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信息加工與信息加工時間特性雙視角下的重要時間參數(shù)及其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10:40
時間既是人類信息加工的對象,也是(非時間)信息加工的制約因素。數(shù)十毫秒至數(shù)秒之間的時間加工與人類日常生活關聯(lián)緊密,譬如主觀計時、演奏及言語等活動。根據(jù)以往文獻分析可知,在該時間區(qū)域內, 20~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關注的重要時間參數(shù),但是支持這些參數(shù)的證據(jù)尚存分歧。首先從"時間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時間特性"的視角介紹時間參數(shù)的基本觀點及其提出背景,然后基于"時間信息加工"視角從行為學研究、腦損傷研究、神經藥理學研究,腦電研究、腦成像研究、經顱磁刺激研究、經顱直流電刺激研究等領域介評了1/3~1s和2~3s分界區(qū)域的證據(jù),接著基于"信息加工的時間特性"視角從時序知覺閾限研究、感覺運動同步研究、主觀節(jié)奏研究、言語行為研究、知覺逆轉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負波研究等領域介評了20~60 ms和2~3 s時間窗口的證據(jù)。未來研究既要注意構建基于分界區(qū)域與時間窗口的更強解釋力的理論假說,也要厘清分界區(qū)域與時間窗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進展. 2020,28(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時間參數(shù)的基本觀點及其提出背景
3 時間參數(shù)的證據(jù)介評
3.1 TIP視角下分界區(qū)域的證據(jù)介評
3.2 TPI視角下時間窗口的證據(jù)介評
4 進一步的思考
4.1 關于1/3~1 s和2~3 s分界區(qū)域的思考
4.2 關于20~60 ms和2~3 s時間窗口的思考
4.3 關于分界區(qū)域與時間窗口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思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s范圍視聽時距認知的分段性研究[J]. 尹華站,李丹,陳盈羽,黃希庭. 心理科學. 2017(02)
[2]1~6秒時距認知分段性特征[J]. 尹華站,李丹,陳盈羽,黃希庭. 心理學報. 2016(09)
[3]時間加工分段性研究述評[J]. 尹華站. 心理科學. 2013(03)
[4]“時間窗”—— 認知加工的后勤基礎(英文)[J]. Ernst Pppel,包燕,周斌.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6)
[5]時距加工“長度效應”研究述評[J]. 尹華站,李祚山,李丹,黃希庭.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6)
[6]時距估計長度效應的研究述評[J]. 王余娟,張志杰,鄒增麗.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08(12)
[7]自動與控制計時系統(tǒng)腦機制研究[J]. 陳有國,彭春花,張志杰,黃希庭.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8]時間知覺的注意調節(jié):一項ERP研究[J]. 陳有國,張志杰,黃希庭,郭秀艷,袁宏,張?zhí)? 心理學報. 2007(06)
[9]時間知覺的神經機制——EEG時頻分析的探索[J]. 張志杰,劉強,黃希庭.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0)
[10]不同時距加工機制的比較:來自ERP的證據(jù)(Ⅰ)[J]. 張志杰,袁宏,黃希庭. 心理科學. 2006(01)
博士論文
[1]時間知覺自動與受控加工的神經機制[D]. 陳有國.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92871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進展. 2020,28(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時間參數(shù)的基本觀點及其提出背景
3 時間參數(shù)的證據(jù)介評
3.1 TIP視角下分界區(qū)域的證據(jù)介評
3.2 TPI視角下時間窗口的證據(jù)介評
4 進一步的思考
4.1 關于1/3~1 s和2~3 s分界區(qū)域的思考
4.2 關于20~60 ms和2~3 s時間窗口的思考
4.3 關于分界區(qū)域與時間窗口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思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s范圍視聽時距認知的分段性研究[J]. 尹華站,李丹,陳盈羽,黃希庭. 心理科學. 2017(02)
[2]1~6秒時距認知分段性特征[J]. 尹華站,李丹,陳盈羽,黃希庭. 心理學報. 2016(09)
[3]時間加工分段性研究述評[J]. 尹華站. 心理科學. 2013(03)
[4]“時間窗”—— 認知加工的后勤基礎(英文)[J]. Ernst Pppel,包燕,周斌.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6)
[5]時距加工“長度效應”研究述評[J]. 尹華站,李祚山,李丹,黃希庭.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6)
[6]時距估計長度效應的研究述評[J]. 王余娟,張志杰,鄒增麗.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08(12)
[7]自動與控制計時系統(tǒng)腦機制研究[J]. 陳有國,彭春花,張志杰,黃希庭.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8]時間知覺的注意調節(jié):一項ERP研究[J]. 陳有國,張志杰,黃希庭,郭秀艷,袁宏,張?zhí)? 心理學報. 2007(06)
[9]時間知覺的神經機制——EEG時頻分析的探索[J]. 張志杰,劉強,黃希庭.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0)
[10]不同時距加工機制的比較:來自ERP的證據(jù)(Ⅰ)[J]. 張志杰,袁宏,黃希庭. 心理科學. 2006(01)
博士論文
[1]時間知覺自動與受控加工的神經機制[D]. 陳有國.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92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9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