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馬一虹捐贈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室書目

發(fā)布時間:2017-03-11 09:04

  本文關(guān)鍵詞:渤海墓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馬一虹博士英年早逝后,其部分藏書捐贈給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室。今將李艷玲、李花子整理的馬博士捐贈書目刊發(fā)于此,為方便學(xué)者借閱,亦為馬博士的永遠(yuǎn)紀(jì)念。
  嗚呼!斯人已去,其澤長存。撫卷追思,如對故人。

          馬一虹捐贈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室書目
           。〞灿731冊)

L柜(中文)
L1  楊守敬撰、張雷校點:《日本訪書志》,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版。
L2  中央民族學(xué)院民族學(xué)系、民族研究所編:《民族.宗教.歷史.文化》,中央民族學(xué)院出版社,1993年8月版。
L3  嚴(yán)紹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版。
L4  萇嵐:《7-14世紀(jì)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xu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L5  韓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
L6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與地方關(guān)系研究》,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1月版。
L7  陳廣恩:《元代西北經(jīng)濟(jì)開發(fā)研究》,澳亞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L8  盧明輝、余大鈞、高文德:《蒙古史研究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4年7月版。
L9  漆俠、喬幼梅:《遼夏金經(jīng)濟(jì)史》,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3月版。
L10  韓茂莉:《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nóng)牧業(yè)與環(huán)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6月版。
L11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論》,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3月版。
L12  薛宗正:《中亞內(nèi)陸大唐帝國》,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L13  許序雅:《唐代絲綢之路與中亞歷史地理研究》,西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5月版。
L14  華濤:《西域歷史研究.八至十世紀(j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月版。
L15  王頲:《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版。
L16  [美]勞費爾著、林筠因譯:《中國伊朗編》,商務(wù)印書館,1964年1月版。
L17  白化文、李鼎霞、許德楠校注,周一良審閱:《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9月版。
L18  [法]戴密微著、耿昇譯:《吐蕃僧諍記》,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
L19  白化文、李鼎霞校注:《行歷抄校注》,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版。
L20  [日]大谷光瑞等著、章瑩譯:《絲路探險記》,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L21  [日]間宮林藏,黑龍江日報(朝鮮文報)編輯部、黑龍江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所譯:《東韃紀(jì)行》,商務(wù)印書館,1974年12月版。
L22  宋峴考釋:《回回藥方考釋(上)》,中華書局,2000年7月版。
L23  宋峴考釋:《回回藥方考釋(下)》,中華書局,2000年7月版。
L24  [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待答校注》,中華書局,1999年9月版。
L25  [日]真人元開著、汪向榮校注;[明]李言恭、郝杰著,汪向榮、嚴(yán)大中校注:《唐大和上東征傳、日本考》,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L26  [明]嚴(yán)從簡著、余思黎點校:《殊域周咨錄》,中華書局,1993年2月版。
L27  [明]陳誠著、周連寬校注;[明]羅曰褧著、余思黎點校:《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咸賓錄》,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L28  [唐]慧超著、張毅箋釋;[唐]杜環(huán)著、張一純箋注:《往五天竺國傳箋釋、經(jīng)行記箋注》,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L29  [唐]義凈著、王邦維校注:《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校注》,中華書局,1995年4月版。
L30  [唐]義凈著、王邦維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校注》,中華書局,1988年9月版。
L31  [元]周達(dá)觀著、夏鼐校注;[元]耶律楚材著、向達(dá)校注;[元]周致中著、陸峻嶺校注:《真臘風(fēng)土記校注、西游錄、異域志》,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L32  [元]汪大淵著、蘇繼庼校釋:《島夷誌略校釋》,中華書局,1981年5月版。
L33  [唐]慧立、嚴(yán)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唐]道宣著、范祥雍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釋迦方誌》,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L34  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第一卷),商務(wù)印書館,1962年11月版。
L35  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第二卷),商務(wù)印書館,1962年11月版。
L36  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第三卷),商務(wù)印書館,1962年11月版。
L37  A. H.丹尼、V. M.馬松 主編,芮傳明翻譯、余太山審訂:《中亞文明史》(第一卷),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年1月版。
L38  雅諾什.哈爾馬塔主編,B. N.普里、G. F.埃特馬迪,徐文堪、芮傳明翻譯,余太山審訂:《中亞文明史》(第二卷),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年1月版。
L39  B. A.李特文斯基主編,張廣達(dá)、R. 沙巴尼.薩姆哈巴迪副主編,馬小鶴翻譯,余太山審訂:《中亞文明史》(第三卷),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年1月版。
L40  恰赫里亞爾.阿德爾、伊爾凡.哈比卜主編,卡爾.M.拜巴科夫副主編,藍(lán)琪翻譯,余太山審訂:《中亞文明史》(第五卷),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L41  李范文主編、羅毛昆、張迎勝副主編:《首屆西夏學(xué)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L42  [德]馮佳班著、鄒如山譯:《高昌回鶻王國的生活》,吐魯番市地方志編輯室出版,1989年3月版。
L43  張修桂、賴青壽編著:《遼史地理志匯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L44  朱天舒:《遼代金銀器》,文物出版社,1998年8月版。
L45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遺址調(diào)查與勘測報告》,科學(xué)出版社,2004年5月版。
L46  王海燕:《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間與禮儀》,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8月版。
L47  王小甫、范恩實、寧永娟編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L48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編:《中日文化交流史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L49  北京市社會科學(xué)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室、《中日文化與交流編輯部》:《中日文化與交流》(第一輯),中國展望出版社,1984年3月版。
L50  北京市社會科學(xué)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室、《中日文化與交流編輯部》:《中日文化與交流》(第二輯),中國展望出版社,1985年3月版。
L51  中國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會:《中日關(guān)系史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編),1988年10月。
L52  東北地區(qū)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會編:《中日關(guān)系史論叢》,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L53  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L54  楊昭全、何彤梅:《中國-朝鮮.韓國關(guān)系史》(上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L55  楊昭全、何彤梅:《中國-朝鮮.韓國關(guān)系史》(下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L56  金龜春、江龍范主編:《中朝韓日關(guān)系史研究論叢》(2),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L57  蔡少卿、劉迎勝主編:《中韓歷史文化交流論文集》(第二輯),華夏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5年7月版。
L58  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延邊大學(xué)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所:《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L59  張峽:《張保皋與中韓友好關(guān)系史》,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3月版。
L60  高敬洙主編:《朝鮮學(xué)韓國學(xué)論叢》(5),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L61  金光洙、金龜春:《朝鮮通史》(第四卷),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L62  鮑志成:《高麗寺與高麗王子》,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L63  [韓]盧啟鉉著,紫荊、金榮國譯,金龜春譯審:《高麗外交史》,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7月版。
L64  李玉昆:《泉州海外交通史略》,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9月版。
L65  李長傳:《南洋史地與華僑華人研究——李長傳先生論文選集》,暨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5月版。
L66  中國中外關(guān)系史學(xué)會編:《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5輯),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6年版。
L67  王頲:《鴐澤摶云——中外關(guān)系史地研究》,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
L68  林幹:《匈奴史》,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L69  陳勇:《漢趙史論稿——匈奴屠各建國的政治史考察》,商務(wù)印書館,2009年版。
L70  古瀨奈津子著、高泉益譯:《遣唐使眼中的中國》,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發(fā)行,2005年版。
L71  楊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L72  曹子西主編:《隋唐五代時期幽州資料》,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
