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河北省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有關政府管理的相關論述和相關措施也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其中關于預算的改革成為世界各國關注和探索的焦點問題,而預算績效是中外預算制度改革的中心和實踐中的難題。預算績效是把預算資源的分配與政府部門使用、運用、運作的績效聯系起來,強調結果、責任和效率,提高財政支出的有效性。我國的預算績效改革是從對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評價開始的。論起步,相對外國較晚。1998年我國建立了財政投資評審體系,開始對投資項目進行事后評價,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預算績效。直到2002年,這個理念才引入我國并在廣東、浙江試點。經過4年的探索和實踐,到2006年,中央提出通過績效考評探索科學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為我國推行預算績效深化財政體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把“提高效率”作為優(yōu)化財政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將改革預算制度列為財政三大改革任務之首,要求“實施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河北省委八屆六次全會在對財政體制改革進行部署時,專門強調要“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新機制”。據此,河北省財政廳確定了“改革統(tǒng)攬、績效導向、科學規(guī)范、善治有為”的新思路,明確提出要建立績效導向的財政預算管理新機制,推行規(guī)范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這是河北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的重大決策,也是財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創(chuàng)新,對于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的方針,推動河北實現全面小康,在政治上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文以河北省的預算績效實踐為研究主題,運用政府預算績效的理論基礎,采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并結合河北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對河北省的預算績效改革進行思考和總結,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議,希望對河北省乃至全國的預算績效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本文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本部分的內容為:闡述河北省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的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在預算績效管理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提出本文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第二部分是關于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理論分析部分。主要介紹了預算績效管理的的概念、特征和理論基礎,主要理論有三: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加強預算績效,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委托—代理理論強調“目標導向”,以“委托—代理關系”為研究對象,探討委托人(即公眾)以何種有效方式激勵代理人(即政府)最大限度地實現績效目標。公共產品理論認為每個社會成員都可從公共產品的服務和消費中獲得收益,同時承擔相應的成本,因此必須對政府成本進行約束和管理。第三部分主要論述河北省預算績效管理現狀,首先分別對河北省級部門、市縣部門預算績效開展情況進行了介紹,總結出河北省預算績效開展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指出績效認識上的偏差、績效評價實施中的利益沖突、績效評價和方法的落后、績效評價缺乏民眾基礎和績效評價運用的局限性是河北省績效預算管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四部分對國內外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成功經驗進行介紹,國外重點選取了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四個國家、國內重點選取了廣東、浙江、上海三省市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得出其對河北省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有益啟示。第五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河北省政府預算績效的優(yōu)化之策的具體措施:一是打造堅實的預算績效管理保障體系二是建立規(guī)范的預算績效管理結構,三是實行全周期預算項目管理,四是改革部門預算編制模式,五是切實加強預算執(zhí)行管理,六是改進財政監(jiān)督評價機制。第六部分是結論部分,通過以上論述,作者得出河北省預算績效改革要著眼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共同目標,統(tǒng)一思想認識,部門協(xié)調聯動,夯實工作基礎,加強宣傳培訓,合力推進績效預算管理改革,促進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建立起高效、透明的政府,為建設“三個河北”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關鍵詞:河北省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0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ss/19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