名樓的歷史還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化名樓是一道建筑景觀,也是一道文學(xué)景觀。名樓文化包含建筑、文學(xué)、繪畫等藝術(shù)層面的內(nèi)容,也關(guān)系著政治、宗教等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內(nèi)容,還涉及到地理、職官等制度層面的內(nèi)容。它是多學(xué)科的交叉命題,具有“文化窗口”的意義。文章由緒論、正文和結(jié)論組成。緒論部分交待了研究緣起、對象和思路。當下文化名樓的研究多局限在純文學(xué)的范疇,以編修《樓志》為最終成果,前者未能將文學(xué)和歷史有機聯(lián)系,后者的類別意識常造成樓史信息的割裂和遮蔽。本文以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江州庾樓、鄂州南樓五座名樓為考察對象,從時序角度呈現(xiàn)五樓本身的興廢歷史,同時觀照其變遷過程中的歷史文化背景。第一章描述了黃鶴樓的歷史變遷。鶴樓顯名于盛唐,到北宋時已為江南形勝,但在南宋毀圮百年,元代始逐漸復(fù)興,明清兩朝鶴樓作為治亂之象征,得到頻繁重建,地位尊貴,最后一座鶴樓毀于清末,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始獲重建。本章還對歷代黃鶴樓的形制作了一些呈現(xiàn)。第二章考述了鄂州南樓的興廢過程。南樓與鶴樓毗鄰于蛇山之上,南樓創(chuàng)建于唐,北宋重建后因附會名人軼事而聞名,南宋鶴樓毀圮時南樓盛極一時,但隨著鶴樓復(fù)興,南樓逐漸衰微。本章還廓清了南樓歷史上的別名問題,對南樓和蛇山上其他樓閣之間的關(guān)系作了辨析。第三章呈現(xiàn)了江州庾樓的顯晦狀況。江州庾樓因紀念東晉名人庾亮而得稱,因附會庾亮軼事而聞名。庾樓在中晚唐已為江州名勝,北宋時和黃鶴樓、岳陽樓并稱于江湖,南宋庾樓宴集頗盛,樓名益著。元代以后庾樓逐漸衰微,明代清兩朝雖不斷經(jīng)修,但樓名難復(fù)兩宋之盛。本章還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對名人軼事的轉(zhuǎn)移現(xiàn)象作了一些解釋。第四章考訂了滕王閣的建廢歷程。滕閣創(chuàng)自唐初,在唐代已經(jīng)歷數(shù)次重建,五代時因特殊的政治原因和地理位置獲得新生,北宋時得到精心修繕與維護,南宋時三毀三建并移址城上,滕閣在元代因政治身份再次獲得兩次重建。鑒于前人成果之豐,本章暫未對明清以后的滕閣之建葺展開考述。第五章再現(xiàn)了岳陽樓的盛衰面貌。岳陽樓的樓體是岳陽城西門之城樓,可追溯到六朝的巴陵城樓,唐前期稱作南樓,經(jīng)張說題詩后樓名始著,李白、賈至等盛唐詩人題詠后定名岳陽樓。岳陽樓在唐代的建葺不可考,宋代以后始有重建記載。北宋的三次重建確立了岳陽樓的地位,影響深遠。岳陽樓在南宋以后的變遷有待后續(xù)補充。結(jié)論總結(jié)全篇。對所謂的“歷史規(guī)律”進行了反思,揭示了文學(xué)作品在文化名樓形成和演進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文學(xué)書寫的意義不僅只是對樓閣本身的描繪,還全面記錄了名樓形成過程中所關(guān)聯(lián)的諸多制度層面的信息。通過文學(xué)作品可以再現(xiàn)文化名樓的樓史變遷及興衰過程,并借以呈現(xiàn)名樓生成的歷史文化圖景。最后提出名樓研究應(yīng)從文學(xué)研究轉(zhuǎn)向文化研究,也可作時代、地域、景觀類型三個維度的拓展,從個體研究走向整體研究。
【關(guān)鍵詞】:文化名樓 黃鶴樓 鄂州南樓 江州庾樓 滕王閣 岳陽樓
【學(xué)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博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2
【目錄】:
- 論文創(chuàng)新點6-12
- 中文摘要12-14
- ABSTRACT14-17
- 緒論17-36
-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18-20
- 第二節(jié) 對象選擇20-23
- 一、唐宋樓閣文學(xué)的特點20-22
- 二、名樓的地理分布特點22-23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23-36
- 一、從修志到修譜——讀“作家年譜”和“作品編年”的啟示23-25
- 二、“還原”樓史——以線布點,注意小事件25-27
- 三、“還原”生態(tài)——以面承線,留意大背景27-36
- 第一章 黃鶴樓的變遷36-84
- 第一節(jié) 唐前鶴樓的記載38-40
- 第二節(jié) 唐代鶴樓的聞名40-46
- 一、盛唐江夏地標40-42
- 二、中唐游宴勝地42-43
- 三、晚唐游蹤不絕43-44