L73  吳宗國著:《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版。
L74  岑仲勉:《突厥集史》(上),中華書局,1958年版。
L75  岑仲勉:《突厥集史》(下),中華書局,1958年版。
L76  周一良、趙和平著:《唐五代書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
L77  胡如雷:《隋唐五代社會經(jīng)濟(jì)史論稿》,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
L78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
L79  董志翹:《〈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詞匯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
L80  [法]雅克玲•泰夫奈著、耿昇譯:《西來的喇嘛》,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版。
L81  [法]伯德萊著、耿昇譯:《清宮洋畫家》,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版。
L82  韓振華選集之三:《航海交通貿(mào)易研究》,香港大學(xué)亞洲研究中心,2002年版。
L83  蘇赫巴魯:《成吉思汗傳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L84  呂振羽:《中國民族簡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1年版。
L85  [法]亞歷山德莉婭.大衛(wèi)-妮爾著、耿昇譯:《一個巴黎女子的拉薩歷險記》,東方出版社,2002年版。
L86  昆廷.斯金納、博.斯特拉思主編,彭利平譯:《國家與公民》,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
L87  [英]威廉.穆爾著,周術(shù)情、吳彥、李婧、鄭麗君譯:《阿拉伯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L88  [澳]A. B.博斯沃思著、王桂玲譯:《亞歷山大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L89  仇潤西、劉廣生主編:《中國郵驛史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L90  [法]杜赫德編,鄭德弟、呂一民、沈堅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上),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L91  [法]杜赫德編,朱靜、耿昇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L92  [法]杜赫德編,呂一民、沈堅、鄭德弟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下),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L93  [法]勒內(nèi).吉羅著、耿昇譯:《東突厥汗國碑銘考釋》,新疆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1984年版。
L94  劉小萌:《滿族的社會與生活》,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L95  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fā)展》,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L96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獻(xiàn)情報中心編:《俄蘇中國學(xué)手冊》(下),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6年版。
L97  張立文主編:《東亞文化研究》(第一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
L98  李文:《東亞合作的文化成因》,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版。
L99  韓昇主編:《古代中國:東亞世界的內(nèi)在交流》,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兩本)
L100 卡麗娜:《馴鹿鄂溫克人文化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L101 石源華、胡禮忠主編:《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guān)系》,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
L102 金熙德主編《中國的東北亞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版。
L103 徐景學(xué)、王曉菊:《西伯利亞學(xué)與中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L104 [美]查爾斯.佛維爾編、斯斌譯:《西伯利亞之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L105 戴桂菊:《俄國東正教會改革》,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2年版。
L106 王。骸稏|亞地區(qū)古代鐵器及冶鐵技術(shù)的傳播與交流》,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L107 黃定天:《東北亞國際關(guān)系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L108 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109 孟廣耀:《北部邊疆民族史研究》(上),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110 孟廣耀:《北部邊疆民族史研究》(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111 馬曼麗主編:《中國西北邊疆發(fā)展史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L112 楊茂盛:《中國北疆古代民族政權(quán)形成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L113 周偉洲:《邊疆民族歷史與文物考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L114 厲聲、李國強主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綜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115 楊富學(xué):《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L116 何光岳:《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117 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tuán)編、中國延邊大學(xué)譯:《東北工程相關(guān)韓國學(xué)者論文選》,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tuán),2007年版。(兩本)
L118 王小甫主編:《時代與東北亞政局》,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
L119 馬大正主編:《中國東北邊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
L120 樸燦奎:《〈三國志.高句麗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L121 鄭永振、嚴(yán)長錄:《渤海墓葬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L122 鄭永振:《高句麗渤海靺鞨墓葬比較研究》,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
L123 劉子敏:《高句麗歷史研究》,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
L124 劉曉東:《渤海文化研究——以考古發(fā)現(xiàn)為視角》,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L125 王承禮:《中國東北的渤海國與東北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L126 王承禮:《中國東北的渤海國與東北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L127 賈敬顏:《東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叢考》,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新西蘭霍蘭德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版。
L128 張博泉、蘇金源、董玉瑛:《東北歷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L129 孫進(jìn)己:《東北民族源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L130 耿鐵華:《好太王碑新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L131 《長白叢書:吉林地志、雞林舊聞錄、吉林鄉(xiāng)土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L132 《長白叢書初集:黑水先民傳、長白先民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L133 張碧波:《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上卷),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L134 王綿厚:《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中卷),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L135 王禹浪:《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下卷),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L136 張博泉、魏存成:《東北古代民族.考古與疆域》,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
L137 《長白叢書四集:金史輯佚》,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L138 李澍田主編:《長白叢書三集:清實錄東北史料全輯(一)》,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L139 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編輯:《宋韻:四川窖藏文物輯粹》,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
L140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3年版。
L141 《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一期),2004年7月。
L142 羅宗真:《探索歷史的真相:江蘇地區(qū)考古、歷史研究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L143 杜士民:《再現(xiàn)昔日的文明:東方大港寧波考古研究》,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
L144 孫進(jìn)己、馮季昌主編:《渤海史論著匯編》,1987年7月。
L145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六頂山與渤海鎮(zhèn)》,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L146 [日]吉村憐著,卞立強、趙瓊譯:《天人誕生圖研究——東亞佛教美術(shù)史論文集》,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年版。
L147 《〈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中央民族學(xué)院出版社,1988年版。
L148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博系編:《東亞古物(A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L149 張立志、王宏剛主編:《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沈書社,1991年版。
L150 北京大學(xué)考古學(xué)系、煙臺市博物館:《膠東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L151 馬大正主編:《中國邊疆經(jīng)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L152 趙云田主編:《北疆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L153 李治亭主編:《東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L154 周偉洲:《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L155 劉永智:《中朝關(guān)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L156 孫進(jìn)己:《東北亞民族史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L157 孫進(jìn)己:《東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L158 魏國忠:《東北民族史研究(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L159 《遼海叢書(一)》,遼沈書社,1985年版。
