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救援人員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及預測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1-09-22 05:18
目的:旨在考察紅十字會救援人員的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心理狀況,為救援人員的心理服務工作提供幫助。方法:對298名南京市紅十字會救援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測量其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創(chuàng)傷后成長(PTG)、主動反芻、侵入反芻的水平。結果:(1)救援人員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篩查陽性率為35.2%,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篩查陽性率47.3%;(2)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在年齡上有顯著差異,年齡≤20歲的救援人員的PTSD分數(shù)顯著高于年齡>20歲的救援人員;(3)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在教育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教育程度為大專/本科及以上的救援人員的PTSD分數(shù)顯著高于高中/中專的救援人員;(4)侵入反芻顯著正向預測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主動反芻顯著正向預測創(chuàng)傷后成長。結論:救援人員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在年齡、教育水平存在差異。反芻能夠預測救援人員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27(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事件相關反芻問卷 (The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
1.2.2 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
1.2.3 創(chuàng)傷后成長問卷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1.3 施測程序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救援人員PTSD和PTG狀況
2.2 救援人員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的預測因素
3 討論
3.1 救援人員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
3.2 救援人員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的預測因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事件相關反芻量表在地震后青少年群體中的適用性研究[J]. 周宵,伍新春,安媛媛,王文超,田雨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6)
[2]汶川地震六年后救災護士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 廖靜萍,羅稀,尹敏,李小麟.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26)
[3]青少年核心信念挑戰(zhàn)對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反芻與社會支持的作用[J]. 周宵,伍新春,安媛媛,陳杰靈. 心理學報. 2014(10)
[4]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者的認知改變對社會支持與創(chuàng)傷負性后果關系的中介作用[J]. 徐慰,尉瑋,何麗,謝秋媛,王建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5]地震救援軍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隨訪[J]. 章華,王亞麗,黃永蘭,王曉萍,王高華.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1)
[6]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心理危機干預[J]. 董強利,葉蘭仙,張玉堂.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2(01)
[7]創(chuàng)傷暴露程度對中學生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復原力的調節(jié)作用[J]. 安媛媛,臧偉偉,伍新春,林崇德,周佶. 心理科學. 2011(03)
[8]災害救援醫(yī)務人員心理反應及相關因素[J]. 姜瑩瑩,李紅玉,張濤. 護理研究. 2011(11)
[9]創(chuàng)傷后成長:概念與測量[J]. 涂陽軍,陳建文. 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 2009(05)
[10]災難救援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鄧揚,李輝. 考試周刊. 2009(13)
本文編號:3403210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27(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事件相關反芻問卷 (The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
1.2.2 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
1.2.3 創(chuàng)傷后成長問卷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1.3 施測程序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救援人員PTSD和PTG狀況
2.2 救援人員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的預測因素
3 討論
3.1 救援人員的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
3.2 救援人員心理創(chuàng)傷反應的預測因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事件相關反芻量表在地震后青少年群體中的適用性研究[J]. 周宵,伍新春,安媛媛,王文超,田雨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6)
[2]汶川地震六年后救災護士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 廖靜萍,羅稀,尹敏,李小麟.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26)
[3]青少年核心信念挑戰(zhàn)對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反芻與社會支持的作用[J]. 周宵,伍新春,安媛媛,陳杰靈. 心理學報. 2014(10)
[4]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者的認知改變對社會支持與創(chuàng)傷負性后果關系的中介作用[J]. 徐慰,尉瑋,何麗,謝秋媛,王建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5]地震救援軍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隨訪[J]. 章華,王亞麗,黃永蘭,王曉萍,王高華.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1)
[6]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心理危機干預[J]. 董強利,葉蘭仙,張玉堂.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2(01)
[7]創(chuàng)傷暴露程度對中學生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復原力的調節(jié)作用[J]. 安媛媛,臧偉偉,伍新春,林崇德,周佶. 心理科學. 2011(03)
[8]災害救援醫(yī)務人員心理反應及相關因素[J]. 姜瑩瑩,李紅玉,張濤. 護理研究. 2011(11)
[9]創(chuàng)傷后成長:概念與測量[J]. 涂陽軍,陳建文. 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 2009(05)
[10]災難救援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鄧揚,李輝. 考試周刊. 2009(13)
本文編號:34032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03210.html