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與中國文化
本文選題:《呂氏春秋》 + 呂不韋; 參考:《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摘要】:《呂氏春秋》從整體上講是一部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著作 ;呂不韋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政治家 ,總的看來也是功大于過!秴问洗呵铩吩谥袊幕l(fā)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它上承先秦諸子 ,下啟漢代學術 ,基本上奠定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方向
[Abstract]:Lu's Spring and Autumn is, on the whole, a book that should be fully affirmed; as a thinker and statesman, On the whole, the achievements are greater than the past. "Lu's Spring and Autumn" played a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al development. It inherited the scholars of the pre-Qin Dynasty and the lower Han Dynasty, and basically lai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學院
【分類號】:K2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丹;;論《呂氏春秋》在古代散文發(fā)展史上的作用[J];韶關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2 馬銀琴;;周秦時代秦國儒學的生存空間——兼論《詩》在秦國的傳播[J];文學遺產;2011年04期
3 王立杰;;“以君為貨”的呂不韋[J];中國企業(yè)家;2011年15期
4 亞芬;;感動中國[J];歌曲;2011年08期
5 丁紅華;;你讓中國如此靚麗(外一首)[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6 王奇;;我珍惜,我生在今天的中國[J];詞刊;2011年07期
7 劉宇統(tǒng);;《呂氏春秋》中的音樂自然觀史料研究[J];名作欣賞;2011年23期
8 侯衛(wèi)東;;《呂氏春秋》背后的暗戰(zhàn)[J];清明;2011年04期
9 董璐婷;李成樺;;淺議中國的國際形象[J];青年文學家;2011年12期
10 ;2011年第10期競書內容[J];中國鋼筆書法;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榮貴;;曠世奇書《呂氏春秋》的編輯思想[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2 曹維彬;;文化視角下的中國[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潘偉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空間分布發(fā)展變化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雅群;田野;季永領;李先明;劉景杰;余德;;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可手術乳腺癌治療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樣調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李幼銘;吳永剛;;我國油儲地球物理學研究的現狀及思考[A];《地球物理學報》紀念中國地球物理學會50周年?痆C];1997年
6 李焱榮;劉中平;王東;何萬強;;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信息人才建設[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論文集[C];2004年
7 鐘書華;;我國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建設規(guī)劃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朱蓓;肖軍;;生態(tài)工業(yè)園發(fā)展綜述[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劉新衛(wèi);;中國農業(yè)結構調整中的耕地保護[A];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甄橙;;中國的西方醫(yī)學史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1屆3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桂武;呂不韋:官商難能一體[N];中國商報;2003年
2 王子今;白描呂不韋[N];光明日報;2001年
3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邊家珍;《呂氏春秋》中的為師之道[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IT列國”之“一字千金”[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5 廣西 劉國祥;呂不韋之死是政治投機造成的嗎[N];北京日報;2008年
6 實習記者 廖畢莎;性格、人格與命運[N];中山日報;2007年
7 高奇;審計文章寫作的幾個問題(七)[N];中國審計報;2010年
8 孫曉瀅;孫立群:圍著《史記》轉受益終生[N];中國郵政報;2007年
9 馬執(zhí)斌;“焚書坑儒”辨[N];中華讀書報;2010年
10 王子今;中國古人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N];西部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榮;《呂氏春秋》與百家合流[D];吉林大學;2010年
2 黃偉龍;《呂氏春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漢民;《呂氏春秋》的政治哲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4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孔令梅;儒道融合視域下的《呂氏春秋》之道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6 孫琛;中國水產品市場分析[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0年
7 蓋艷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周波;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演變[D];四川大學;2005年
9 金鐵洙;中韓兩國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心宇;中國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丹;試論《呂氏春秋》在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史上的作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2 孟高園;《呂氏春秋》管理觀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高小瑜;《呂氏春秋》藝術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韓偉;《呂氏春秋》的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晏海珍;《呂氏春秋》“人欲”與“用人”心理思想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倪訓剛;《呂氏春秋》的治國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付浩宇;呂氏春秋文學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吳麗霞;《呂氏春秋》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朱建博;FDI在中國的區(qū)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王存彪;中國多層次直銷的現狀及發(fā)展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70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7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