L160 《遼海叢書(二)》,遼沈書社,1985年版。
L161 《遼海叢書(三)》,遼沈書社,1985年版。
L162 《遼海叢書(四)》,遼沈書社,1985年版。
L163 《遼海叢書(五)》,遼沈書社,1985年版。
L164 《東南文化》1998增刊2《六朝文化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xué)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集》。
L165 《西域研究》,2003年第1期。
L166 《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L167 《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
L168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1期。(兩本)
L169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2期。(兩本)
L170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3期。(兩本)
L171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4期。
L172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
L173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年1期。
L174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年2期。
L175 《中西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L176 《中國古典文學(xué)研究論文索引(1949-1966.6)》(增訂本),中華書局,1979年版。
L177 《民族研究論文資料索引(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圖書室編印,1981年。
L178 《秦皇島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版。
L179  [俄]E. И.杰烈維揚科著、林樹山、姚鳳譯:《黑龍江沿岸的部落》,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L180  [俄]P.馬克著、吉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所翻譯組譯:《黑龍江旅行記》,商務(wù)印書館,1977年。
L181 禹碩基、劉毅、竇重山主編:《渤海國與東亞細(xì)亞》,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L182 方學(xué)鳳、鄭永振主編:《渤海貨幣及二十四塊石論著匯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L183 Э.B.沙弗庫諾夫 等著、宋玉彬譯:《渤海國及其俄羅斯遠(yuǎn)東部落》,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
L184 鄭永振主編:《渤海史研究(九)》,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
L185 李東源:《渤海史譯文集》,黑龍江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所,1986年。
L186 方學(xué)鳳、鄭永振主編:《渤海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L187 王禹浪、王宏北:《高句麗渤海古城址研究匯編》,哈爾濱出版社,1994年。
L188 李興盛、呂觀仁主編:《渤海國志長編(外九種)》,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L189 張碧波:《東北民族與疆域論稿(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L190 朱國忱、金太順、李硯鐵著:《渤海故都》,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L191 鄭永振、尹鉉哲主編:《渤海史研究(十)》,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
L192 王承禮、劉振華主編:《渤海的歷史與文化》,延邊人民出版社,1991年。
L193 金毓黻:《渤海國志長編》(上編),《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雜志社。
L194 朱國忱、朱威:《渤海遺跡》,文物出版社,2002年。
L195 孫玉良編著:《渤海史料全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L196 《遼寧地方志書序跋選》,遼寧省地方志辦公室,1985年。
L197 《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3期。
L198 《黑龍江文物叢刊》,1983年第4期。
L199 《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第1期。(兩本)
L200 《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第2期。
L201 《先秦史研究動態(tài)》,1997年第1期。
L202 《先秦史研究動態(tài)》,1998年第1期。
L203 《先秦史研究動態(tài):縉云與皇帝文化專刊》,2000年第1期。
L204 《先秦史研究動態(tài):龍游與姑蔑歷史文化?罚2003年第1期。
L205 《首都博物館叢刊》,第18卷,2004年。
L206 《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2期。
L207 《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5期。
L208 《文物》,2007年第8期。
L209 《文物》,2007年第9期。
L210 《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L211 《中原文物》,2007年第2期。
L212 《中原文物》,2007年第3期。
L213 《中原文物》,2007年第4期。
L214 《文史哲》,2004年第3期。
L215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3):高句麗、渤海專號》,北方文物雜志社,2001年。
L216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4)》,北方文物雜志社,2002年。
L217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5)》,北方文物雜志社,2004年。
L218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6)》,北方文物雜志社,2006年。
L219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7)》,北方文物雜志社,2007年。
L220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俄羅斯專號》,北方文物雜志社,1996年。
L221 《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渤海專號》,北方文物雜志社,1998年。
L222 《博物館研究》,1983年第3期。
L223 《博物館研究》,1984年第1期。
L224 《博物館研究》,1987年第1期。
L225 《博物館研究》,1987年第2期。
L226 《博物館研究》,1987年第3期。
L227 《博物館研究》,1992年第1期。
L228 《博物館研究》,1992年第2期。
L229 《博物館研究》,1992年第4期。
L230 《博物館研究》,1993年第2期。
L231 《博物館研究》,1997年第3期。
L232 《博物館研究》,1998年第1期。(兩本)
L233 《博物館研究》,1998年第2期。
L234 《博物館研究》,1999年第2期。
L235 《博物館研究》,1999年第4期。
L236 《博物館研究》,2000年第1期。
L237 《博物館研究》,2000年第2期。
L238 《博物館研究》,2000年第3期。
L239 《博物館研究》,2000年第4期。
L240 《博物館研究》,2001年第1期。
L241 《博物館研究》,2001年第2期。
L242 《博物館研究》,2001年第3期。
L243 《博物館研究》,2001年第4期。
L244 《博物館研究》,2002年第1期。
L245 《博物館研究》,2002年第2期。
L246 《博物館研究》,2002年第3期。
L247 《博物館研究》,2002年第4期。
L248 《博物館研究》,2003年第1期。(兩本)
L249 《首都博物館》,1982年第1期。
L250 《考古》,1993年第2期。
L251 《考古》,1993年第3期。
L252 《考古》,1993年第7期。
L253 《考古》,1993年第8期。
L254 《考古》,1993年第11期。
L255 《考古》,1993年第12期。
L256 《考古》,1994年第2期。
L257 《考古》,1994年第4期。
L258 《考古》,1994年第8期。
L259 《考古》,1994年第11期。
L260 《考古》,2002年第8期。
L261 《考古》,2003年第10期。
L262 《考古》,2003年第11期。
L263 《北方文物》,1985年第4期。
L264 《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
L265 《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
L266 《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L267 《北方文物》,1987年第4期。
L268 《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
L269 《北方文物》,1988年第2期。
L270 《北方文物》,1988年第3期。
L271 《北方文物》,1988年第4期。
L272 《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
L273 《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
L274 《北方文物》,1989年第4期。
L275 《北方文物》,1990年第2期。
L276 《北方文物》,1990年第3期。
L277 《北方文物》,1990年第4期。
L278 《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L279 《北方文物》,1991年第4期。
L280 《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
L281 《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L282 《北方文物》,1994年第3期。
L283 《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
L284 《北方文物》,1995年第1期。
L285 《北方文物》,1995年第2期。
L286 《北方文物》,1995年第3期。
L287 《北方文物》,1995年第4期。
L288 《北方文物》,1996年第1期。
L289 《北方文物》,1996年第3期。
L290 《北方文物》,1996年第4期。(兩本)
L291 《北方文物》,1997年第1期。
L292 《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L293 《北方文物》,1997年第3期。
L294 《北方文物》,1997年第4期。
L295 《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
L296 《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L297 《北方文物》,1999年第1期。
L298 《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L299 《北方文物》,1999年第3期。
L300 《北方文物》,1999年第4期。
L301 《北方文物》,2002年第2期。(兩本)
L302 《北方文物》,2003年第1期。
L303 《北方文物》,2003年第2期。
L304 《北方文物》,2003年第3期。
L305 《北方文物》,2003年第4期。
L306 《北方文物》,2004年第1期。
L307 《北方文物》,2004年第2期。
L308 《北方文物》,2004年第3期。
L309 《北方文物》,2004年第4期。
L310 《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
L311 《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L312 《北方文物》,2005年第3期。(兩本)
L313 《北方文物》,2005年第4期。
L314 《北方文物》,2006年第2期。
L315 《北方文物》,2006年第3期。
L316 《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L317 《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L318 《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L319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4年第3期。
L320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4年第4期。
L321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5年第3期。
L322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5年第4期。