- 四、唐代鶴樓之貌44-46
- 第三節(jié) 宋代鶴樓的存毀46-55
- 一、北宋江南形勝46-50
- 二、南宋毀圮百年50-52
- 三、宋末終獲重建52-53
- 四、宋代鶴樓之貌53-55
- 第四節(jié) 元代鶴樓的復(fù)興55-60
- 一、元代鶴樓文人游蹤55-57
- 二、元末鶴樓毀于戰(zhàn)火57
- 三、元代鶴樓之貌57-60
- 第五節(jié) 明代鶴樓的頻建60-71
- 一、明前期的重建60-62
- 二、明中葉的大修62-64
- 三、明后期的再建64-66
- 四、明末毀于兵亂66-68
- 五、明代鶴樓之貌68-71
- 第六節(jié) 清代鶴樓的地位71-84
- 一、清前期頻繁重建71-73
- 二、清中葉地位尊貴73-76
- 三、清后期由盛轉(zhuǎn)衰76-77
- 四、清代鶴樓之貌77-84
- 第二章 鄂州南樓的興廢84-106
- 第一節(jié) 南樓的來歷85-89
- 一、前賢諸說質(zhì)疑85-88
- 二、南樓因方位得名88-89
- 第二節(jié) 南樓的揚名89-92
- 一、方澤其人和元yP重建90-91
- 二、山谷題詩和南樓揚名91-92
- 第三節(jié) 南樓的鼎盛92-96
- 一、孝宗乾道重建和南樓題詠之盛92-94
- 二、寧宗慶元重修94-95
- 三、寧宗嘉定再建95-96
- 第四節(jié) 南樓的衰落96-98
- 第五節(jié) 南樓與鶴樓的消長98-100
- 第六節(jié) 南樓名稱考辨100-106
- 一、關(guān)于“安遠樓”100-102
- 二、關(guān)于“楚觀樓”102
- 三、關(guān)于“白云閣”和“白云樓”102-104
- 四、從“宋南樓”到“清南樓”再到“今南樓”104-106
- 第三章 江州庾樓的顯晦106-124
- 第一節(jié) 庾樓的得名106-109
- 一、庾樓之“稱”——庾亮和江州的淵源106-108
- 二、庾樓之“名”——附會庾亮的“登樓”軼事108-109
- 第二節(jié) 庾樓的興盛109-114
- 一、唐代庾樓初露氣象109-110
- 二、北宋庾樓大放異彩110-111
- 三、南宋庾樓宴集之盛111-114
- 第三節(jié) 庾樓的衰微114-120
- 一、元代庾樓存而未毀114-115
- 二、明代庾樓移址重建115-117
- 三、清代庾樓名聲復(fù)起117-120
- 第四節(jié) 庾亮軼事轉(zhuǎn)移的歷史地理原因120-124
- 一、“武昌”、“潯陽”的區(qū)劃演變120-121
- 二、“武昌”、“鄂州”的地名演變121-124
- 第四章 滕王閣的建廢124-162
- 第一節(jié) 唐代興建126-134
- 一、滕閣之創(chuàng)建和首次重修126-127
- 二、盛唐滕王閣之存毀127-128
- 三、中唐滕王閣重建考辨128-132
- 四、晚唐重建和滕閣詩歌132-134
- 第二節(jié) 五代新生134-138
- 一、江西的政治歸屬134-135
- 二、洪州的地理特點135-136
- 三、滕王閣的亂世新生136-138
- 第三節(jié) 北宋大修138-145
- 一、宋初王勃故事的流傳138-139
- 二、北宋前期的維護139-141
- 三、北宋后期的大修141-145
- 第四節(jié) 南宋重建145-158
- 一、建炎之火與紹興重建145-149
- 二、乾道重建與移址功過149-153
- 三、意外之火及稍后重建153-154
- 四、宋元之際的政治形勢154-156
- 五、宋元之際的滕閣文學(xué)156-158
- 第五節(jié) 元代復(fù)建158-162
- 一、元世祖至元末的重建158-159
- 二、元惠宗至元初的重建159-162
- 第五章 岳陽樓的盛衰162-185
- 第一節(jié) 岳陽樓的來歷165-174
- 一、樓體之來歷165-169
- 二、名稱之演變169-174
- 第二節(jié) 岳陽樓的重建174-185
- 一、慶歷重修174-180
- 二、元豐重建180-184
- 三、政和再建184
- 四、南宋以后的重建(待補)184-185
- 結(jié)論185-192
- 一、“亂世則廢”——對所謂“規(guī)律”的反思185-186
- 二、“樓因文名”——談文學(xué)作品的價值186-188
- 三、從文學(xué)研究轉(zhuǎn)向文化研究188-189
- 四、從個案研究走向整體研究189-192
- 參考文獻192-202
- 攻博期間發(fā)表成果202-203
- 后記203-204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化名樓的歷史還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31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53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