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的性別差異研究
本文選題:馬克思主義哲學 切入點:女性主義 出處:《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當代法國杰出的女性主義理論家露絲·伊麗格瑞認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性別差異即使算不上是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也肯定是哲學上的主要問題之一。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且僅有一個需要徹底思考的問題。性別差異也許是我們時代的那個問題,如果對它進行透徹的思考,我們就可以"獲得拯救"。長時期以來人們對性別差異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當然這個濃厚的興趣不是來自性別差異問題自身,而是對兩性平等問題的關注。亞里士多德曾說:"公正在于同類同等對待之,不同類不同等對待之。"自那以來的兩千五百年以來,人們對性別差異的性質、程度、甚至兩性差異是否存在進行著爭論,并且思考這一切與性別平等的關系。1874年,法國作家雨果在《九三年》這本書中借主人公之郭文口表達了性別平等和性別差異的關系,郭文說:"我說的是平等,我沒說相同。"叔本華、尼采、拜倫、莎士比亞都表達過兩性的不同。黨的十八大也首次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寫入黨的報告中,多處提到提高婦女地位,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由此可見,性別差異已經成為當下時代一個熱議話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人先天具有男性與女性的差異,這是最為自然的人類屬性。而在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中,兩性之間的自然差異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具有了不自然的特征,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指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人在漫長的改造社會實踐的活動中,人其實也進行著自我改造,人類逐漸創(chuàng)建了一整套社會文化機制,在社會文化機制的作用下,人的自然性別差異出現(xiàn)了異化,隨之出現(xiàn)了性別不平等。人在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中、在人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社會性別差異的性質,程度和內涵都不盡相同。在馬克思人的發(fā)展三形態(tài)理論中,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tài)完全不同。在"人的依賴"和在人的物的依賴這兩個階段中,由于人無法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男性和女性均處于受壓迫狀態(tài),性別差異自然也是異化的。在人的"自由個性"階段,"人最終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個時候的性別差異才是最真實的狀態(tài)。所以,必須超越女性主義者對性別差異研究的局限于女性的視角和二元對立的性別差異思維方式,只有改變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才能改善關于性別差異問題的混亂局面,所以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類視閾思考的分析性別差異問題,以期找到解決性別差異問題的新的理論進路要想真正理解性別差異,必須轉換自己的思維視域,從兩性對立的思維視域轉換為馬克思的人類性視閾。第一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分析和論述性別差異的雙重內涵,區(qū)分性別的先天自然差異與后天社會差異,以揭示性別差異中存在的兩性不平等問題屬于性別的后天社會差異,而不是屬于性別的先天自然差異。在論述性別的先天自然差異中具體分析性別自然差異的本體論根源,性別自然差異的價值論承諾,與性別自然差異的認識論方式。在性別的后天社會差異中具體論述性別社會差異的社會構造性,性別社會差異的文化養(yǎng)成性,與性別社會差異的主體選擇性。并從社會經濟地位、社會政治地位、社會文化地位、家庭角色地位等幾個方面論述性別的后天社會差異中存在的不平等現(xiàn)象。第二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具體分析西方女性主義思想存在的理論偏差。首先表現(xiàn)在思想觀念與概念內涵的混亂,具體表現(xiàn)對"性別差異"與"性別不平等"的關系問題、"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關系問題、"女性解放"與"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的理解中存在誤讀。其次表現(xiàn)在女性主義延續(xù)了西方理性主義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從而造成女性主義者以女性的理性主義反對男性的理性主義,以女性的視角反對男性的視角,以女權反對男權等思想偏差與社會問題。再次表現(xiàn)在女性主義思想理論視閾的破碎和缺失,具體表現(xiàn)為缺少獨立自足的思想資源,缺少系統(tǒng)嚴謹的學理支撐,缺少人類性的人文情懷。第三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分析造成社會性別不平等的原因。首先是分析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生產原因,表現(xiàn)為"兩種生產"的分裂、生產關系與家庭關系的分裂及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整體物化與異化。其次是分析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文化原因,包括西方理性文化的對立思維、西方哲學理念中的性別不平等,及資本主義文化的異化。再次是分析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政治原因,包括將兩性關系泛政治化,政治只為資本服務,及以男權維護資本的統(tǒng)治。第四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分析如何消除性別差異中的不平等現(xiàn)象。首先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改造,包括社會生產的人本化,家庭本位的再確立,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變革。其次是對西方理性文化的生命改造,包括將理性的對立式思維提升為和合的整體性思維,將異化的文化改造成為生命的文化,及培育兩性和合的生命文化。再次是喚醒兩性生命的自由本性,包括喚醒兩性對生命自由的本質認知,彰顯社會理想與社會發(fā)展的生命屬性,及以覺醒的兩性生命引領現(xiàn)實的社會變革。第五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下展開未來性別差異的理想狀態(tài)。首先是兩性應當擁有共同的"類生命",包括兩性擁有共同的生命本體,兩性擁有共同的生命價值,及兩性擁有共同的社會理想。其次是兩性不同特質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包括兩性不同特質的自由發(fā)展,兩性不同特質的全面發(fā)展,及兩性不同特質的互補與統(tǒng)一。再次是兩性生存與發(fā)展中的彼此互助,包括"兩種生產"中的兩性互助,思維與文化存在方式上的兩性互補,及家庭組織中的兩性交融。結語指出性別差異問題是現(xiàn)代哲學和性別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主題,是實現(xiàn)性別平等和女性解放不可逾越的"鴻溝",但由于女性主義者對性別差異的研究一直都是以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理論背景和女性思維視角局限去思考問題,這就決定了女性主義者不可能全面而正確解決性別差異問題。只有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類視域下,突破西方傳統(tǒng)哲學視域局限和女性者的視角局限,以人類性的思維視閾體認兩性之間本質和合的性別關系本質,才可能有兩性的相互關愛、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相互統(tǒng)一與共同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兩性關系的真正平等。
[Abstract]: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years , there has been a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 extent , and even 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the gender gap . In 1874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 In 1874 , the na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es has become an unnatural fe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es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nder difference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nder difference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social economic position , the social politics status , the social culture status and the status of the family . The secon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easons of the gender inequality , including the opposite thinking of the western rational culture ,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ideal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 and the complementary and unity of the two sexes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天華;;差異思想的核心原則與價值觀照[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2 宋建麗;;女性的社會平等與性別差異[J];河北學刊;2011年02期
3 張丹;;論亞里士多德的“對成”和陰陽對成[J];理論觀察;2010年03期
4 莫偉民;;思考“差異”的20世紀法國哲學[J];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03期
5 戴雪紅;;性別與哲學——女性主義哲學的當代發(fā)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董美珍;;“平等”與“差異”的悖論——女性主義科學理論面臨的困境之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肖巍;;性別差異:當代哲學的重要使命[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肖巍;;關于“性別差異”的哲學爭論[J];道德與文明;2007年04期
9 高秉江;;古希臘哲學中的和諧思想[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胡傳榮;;女性主義國際關系學派的本體論和方法論簡析[J];國際觀察;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孫鐵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性審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潘建;弗吉尼亞·伍爾夫:性別差異與女性寫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田雨;女權主義的劃界、反思與超越[D];吉林大學;2006年
4 胡曉紅;走向自由和諧的兩性關系[D];吉林大學;2004年
5 秦美珠;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詩人;差異、生成與闡釋倫理[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67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66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