L323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6年第1期。
L324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6年第2期。
L325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6年第3期。
L326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6年第4期。
L327 《東北亞歷史與考古信息》,1987年第1期。
L328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0年第1期。(兩本)
L329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0年第2期。
L330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1年第1期。
L331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2年第1期。
L332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2年第2期。
L333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3年第1、2期。
L334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4年第1期。
L335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4年第2期。(兩本)
L336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5年第1期。(兩本)
L337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5年第2期。(兩本)
L338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6年第1期。(兩本)
L339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6年第2期。
L340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7年第1期。(兩本)
L341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7年第2期。
L342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8年第1期。
L343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8年第2期。
L344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9年第1期。
L345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1999年第2期。
L346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0年第1期。
L347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0年第2期。
L348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1年第1期。
L349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1年第2期。
L350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2年第1期。
L351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2年第2期。(兩本)
L352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3年第1期。
L353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3年第2期。
L354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4年第1期。
L355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4年第2期。
L356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5年第1期。
L357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5年第2期。
L358 《歷史與考古信息.東北亞》,2006年第1期。
L359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86年創(chuàng)刊號。
L360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88年第1期。
L361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88年第2期。
L362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89年第1期。(兩本)
L363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89年第2期。
L364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90年第1期。
L365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90年第2期。
L366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93年第1期。
L367 《遼海文物學(xué)刊》,1993年第2期。
L368 《遼寧文物》,第6期。
L369 《東北考古與歷史》,1982年第1期。
L370 《環(huán)渤?脊艊H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6年。
L371 佟柱臣:《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新石器時代考古論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L372 《中國考古學(xué)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1981》,文物出版社,1984年。
L373 《中國長城遺跡調(diào)查報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
L374 《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4年第2期。
L375 《黑河學(xué)刊》,1984年第3期。
L376 《復(fù)印報刊資料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1年第11期。
L377 《復(fù)印報刊資料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1年第12期。
L378 《中國水云史研究》,1990年第1期。
L379 《民族史譯文集》,第6輯。
L380 《遼金時代蒙古考》,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史研究館,1984年。
L381 東北地方文獻(xiàn)聯(lián)合目錄編輯組:《東北地方文獻(xiàn)聯(lián)合目錄》(第二輯)《外文(日、西、俄)圖書部分》上冊,大連市圖書館,1984年。
L382 姚義田編:《遼寧省考古學(xué)文獻(xiàn)目錄(1900-1985)》,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考古研究所,1986年。
L383 《中國考古學(xué)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 1991》,文物出版社,1996年。
L384 《民族古籍》,1992年第2期。
L385 《烏蘭察布文物》,1982年第2期。
L386 《日本研究(’93中國東北與日本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專輯)》,1993年第4期。
L387 《日本研究》,1995年第2期。
L388 《中國都市人類學(xué)通訊》,2000年第4期。
L389 《中國都市人類學(xué)通訊》,2001年第1-2期。
L390 《中國都市人類學(xué)通訊》,2001年第3-4期。
L391 《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
L392 《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1期。
L393 《海交史研究》,2002年第1期。
L394 《海交史研究》,2002年第2期。
L395 《海交史研究》,2005年第1期。
L396 《海交史研究》,2006年第1期。
L397 《海交史研究》,2006年第2期。
L398 中國歷史博物館通史圖書資料室編:《中外關(guān)系參考書目(公元前202——1919)》,1997年。
L399 《文史哲》,2000年第6期。
L400 《文史哲》,2001年第6期。
L401 《考古學(xué)報》,1997年第2期。
L402 《考古學(xué)報》,1997年第3期。
L403 《考古學(xué)報》,1998年第1期。
L404 《考古學(xué)報》,1998年第2期。
L405 《考古學(xué)報》,2002年第4期。
L406 北京大學(xué)韓國研究中心:《韓國學(xué)論文集》(第九輯),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2年。
L407 中國史學(xué)會第3回國際學(xué)術(shù)大會發(fā)表論文集:《通過中國婦女看中國歷史》,2002年。
L408 中國史學(xué)會第5回國際學(xué)術(shù)大會發(fā)表論文集:《通過美術(shù)看中國歷史》,2004年。
L409 《中日文化交流研討會》,2005年7月。
L410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1》,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1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2》,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2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3》,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3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4》,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4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5》,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5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6》,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6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7》,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7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8》,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8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9》,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19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10》,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20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索引》,中華書局,1961年版。
L421 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點校:《通典》(一),中華書局,1988年版。
L422 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點校:《通典》(二),中華書局,1988年版。
L423 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點校:《通典》(三),中華書局,1988年版。
L424 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點校:《通典》(四),中華書局,1988年版。
L425 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等點校:《通典》(五),中華書局,1988年版。
L426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L427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L428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L429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L430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宋.遼.金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L431 《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L432 《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M柜(韓文)
M1 全相運著:《韓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1988年。
M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History》,Vol.4,2003.
