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映射機制及短時程自我模唱干預
發(fā)布時間:2018-01-12 14:08
本文關鍵詞: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映射機制及短時程自我模唱干預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唱音障礙 感覺運動映射 線性映射模型 失樂癥 干預
【摘要】:唱音障礙表現(xiàn)為個體在歌唱時無法唱出與目標音具有相同音高的音。唱音障礙的總體發(fā)生率約為三分之一。盡管音高知覺、感覺運動轉(zhuǎn)換(映射)、發(fā)聲運動控制以及音高記憶方面的功能障礙均有可能導致唱音障礙,但感覺運動轉(zhuǎn)換障礙被認為是導致唱音障礙的主要原因。迄今,已有不少研究探討了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轉(zhuǎn)換機制,并認為音高的感覺運動映射體系的功能異常是導致唱音障礙的關鍵因素。然而,以往研究未探討音高感覺運動映射系統(tǒng)的結(jié)構,且既往用于描述感覺運動映射系統(tǒng)形成過程的模型不能全面地表征各種唱音類型。此外,關于唱音障礙領域中廣泛存在著的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以往研究均未提出足夠清晰準確的解釋。而且,迄今尚未有研究借助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來設計針對唱音障礙的干預方法;谏鲜鰡栴},本研究旨在對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映射機制以及唱音障礙的干預方法做進一步的探索。關于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映射機制,本研究提出了感覺運動失映射假說和線性映射模型,分別用于闡述唱音障礙者的感覺運動映射系統(tǒng)的結(jié)構和形成過程。感覺運動失映射假說認為,音高的感覺運動失映射可以分為錯誤映射和無映射兩種類型;它們分別產(chǎn)生兩種具有不同性質(zhì)的錯誤唱音。線性映射模型則指出,感覺運動映射系統(tǒng)的形成受到了個體的舒適音的影響。關于唱音障礙的干預,本研究基于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設計了一套自我模唱訓練系統(tǒng),并基于這套系統(tǒng)考察了自我模唱訓練對唱音障礙的短時程干預效果。本研究由以下七項子研究構成。研究1和研究2通過檢驗失映射類型操作定義的信度及效度來檢驗失映射假設。研究1采用純音模唱任務,研究2采用同、異音節(jié)自我模唱任務。這三項任務均要求被試既準又快地模唱所聽到的目標音。研究1和研究2的結(jié)果均顯示失映射類型的操作定義具有較好的信度,即依據(jù)時間先后所劃分的兩部分試次的唱音一致性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失映射類型的操作定義也具有較好的關聯(lián)效度。具體表現(xiàn)為(1)無映射條件下的唱音反應時長于錯誤映射條件下的唱音反應時,(2)無映射條件下的唱音比錯誤映射條件下的唱音具有更強的對于(目標音與實際唱音之間的)咬字一致性的依賴性。此外,研究2提出并檢驗了新的關于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產(chǎn)生機制的假設。研究3將失映射視作連續(xù)變量,并在此基礎上考察了唱音一致性與兩個校標(校標1:自我模唱優(yōu)勢量;校標2: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量與一致性之間回歸直線的斜率)之間的線性關系。其結(jié)果顯示,發(fā)聲動作對于咬字動作一致性的依賴性隨著唱音一致性的降低而增大。研究3在將失映射視作連續(xù)變量的條件下復制出了研究2的效度檢驗結(jié)果,從而為感覺運動失映射假設提供了更為充分的證據(jù)。研究4通過蒙特卡羅仿真技術,模擬研究2和研究3所觀測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以期考察變量(唱音一致性與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量)之間是否本身就存在著前兩項研究所顯示的相關關系。即,該研究旨在排除研究2和研究3所得到的是一個先驗結(jié)果的可能性,從而表明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的確源于實驗操作。研究4的結(jié)果顯示,研究2和研究3所揭示的兩類線性關系并非一個由變量間原本就存在著的相關關系而可以事先預知的結(jié)論。研究5通過構建線性映射模型解釋了音高感覺運動映射系統(tǒng)的形成過程。此外,線性映射模型能夠較好地表征以往研究所揭示的四種唱音類型。研究6考察了短時程的自我模唱訓練是否能夠提升唱音障礙者的模唱水平。結(jié)果顯示,短時程的自我模唱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唱音障礙者的模唱表現(xiàn)。這種訓練具有跨音級、跨音色的泛化效應,且自我模唱訓練對無映射唱音的干預效果要大于對錯誤映射唱音的干預效果。研究7則將自我模唱訓練運用于先天性失樂癥者,考察了該方法對于具有音高知覺能力障礙者的短程干預效果。結(jié)果顯示,短時程的自我模唱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先天性失樂癥者的模唱表現(xiàn)。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第一,導致唱音障礙的音高感覺運動失映射分為兩種類型:錯誤映射和無映射。錯誤映射條件下的唱音表現(xiàn)為(1)雖不準確但一致性高,(2)反應時較短,(3)對于目標音與實際唱音之間的咬字動作一致性的依賴性較弱。相較而言,無映射條件下的唱音表現(xiàn)為(1)既不準確又不一致,(2)反應時較長,(3)對于目標音與實際唱音之間的咬字動作一致性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當將感覺運動失映射視作連續(xù)變量時,上述結(jié)論得到進一步的確證,即,唱音的一致性越低,其對于目標音與實際唱音之間的咬字一致性的依賴性越強。第二,音高感覺運動失映射的形成主要源自于舒適音的干擾作用。映射系統(tǒng)的受損程度可以通過音高知覺和發(fā)聲動作之間的實際回歸直線與理想回歸直線之間的偏移程度反映出來。此外,線性映射模型能夠較好地表征正確唱音、錯誤映射唱音、無映射唱音以及噪聲唱音這四種唱音類型。第三,自我模唱優(yōu)勢效應的產(chǎn)生源于目標音與實際唱音之間的咬字動作一致性;诖,短時程的自我模唱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包括先天性失樂癥者在內(nèi)的)唱音障礙者的模唱表現(xiàn)。這種訓練具有音級泛化效應和音色泛化效應。此外,自我模唱訓練對無映射唱音的干預效果要大于對錯誤映射唱音的干預效果。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perceptual motion mapping system , which is based on the self - modal singing superiority effect . In addition , the effect of self - mode singing is more dependent 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bit between the target tone and the actual singing voice .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2
【相似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昊;唱音障礙的感覺運動映射機制及短時程自我模唱干預[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慧中;視覺的雙通道理論與感覺運動理論之爭[D];山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14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41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