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泉:在“動靜”與“新舊”之間
本文選題:杜亞泉 + 東西文化論戰(zhàn); 參考:《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摘要】:坊間流行著把杜亞泉與陳獨秀等文化激進主義者斷然兩分的觀點,然而深入的研究將發(fā)現,杜亞泉思想中有兩條相對獨立又互相沖突的線索:強調競爭與互助之辯證運動的普遍進化論和以文化保守主義為取向的東西文明比較論。兩者的結合形成了他的東西"動靜"二元論:東西方文明分別發(fā)展了普遍進化論中兩類不同因素,它們的辯證綜合將形成一種新文明。將對東西方文明各自價值的論證整合進"舊-新"的現代時間框架內,是杜亞泉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顯著特征。這說明杜氏與陳獨秀等論敵共享著類似的現代觀念框架。但在此種整合中,杜亞泉實際上偏離了對普遍進化論中兩種對反因素的辯證理解,這是其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無法在新文化運動的舞臺上立足的理論原因。
[Abstract]:The idea that cultural activists such as Du Yaquan and Chen Duxiu are categorically dichotomized is popular, but further research will find out, There are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nflicting clues in Du Yaquan's thought: 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theory emphasizing the dialectical movement of competi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the comparative theor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oriented by cultural conservatis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orms his "dynamic and dynamic" dualism: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have developed two different factors in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evolution, and their dialectical synthesis will form a new civilization. It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Du Yaquan's cultural conservatism to integrate 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respective valu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into the modern time frame of "old and new". This suggests that du and Chen Duxiu share a similar modern conceptual framework. However, in such integration, Du Yaquan actually deviated from the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counter-factors in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evolution,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reason why his cultural conservatism can not be based on the stag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K20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強;;中國傳統(tǒng)治理觀念的現代轉型——兼議牟宗三的政道治道說[J];黨政干部學刊;2015年02期
2 張立恩;;牟宗三“良知坎陷說”之文化生命內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3 唐學亮;;從政治生活學到政治形上學——政治哲學的起點與生活世界[J];東南學術;2015年04期
4 劉崧;;傳統(tǒng)政道之缺與治道之弊:中國群體性事件的哲學視角解析[J];領導科學;2015年08期
5 張立恩;;牟宗三“良知坎陷”說理論展開新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01期
6 郭敬東;;身體思維與中國古代治道觀的形成[J];廣西社會科學;2015年07期
7 侯博;;關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的再思考[J];青春歲月;2014年15期
8 瞿鄭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政治邏輯——以證成性與正當性為分析框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6期
9 高旭;;《淮南子》“秦始皇”觀評議[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10 劉敬國;;沿波討源,守本開新——論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特質及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J];上海翻譯;201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亞凝;本土價值的回歸:中國指導性案例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2 陳中;儒道會通—劉咸p樥苧枷胙芯縖D];武漢大學;2014年
3 鄧達奇;“政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4 瞿鄭龍;當代中國法制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5年
5 羅賢龍;《管子》黃老治道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倩;林語堂小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2 謝煒;密爾功利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功利化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3 張立恩;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說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莎莎;現代德育視閾下的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呂茂;楊松林;;論杜亞泉的文化調和思想[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3期
2 劉凌;;先驅杜亞泉的文集[J];書城;1995年01期
3 熊月之;;略論杜亞泉思想特色[J];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01期
4 趙暢;;憶念杜亞泉[J];縱橫;2008年11期
5 鐘華;杜亞泉文化思想初探──兼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論爭[J];史學月刊;1994年05期
6 劉黎紅;“調和折衷”在杜亞泉思想中的方法論意義[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衛(wèi)佳琪;;調適非保守——評析杜亞泉的“文化保守”[J];黑龍江史志;2013年11期
8 謝振聲;;杜亞泉傳略[J];中國科技史料;1988年03期
9 劉千秋;李國;;杜亞泉思想研究綜論[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張春燕;;理性價值的彰顯——杜亞泉文化思想探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彬;付東升;;杜亞泉科學教育實踐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劉長林;班彥美;;五四時期杜亞泉與陳獨秀道德觀比較研究[A];知識分子與近現代中國社會[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斯人 (書評人);回首再看杜亞泉[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2 ;杜亞泉與現代思想史上的調適思潮[N];文匯報;2003年
3 君虹;杜亞泉:另一種啟蒙[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畢苑;花鳥蟲魚看世界:晚清的博物教科書[N];中華讀書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高晶;杜亞泉保守主義思想探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2 張豈暢;杜亞泉政治調和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3 楊松林;論杜亞泉的“調和”思想及其現實啟迪意義[D];中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706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7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