M3 金文經(jīng):《唐、高句麗遺民與 新羅僑民》,日新社,1986年。
M4 李龍範(fàn):《韓滿交流史研究》,同和出版公社,1989年。
M5 《海東繹史》上,景仁文化社,1973年。
M6 《海東繹史》下,景仁文化社,1973年。
M7 韓圭哲:《渤海史分類別論著目錄》,1999年。
M8 《新羅史論文選集》5《新羅 金石文》,1992年。
M9 《新羅史論文選集》16《新羅 羅末麗初 社會變動》,1992年。
M10 崔在錫:《統(tǒng)一新羅.渤海 日本 關(guān)係》,一志社,1993年。
M11 《新羅.西域交流史》,檀國大學(xué)校出版部,1992年。
M12 李文基:《新羅兵制史研究》,一潮閣,1997年。
M13 申瀅植:《統(tǒng)一新羅史研究》,三知院,1990年。
M14 崔根泳:《統(tǒng)一新羅時代的地方勢力研究》,1992年。
M15 林相先:《渤海支配勢力研究》,圖書出版 新書苑,1999年。
M16 《北方史論叢》,2004年。
M17 宋在祿著:《中國語會話冊(前編)》,問題研究社,1993年。
M18 《歷史學(xué)報》,第183輯,2004年。
M19 方學(xué)鳳:《渤海遺跡研究》,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
M20 《渤海史研究》2,1991年。
M21 《渤海史研究》3,1992年。
M22 《渤海史研究》4,1993年。
M23 《渤海史研究》5,1994年。
M24 《渤海史研究》8,1999年。
M25 宋基豪:《渤海政治史研究》,一潮閣,2000年。
M26 韓圭哲:《渤海的對外關(guān)係史》,圖書出版 新書苑,1995年。
M27 金壽泰:《新羅中代政治史研究》,一潮閣,1996年。
M28 崔英成:《崔志遠(yuǎn)全集》,亞細(xì)亞文化社。
M29 宋基豪:《渤海考》,2001年。
M30 李基白:《韓國史市民講座》3,一潮閣,1988年。
M31 《渤海史研究》6,1995年。
M32 《渤海史研究》7,1996年。
M33 方學(xué)鳳:《渤海主要交通路研究》,延邊人民出版社,2000年。
M34方學(xué)鳳:《渤海建筑研究》,延邊人民出版社,1995年。(兩本)
M35方學(xué)鳳:《渤海城郭研究》,延邊人民出版社,2002年。
M36 張師勛:《韓國傳統(tǒng)音樂的理解》,大學(xué)校出版部,1981年。
M37 樸容九:《韓國食料品史》,正音社。
M38 張敏:《韓國語三百句》,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M39 李相度:《中韓詞典(修訂本)》,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1年。
M40 權(quán)浩淵:《韓漢詞典》,安徽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1年。
M41 權(quán)浩淵:《韓中辭典》,(株)進(jìn)明出版社,1996年。
M42 曹喜澈:《日韓辭典》,1999年。
M43 《韓語辭典》
M44 《高麗.朝鮮 對外交流》
M45 崔根泳、嚴(yán)聖欽:《韓國古代 在中國 活動人物的研究》,2003年。
M46 《新羅王京調(diào)查的成果及意義》,國立文化財研究所、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
M47 《韓國古代金石文資料集》III(統(tǒng)一新羅•渤海篇),國史編纂委員會,1996年。
M48 許星植:《韓國金石全文(古代)》,亞細(xì)亞文化社刊,1983年。
M49 李蘭映編:《韓國金石文追補》,亞細(xì)亞文化社,1968年。
M50 尹載云:《南北國時代 貿(mào)易研究》,高麗大學(xué)校 大學(xué)院 博士論文,2002年。
M51 《高句麗史 論文 選集》5《對外關(guān)係(1)》,1995年。
M52 尹明喆:《高句麗 海洋交涉史 研究》,成均館大學(xué)校 大學(xué)院 博士論文。
M53 《第3回 高句麗國際學(xué)術(shù)大會 發(fā)表論集》(高句麗 古墳壁畫),1997年。
M54 高句麗研究會:《高句麗研究》(第14輯),學(xué)研文化社,2002年。
M55 權(quán)恩姝:《渤海對靺鞨的征服與支配》,慶北大學(xué)校 大學(xué)院 博士論文,2001年。
M56 《張保阜研究》第5輯,2003年。
M57 《三國遺事》,2004年。
M58 樸省炫:《新羅“郡縣城”》,大學(xué)校 大學(xué)院 碩士論文2001年。
M59 金在庚:《新羅神佛融合史研究》,慶北大學(xué)校 文學(xué)博士 學(xué)位論文1999年。
M60 李孝珩:《渤海遺民史研究》,釜山大學(xué)校大學(xué)院文學(xué)博士 學(xué)位論文2004年。
M61 《統(tǒng)一新羅》,韓國國家圖書館,2003年。
M62 《8-9世紀(jì)亞洲Shilla的情況》,2000年。
M63 《7-10世紀(jì)韓中日交易研究文獻(xiàn)目錄.資料集》
M64 金鐘福:《渤海政治勢力推移研究》,成均館大學(xué)校大學(xué)院博士 學(xué)位請求論文,2002年。
M65 三品彰英遺撰:《三國遺事考證》(中),塙書房刊,1979年。
M66 金文經(jīng):《清海鎮(zhèn) 張保皋與東亞細(xì)亞》,1998年。
M67 《張保皋關(guān)係研究論文選集(韓國篇)》,2002年。
M68 《張保皋》,2001年。
M69 金文經(jīng)、金成勳、金井昊編著:《張保皋》,1993年。
M70 《張保皋新研究——以清海鎮(zhèn)活動為中心》,莞島文化院,1985年。
M71 韓國語補習(xí)班著,羅遠(yuǎn)惠譯,“Korean For Chinese”(初級2),時事教育出版社,1998年。
M72 《咸安博物館》,2004年。
M73 《7-10世紀(jì)韓中日交易研究文獻(xiàn)目錄.資料集》,2001年。
M74 朝鮮古書刊行會編:《東史綱目(1)》,,景仁文化社,1970年。
M75 朝鮮古書刊行會編:《東史綱目(2)》,景仁文化社,1970年。
M76 朝鮮古書刊行會編:《東史綱目(3)》,景仁文化社,1970年。
M77 中國史學(xué)會:《中國史研究》,第29輯,2004年4月。
M78 中國史學(xué)會:《中國史研究》,第30輯,2004年6月。
M79 中國史學(xué)會:《中國史研究》,第31輯,2004年8月。
M80  Poems by So Chong Ju, Translated by Brother Anthony Taize, The Early Lyrics 1941-1960.
M81 《東洋史學(xué)科論集》,第26輯,2002。
M82 《東洋史學(xué)科論集》,第27輯,2003。
M83 權(quán)直永:《古代韓中關(guān)係史》,一潮閣,1997年。
M84 國立慶州博物館:《國立慶州博物館考古館》,通天文化社,2002年。
M85國立慶州博物館:《國立慶州博物館雁鴨池館》,通天文化社,2002年。
M86 宋基豪:《尋找渤!罚沙霭嫔,2002年。
M87 楊寬:《中國歷代陵寢制度——皇帝陵》,西京文化社,2005年。
M88 釜山慶南歷史研究所編:《韓國史與韓國人——近現(xiàn)代篇》,先人圖書出版,2001年。
M89 徐炳國:《渤海國遺民的歷史》,大津大學(xué)出版部,2000年。
M90 島田正郎著,任大熙等譯:《東洋法史》,西京文化社,2004年。
M91宋基豪:《重新看渤海》,圖書出版周留城,2000年。
M92 張德振、崔根泳:《有關(guān)張保皋敘述的綜合檢討》,海上王張保皋紀(jì)念事業(yè)會,2002年。
M93 金亨根:《海上王張保皋的國際貿(mào)易活動與物流》,海上王張保皋紀(jì)念事業(yè)會,2001年。
M94 《歷史與境界》,第47卷,2003年6月。
M95 《歷史與境界》,第49卷,2003年12月。
M96 《歷史與境界》,第50卷,2004年3月。
M97 《歷史與境界》,第51卷,2004年6月。
M98 崔光植等:《海上王張保皋是誰》,海上王張保皋紀(jì)念事業(yè)會,2002年。
M99 高句麗研究會編:《渤海建國1300周年》,學(xué)淵文化社,1998年。
M100 《灌溉園林》,大邱第一教會,2004年39號。
M101高句麗研究財團(tuán)編:《韓國歷史中高句麗的地位》,2004年。
M102 高麗研究會編:《高句麗研究會十年的成果和方向》,2004年。
M103 首爾大學(xué)博物館和東京大學(xué)文化部:《海東盛國——渤!罚谞柎髮W(xué)博物館,2003年。
M104 徐吉洙:《國內(nèi)城遷都2000周年紀(jì)念特別展——留在大陸的高句麗》,高句麗研究會,2003年。
M105 《2003年國立大邱博物館企劃特別展——尚州》,國立大邱博物館,2003年。

N柜(日文)
N1 松村明:《大辭林》,三省堂,1989年。
N2 《國語大辭典》,小學(xué)館,昭和56年。
N3 河部利夫、中村義:《新版世界人名辭典(東洋編)》,東京堂出版,昭和55年。
N4 三上次男:《高句麗と渤!罚ê胛酿^,平成2年。
N5 豊田武著作集第三卷《中世の商人と交通》,吉川弘文館,昭和58年。
N6《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 東洋學(xué)論集》,(株)柳盛社,昭和55年。
N7 大庭脩:《江戶時代における中國文化受容の研究》,同朋舍,昭和59年。
N8 齋木哲郎:《秦漢儒教の研究》,汲古書院,平成16年。
N9 濱田耕策:《新羅國史の研究》,吉川弘文館,2002年。
N10 今西龍遺著:《新羅史研究》,國書刊行會,昭和45年。
N11 森川哲雄、佐伯弘次編:《內(nèi)陸圈.渤海圈交流ネツトワークとイスラム》,九州大學(xué)21世紀(jì)COEプログラム(人文科學(xué))東アジアと日本:交流と変容,2006年。
N12 《日本歷史.原始および古代1》,巖波書店,1962年。
N13 《日本歷史.古代2》,巖波書店,1962年。
N14 《日本歷史.古代3》,巖波書店,1962年。
N15 《日本歷史.古代4》,巖波書店,1962年。
N16 《日本歷史.中世1》,巖波書店,1962年。
N17 《日本歷史.中世2》,巖波書店,1963年。
N18 《日本歷史.中世3》,巖波書店,1963年。
N19 《日本歷史.中世4》,巖波書店,1963年。
N20 《日本歷史.近世1》,巖波書店,1963年。
N21 《日本歷史.近世2》,巖波書店,1963年。
N22 《日本歷史.近世3》,巖波書店,1963年。
N23 《日本歷史.近世4》,巖波書店,1963年。
N24 《日本歷史.近世5》,巖波書店,1963年。
N25 《日本歷史.近代1》,巖波書店,1962年。
N26 《日本歷史.近代2》,巖波書店,1962年。
N27 《日本歷史.近代3》,巖波書店,1962年。
N28 《日本歷史.近代4》,巖波書店,1962年。
N29 《日本歷史.現(xiàn)代1》,巖波書店,1963年。
N30 《日本歷史.現(xiàn)代2》,巖波書店,1963年。
N31 《日本歷史.現(xiàn)代3》,巖波書店,1963年。
N32 護(hù)雅夫:《古代遊牧帝國》,中公新書,昭和54年。
N33 坂本太郎:《聖德太子》,吉川弘文館,昭和54年。
N34 鳥山喜一著,船木勝馬校訂•解題:《渤海史考》,原書房發(fā)行,昭和52年。
N35 ?地文子監(jiān)修:《栄光の女帝と后 2 人物日本の女性史》,集英社,昭和52年。
N36 《歷史と旅 特集 治亂興亡!!三國志》,平成2年4月號(第17卷第6號)。
N37 上原和:《斑鳩の白い道のうえに 聖德太子論》,朝日新聞社,昭和50年。
N38 姜三真編寫:《日本概況》,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
N39 《日本姓名譯名手冊》,科學(xué)技術(shù)文獻(xiàn)出版社,1978年。
N40 內(nèi)田泉之助、淺乾一夫:《唐代傳奇》,明治書院,昭和46年。
N41 關(guān)尾史郎:《西域文書からみた中國史》,山川出版社,1998年。
N42 松浦章:《中國海商と海賊》,山川出版社,2003年。
N43 《東アジアの古代特集 遣唐使墓誌をめぐる日中交流史》,2005年春123號。
N44 《アジア遊學(xué)》1《越境する新疆ウイグル》,1999年2月。
N45 《アジア遊學(xué)》4《日本の遣唐使》,1999年5月。(兩本)
N46 《アジア遊學(xué)》6《渤海と古代東アジア》,1999年7月。(三本)
N47 《アジア遊學(xué)》26《九世紀(jì)の東アジア交流》,2001年4月。(兩本)
N48 《歷史地理教育 特集:掘りおこされる古代》,1998年5月第578號。
N49 東京大學(xué)教養(yǎng)學(xué)部:《比較文化研究》第33輯,1994年。
N50 酒寄雅志:《渤海遺跡の旅》,2001年3月。
N51 《歷史評論 特集:列島古代の民族.國境.交通》,1996年7月,第555號。
N52 國學(xué)院大學(xué)大學(xué)院日本史學(xué)專攻大學(xué)院會:《史學(xué)研究集錄》,第18號,1993年3月。
N53 《國學(xué)院雜誌》,第98卷第7號(通卷1083號),1997年7月。
N54 《國學(xué)院雜誌》,第100卷第5號(通卷1105號),1999年4月。
N55 《國史學(xué)》,第165號,1998年4月。
N56 《國史學(xué)》,第167號,1999年3月。
N57 《史泉》,第44號,昭和46年9月。
N58 《史泉》,第57號,昭和57年12月。
N59 《史泉》,第66號,1987年9月。
N60 《史泉》,第99號,2004年1月。
N61 王仲殊、黃展岳、徐萍芳等:《日中古代文化の接點を探る》,山川出版社,1982年。
N62 佐伯有清:《円仁》,吉川弘文館,平成元年。
N63 松長有慶:《弘法大師:空!罚W(xué)館。
N64 田中史生:《倭國と渡來人》,吉川弘文館,2005年。
N65 李家正文:《史伝開眼》,泰流社,1993年。
N66 谷學(xué)謙、劉本固、崔義香:《新編日語(二)》上,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年。
N67 谷學(xué)謙、劉本固、崔義香:《新編日語(二)》下,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年。
N68 安田元久:《日本の歷史7:院政と平氏》,小學(xué)館,1974年。
N69 佐藤宗諄編:《日本の古代國家と城》,新人物往來社,1994年。
N70 伊藤喜良:《中世王權(quán)の成立》,青木書店,1995年。
N71 門脇禎二:《飛鳥:その古代史と風(fēng)土》,日本放送出版協(xié)會,昭和45年。
N72 ブルース.バートン《國境の誕生:大宰府から見た日本の原形》,日本放送出版協(xié)會,2001年。
N73 藤芳義男:《銅鐸の謎:古代青銅器の解明》,講談社,昭和45年。
N74 西嶋定生:《邪馬臺國と倭國:古代日本と東アジア》,吉川弘文館,平成6年。
N75 樋口隆康、平野邦雄:《邪馬臺國ガ見えた》,學(xué)生社,2001年。
N76 石井良助、井上光貞編:《邪馬臺國》,創(chuàng)文社,昭和41年。
N77 田村圓澄:《大宰府探求》,吉川弘文館,平成二年。
N78 倉住靖彥:《古代の大宰府》,吉川弘文館,昭和60年。
N79 山本幸司:《穢と大祓》,平凡社,1992年。
N80 中西進(jìn):《天智伝》,中央公論社,昭和50年。
N81 立川武藏:《最澄と空!罚v談社,1998年。
N82 《歷史読本  特集:日本と韓國•朝鮮の2000年》,昭和60年。
N83 田中俊明:《大加耶連盟の興亡と“任那”》,吉川弘文館,平成四年。
N84 森田喜久男、小嶋芳孝、三浦純夫、小西昌志:《第一章 コシの黎明カガ》,(《金沢市史》通史編1)平成十六年。
N85森田喜久男、小嶋芳孝、北野博司 等:《第二章 加賀の立國と変貌》,(《金沢市史》通史編1)平成十六年。
N86 西谷正:《韓國考古通信》,學(xué)生社,昭和56年。
N87 《アジア遊學(xué)》70《波騷ぐ東アジア》,2004年12月。
N88 松田孝一編:《東アジア經(jīng)濟(jì)史の諸問題》,阿吽社,2000年。
N89 田中良之、川本芳昭:《東アジア古代國家論》,すいれん舍,2006年。
N90 森浩一編:《東アジアと日本海文化》,小學(xué)館,昭和59年。
N91 大貫靜夫:《東北アジアの考古學(xué)》,同成社,1998年。
N92新野直吉:《古代東北史の人々》,吉川弘文館,昭和53年。
N93 井上秀雄他訳注:《東洋文庫283:東アジア民族史2 正史東夷伝》,平凡社,1976年。
N94 濱田耕策:《渤海國興亡史》,吉川弘文館,2000年。
N95 上地進(jìn)•上地宏一 共著:《海外に行人のパンコン活用ガイド》,広研印刷株式會社,2000年。
N96 專修大學(xué)、西北大學(xué)共同プロジェクト編:《遣唐使のた見中國と日本》,朝日新聞社,2005年。
N97 池田溫:《古代を考える 唐と日本》,吉川弘文館,1992年。
N98 青木一夫訳:《東方見聞錄》,校倉書房,1967年。
N99 中嶋嶺雄、深田祐介:《アジアの世紀(jì)は本當(dāng)か》,凸版印刷株式會社,1995年。
N100 妹尾逹彥:《長安の都市計畫》,講談社選書メチエ,2001年。
N101大和巖雄:《古事記の天武天皇の謎》,六興出版,1979年。
N102 松原弘宣:《藤原純友》,吉川弘文館,1999年。
N103 大塚初重、岡田茂弘、工藤雅樹:《みちのく古代蝦夷えみしの世界》,山川出版社,1991年。
N104 江上波夫:《騎馬民族國家》,中公新書,昭和52年。
N105 上田雄:《渤海國の謎》,講談社,1992年。
N106 諶容著、林芳訳:《人、中年に到るや》,中央公論社,昭和59年。
N107 宮崎市定:《隋の煬帝》,中公文庫,1997年。
N108 森浩一:《古墳の発掘》,中央公論社,昭和52年。
N109 高橋富雄:《辺境》,教育社,1979年。
N110 村井康彥:《茶の文化史》,巖波書店,1979年。
N111 林屋辰三郎:《京都》,巖波書店,1962年。
N112 東野治之:《木簡ガ語る日本の古代》,巖波書店,1983年。
N113 井上靖:《天平の甍》,新潮社,1964年。
N114 宮田俊彥:《吉吉備真?zhèn)洹,吉川弘文館,1961年。
N115 山口博:《王朝貴族物語》,講談社,1994年。
N116 板坂元:《町人文化の開花》,講談社,1975年。
N117 札幌大學(xué)文化學(xué)會:《危機(jī)と文化》8,2006年4月。
N118 中國東北地區(qū)中日関係史研究會編、鈴木靜夫.高田祥平編訳:《中國人の見た中國.日本関係史:唐代から現(xiàn)代まで》,東方出版,1992年。
N119 沈善洪主編:《韓國研究日文文獻(xiàn)目錄(1912-1993)》,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N120 《神道と日本文化の國學(xué)的研究発信拠點形成 研究報告I》,株式會社,2007年。
N121 《神道と日本文化の國學(xué)的研究発信拠點形成 研究報告II》,株式會社,2007年。
N122 《神道と日本文化の國學(xué)的研究発信拠點形成 研究報告III》,株式會社,2007年。
N123 佐藤信編:《律令國家と天平文化》,吉川弘文館,2002年。
N124 上原真人、白石太一郎、吉川真司、吉村武彥:《古代史の舞臺》,巖波書店,2006年。
N125 《近世日本社會情況輯》
N126 《十七世紀(jì)日蘭交涉史》
N127《十七世紀(jì)日蘭交涉史》(參考文獻(xiàn)及附錄)
N128 《日本関係海外史料:イギリス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附錄(上)》,東京大學(xué)出版,昭和56年。
N129 平川南、沖森卓也、栄原永遠(yuǎn)男 編:《文字と古代日本 1:支配と文字》,吉川弘文館,2004年。
N130平川南、沖森卓也、栄原永遠(yuǎn)男 編:《文字と古代日本 2:文字による交流》,吉川弘文館,2005年。
N131 日野開三郎編:《東洋中世史(三)》,平凡社。
N132 國際學(xué)術(shù)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編集委員會:《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文化交流の諸問題》,大阪経済法科大學(xué),1994年。
N133関西大學(xué)東西學(xué)術(shù)研究所:《東西學(xué)術(shù)研究所紀(jì)要》,第37輯,2004年。
N134 《古代文化 特輯:東アジアから古代日本をみる》,第50卷第9號,1998年。
N135 《留日學(xué)人通訊》,2002年第2期。
N136 王勇、田中隆昭:《隋唐時代における中日関係史研究文獻(xiàn)目錄》,杭州大學(xué)日本文化研究所,1998年。
N137 大塚初重、白石太一郎、西谷正 編:《考古學(xué)による日本歷史 10:対外交涉》,雄山閣,1997年。
N138 田村晃一編:《東アジアの都城と渤!罚攪夥ㄈ 東洋文庫,平成2005年。
N139 《近代日本総合年表》(第二版),巖波書店,1988年。
N140 《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古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倭と加耶の交流》,第110集,2004年。
N141 關(guān)尾史郎:《中國國內(nèi)所藏敦煌•吐魯番文獻(xiàn)の歴史學(xué)的•文獻(xiàn)學(xué)的研究》,2005年。
N142 《源頼朝とゆかるの寺社の名寶》,神奈川県歴史博物館,1999年。
N143 松本包夫《正倉院とシルクロード》,平凡社,1981年。
N144 《慈覚大師円仁とその名寶》,株式會社,2007年。
N145 大阪府立近つ飛鳥博物館:《その埋もれた記錄》,株式會社,1994年。
N146 酒寄雅志、佐藤長門、椙山林繼:《日本古代文化の形成と地域社會》,両毛印刷株式會社,1998年。(兩本)
N147 石川県立歴史博物館:《波濤をこえて——古代•中世の東アジア交流》,(株)橋本確文堂,1996年。
N148 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古代日本 文字のある風(fēng)景——金印から正倉院文書まで》,朝日新聞社,2002年。
N149 田中史生:《〈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に関する文獻(xiàn)校定および基礎(chǔ)的研究》,株式會社,2005年。
N150 群馬県立歴史博物館:《唐墓壁畫集錦》,1989年。
N151 東京國立博物館、朝日新聞社:《遣唐使と唐の美術(shù)》,朝日新聞社,2005年。
N152櫔木県教育委員會:《律令國家の誕生と下野國——變革の7世紀(jì)社會》,2003年。
N153 《古代東アジアの渤海と日本——もうーつのシルクロードに迫る》,2004年2月。
N154 《古代能登の対岸世界》,2004年11月。
N155 酒寄雅志:《東亞考古學(xué)會と近代日本の東アジア史研究》,2007年。
N156 《國際シンポジウム:東北アジアにおける遼.金.蒙元期の都市》(資料集2),2006年。(兩本)
N157 武田和哉編:《草原の王朝.契丹國(遼朝)の遺跡と文物》,勉誠出版,2006年。
N158 平澤加奈子:《円仁の足跡を訪ねて(II)——山東から河北へ》,《櫔木史學(xué)》,第21號,2007年。(兩本)
N159 北京.対外経済貿(mào)易大學(xué)、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小學(xué)館:《日中辭典》,小學(xué)館,1998年。
N160 《朝鮮古蹟研究會遺稿 II:公州宋山里第29號墳、高靈主山第39號墳發(fā)掘調(diào)查報告1933、1939》,財団法人 東洋文庫,2002年。

N柜(英文)
E1 Susumu Awanohara, Japan’s Growing External Assets: A Medium for Regional Growth? Central for Asian Pacific Studies Lingnan College, 1989.
E2 Denis Sinor,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E3 Peter B. Gold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 Ethnogenesis and State-Formation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ur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Otto Harrassowitz . Wiesbaden, 1992.(上)
E4 Peter B. Gold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 Ethnogenesis and State-Formation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ur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Otto Harrassowitz . Wiesbaden, 1992.(下)

N柜(俄語)
R1 周鼎、徐振新編:《俄語入門(上)》,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6年。
R2周鼎、徐振新編:《俄語入門(下)》,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6年。
R3周鼎、徐振新編:《俄語入門(練習(xí)答案)》,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6年

編輯:李錦繡


  本文關(guān)鍵詞:渤海墓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03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503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b9b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